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首页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4-12-07 17:42:39
      “四大皆空”的本义是事物没有离缘独存的“自性”
        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5月增补本)对“四大皆空”的解释为:“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笔者认为,这个解释曲解了佛法“缘起性空”的本义,容易误导人们把“四大皆空”当作绝对的虚无,以至于有人把其作为及时行乐或消极处世的借口和依据,鉴此,本文特作如下解释。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称之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任何物体中,也就是说,“四大”是每个物体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单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风力。
      就人的身体而言,皮肉筋骨属“地大”,汗血津液属“水大”,体温暖气属“火大”,呼吸运动属“风大”。物质(佛法称为色)由“四大”构成的观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对物质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是人类对宇宙本体初期探索的结果,属于一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佛教产生后,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并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空”是佛法中一个最根本的哲学概念,深妙难解。过去和现在有许多人对之产生误解,有的把“空”和“有”看成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现实世界面前坠入常见;有的把“空”当作空洞无物,坠入虚无主义的断见。 要理解“空”字,先要知道这个字的来源,佛经是从梵文译来的,“空”字也由之而来。
      在梵文里,Sungata(音:舜若多)的含义是“性空”,玄奘法师简译为“空”。笔者在已找到的七种《心经》译本中发现有五种译本译作“性空”,在藏译梵文本中也有“一切法皆性空”之句。可见这里的“空”应该按“性空”之意来理解,“空”是“性空”的省略字。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对“性空”的解释是:“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佛法中说的空,是“缘起性空”的空,是因缘所生法,本身无“自性”的空,不是“无”或“不存在”的意思,不是空无所有的空虚的顽空,也不是否定事物具有的作用及事物相续转化的断灭空。
       这里所指的“性空”的“性”不是物理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物性,而是指一种不依条件(缘)的独立存在的“自性”(自体),“自性”的含义是自己有、自己成、自己规定自己、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我们只要冷静反复推论思考就会领会,不依任何条件的绝对的独立存在的“自性”是根本没有的。
      佛法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各种条件(缘)而生,任何事物都是“缘生则生”、“缘阙则阙”,即产生该事物的条件具备了,该事物就产生而存在,条件不具备,就不能产生。缘生的事物不能离缘而存在,这就叫作“无自性”,即“性空”。印度学者龙树说:“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不是性空。
      ”又说:“事物若有自性,何需依赖众缘,若是众缘和合,还有什么自性?”人们通常认为,“有”是存在,“有”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不是“有”,因此“空”“有”对立。实际上“空”“有”不但不对立,而且是一体的,“有”中存在着空性,空性不会在“有”之外存在,也不必等“有”毁灭了才谈空性。
      佛法是依“有”言“空”,“有”“空”一体,“有”“空”不二。佛法认为:执取‘我’或其他事物是自性有的一种存在,是错误的见解;但若以为它们实际上并不存在,也是一种错误的见解。有些人以为“性空”就是什么都没有的意思,这是一种持断灭空的邪见。他们认为善恶都是不存在的,遵守社会伦理道德是跟不上时代的旧观念,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没有意义的,什么为人民服务,什么人生价值,什么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都是没有意义的。
      于是他们中有些人便胡作非为,违纪违法。所以, “空”是“性空”的省略字,“空性”是指一切事物“无自性”,而不是“无”或“不存在”的意思。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由多种因素组合的一种现象,并不存在不依条件的绝对单一独立的“自性”。这一点必须通过反复思维推论等方法才可明白。
      有关“空性”之含义,必须小心要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可出错,否则看到经文中后面部分时,会生出极大的误解! 佛法讲“四大皆空”的用意是要人们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能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乐于助人、不图回报,既利于社会,又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些人因不了解“有”的空性本质,过分执着“有”,把“有”当作一种永恒不变的存在,这是一种贪欲的人生,一个人对“有”看得太重,贪得无厌,欲壑难填,那么他就会烦恼痛苦。佛法就用“四大皆空”、“万有性空”来破除他们对世间假“有”的常见。世间还有一些人,他们虽能看出“有”的虚幻实质,但因不了解缘起事物的作用不空,相续不空,认为世界一切万物既然是虚幻的,那么生存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们中有的人不顾家庭伦理、社会道德,放纵自己、为所欲为;还有的人则是消极厌世、颓废悲观。
      这两种人生态度才是虚无主义。佛法就以“性空妙有”、“相续不空”来破除他们执着“空”的断见。 佛法是用“四大皆空”来破除迷界的旧执着——盲目贪婪、极端自私的人生态度,用“相续不空”来建立悟界的新观念——积极奉献、造福人类的人生观。 据此,笔者认为“四大皆空”的正确解释应为:“佛教用语, “空”的含义是“性空”。
      佛法认为: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缘起性空”的,它的存在必须依赖于众多的条件。这叫作“无自性”,即“性空”。

