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求姚鼐的答翁学士书的译文?

首页

求姚鼐的答翁学士书的译文?

求姚鼐的答翁学士书的译文,谢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3-04 18:25:59
  •   我尊敬的给覃溪先生您写信(再拜,谨上覃溪先生几下应是信件开头的敬辞)。昨日见面,承您教诲,用写文章的法则勉励教导我,今早起又见到您的亲笔书信,劝告得更加深刻,若不是对我深深爱护,想让我不足之处有所增进,怎么会这样做呢?我真诚地感激,不敢忘怀。
      虽然如此,我听说当今天下擅长射箭的人,他们的法则是:肩和手臂要平,脖子要正,腰以上要挺直,腰向后弯曲,右腿弯曲,左腿伸直支撑。箭射出时,身子要像枯萎的木头一样(一动不动)。若不是这样,就不能够射箭。老师像弟子传授的,都是像这样而已。等到索伦,蒙古人射箭的时候,歪着头,斜着肩,弯着背,箭射出时眼睛和嘴都在动,看到的人没有不笑他们的。
      但是索伦,蒙古人射出的箭远,插入靶子深,命中的多,现在射箭的人多赶不上(他们)。这样射箭没有固定的法则也很明显了。道理有对错,文章有好坏。写诗作文,也是一种技艺,技艺精湛的人,必然离“道”不远。所以好的诗文,它的主题一定是好的。文字,就好像人的言语。
      有“气”充盈其间,那么看他的文章,即使多年之后,也好像他站在面前和你谈话一样。没有“气”就不过是字的堆积罢了。思想和“气”结合成为言辞,然后才有声音的节奏,音调,文章的波澜起伏,文采的华丽。所以文辞的华美,是随着意思和气而变化的。这怎么能有固定的法则呢?……(这里漏了一段,大致是每个人的作品都不相同,使鼐舍其平生而惟一人之法,则鼐尚未知所适从也。
      
      )那么我还不知道该跟从谁。近来承蒙先生真心地教导,而我却把心中所想深藏起来不告诉您,就是欺骗您啊,这是我不敢做的,所以最终把我的愚见陈述出来,请您谅解明白(伏惟谅察应是信后谦虚尊敬之词)注:气是古代文论术语,多指作者的才能,气质及由此形成的作品的风格等。

    叫***

    2018-03-04 18:25: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