    2004-12-07 17:42:39

其他答案

    2004-12-08 17:03:06
  • 何谓"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 
    

    剑***

    2004-12-08 17:03:06

  • 2004-12-08 16:43:19
  • 简单的说:四大皆空是——不能有性行为、不喝酒、不杀生、不吃晕。

    a***

    2004-12-08 16:43:19

  • 2004-12-08 16:37:40
  •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月***

    2004-12-08 16:37:40

  • 2004-12-08 16:20:44
  • 新解:
    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手机空没钱充,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
    

    f***

    2004-12-08 16:20:44

  • 2004-12-08 16:14:52
  • 对于正在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来说,
    四大皆空意味着“四大”的offer都落了空。
    虽有亵渎传统文化之嫌,但仍提供一另类解释,博众看官一笑。

    b***

    2004-12-08 16:14:52

  • 2004-12-08 16:08:59
  • 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这里的兄弟姐妹们,好象都很有水平的样子
    跟其他地方的人不太一样
    希望能够继续保持一份清醇与高尚
    谢谢了!

    木***

    2004-12-08 16:08:59

  • 2004-12-08 15:37:49
  • 地、水、火、风

    j***

    2004-12-08 15:37:49

  • 2004-12-08 15:26:08
  • 一般的道理大家都懂,我现在要说的只是自己的想法:"四大皆空"也许就是----无我,无他,无色,无味.忘记所有,忘记一切世俗尘缘.

    龙***

    2004-12-08 15:26:08

  • 2004-12-08 15:17:43
  •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印度古代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称为四大。

    m***

    2004-12-08 15:17:43

  • 2004-12-08 14:30:55
  • 人生在世,为何而存在?为情?为欲?为财?为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堪堪一情字,一生皆为之,是否代价过高?并非情不重要,只是如果付出所有之后,得到的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所求呢……
    欲如渊,一生为之耗,何苦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生命何其珍,财又何以承受如此大的恩赐……
    名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求之有呢?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难道只能为走过一遭而活着?!为了摆脱尘世的种种纷扰,在寂寥与宁静寻求解脱,古之先驱 ,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只能是“四大皆空”了,为己而存,并非自私,而是对他们所处的世界已经深深失望,四大皆空,又何错之有呢……

    古***

    2004-12-08 14:30:55

  • 2004-12-08 14:11:34
  • 酒色财气

    1***

    2004-12-08 14:11:34

  • 2004-12-08 14:07:00
  • 真空妙有,四字而已,絮叨什么。

    g***

    2004-12-08 14:07:00

  • 2004-12-08 13:43:26
  • “四大皆空” 什么也没想, 心里空空
    这样的人就是真真的佛!!!
    

    知***

    2004-12-08 13:43:26

  • 2004-12-08 13:39:35
  • 戒酒,戒色,戒欲,戒气
    此所谓佛法中的四大皆空也。

    爱***

    2004-12-08 13:39:35

  • 2004-12-08 13:21:30
  • 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指人身;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佛教术语,指世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五***

    2004-12-08 13:21:30

  • 2004-12-08 13:15:02
  • 简单回答:
    四大--生、老、病、死
    空--看破、不以之为牵挂

    男***

    2004-12-08 13:15:02

  • 2004-12-08 12:41:16
  • 通俗点就是酒,色,财,气这四个空。也就是不在呼的意思。

    z***

    2004-12-08 12:41:16

  • 2004-12-08 12:39:04
  • 四大皆空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好留恋了,什么都可以放得下来。

    玫***

    2004-12-08 12:39:04

  • 2004-12-08 12:13:49
  • 只有在做梦的时候才可能做到“四大皆空”,圣人也不可能做到,除非是神

    l***

    2004-12-08 12:13:49

  • 2004-12-08 12:04:51
  •    那空既是色,那算空了还是有欲望呢?
    

    z***

    2004-12-08 12:04:51

  • 2004-12-08 12:02:19
  • 上面说的都是些什么啊??四大皆空,那就是酒色财气四大皆空喽

    冲***

    2004-12-08 12:02:19

  • 2004-12-08 11:47:05
  •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称之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任何物体中,也就是说,“四大”是每个物体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单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风力。就人的身体而言,皮肉筋骨属“地大”,汗血津液属“水大”,体温暖气属“火大”,呼吸运动属“风大”。物质(佛法称为色)由“四大”构成的观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对物质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是人类对宇宙本体初期探索的结果,属于一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这样的观念和中国古代“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相近似。佛教产生后,沿用了古印度固有的思想并加以深化,提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
    

    1***

    2004-12-08 11:47:05

  • 2004-12-08 11:22:26
  • 不会是玩具吧

    U***

    2004-12-08 11:22:26

  • 2004-12-08 11:03:51
  • 完全可以结题了,这么详尽、准确而清楚,怎么没有回应??

    绿***

    2004-12-08 11:03:51

  • 2004-12-08 10:53:08
  • “四大皆空”,是来源于佛教的基本思想,具体指: “地、水、火、风”。
    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存在的东西,内而身心外而世界,都是四大和合所形成的。四种元素能产生了世界,所以称之为“大”。世界由四大组成,但在这个世界上又以我们“人”为主体。 
     
    所谓“四大皆空”,旨在建立“无我”的境界或教义。根据佛教理解,真正的我并不存在。血肉之躯不过是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的结合罢了。如果能把身心世界观空,自己身心内空,山河大地外空,在无边无际的宇宙当中,在无始无终的时间中,懂得“空”的道理的人,他在人世间的一切苦,乐,贪,嗔就随之解脱,不再执着了,放下再放下,彻底观空。忘记爱与恨,成功与失败,使悲观的人不再悲观,在平静中达到快乐的境界,不能不说是一种乐观主义的境界吧!
    

    如***

    2004-12-08 10:53:08

  • 2004-12-08 10:52:46
  • 有空去问问佛祖..

    有***

    2004-12-08 10:52:46

  • 2004-12-08 10:44:17
  • 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指清除脑海里对尘世的杂念,一心向佛。

    j***

    2004-12-08 10:44:17

  • 2004-12-08 10:00:06
  • 万念俱灰
    空心念佛

    寒***

    2004-12-08 10:00:06

  • 2004-12-07 21:20:43
  •   
      高 高深莫测
     
      不过对研究人 社会 事物 宇宙有促进作用
     

    f***

    2004-12-07 21:20:43

  • 2004-12-07 19:56:49
  •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
    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
    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
    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
    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
      但是 ,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以 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 ,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 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 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 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
      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 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 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盘境界,不再轮回生死了。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 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 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 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
      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 ,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 一蕴而已。 甚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 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 关于五蕴的内容,已非本文所能介绍,因为五蕴是个很大的题目,我们只能在 此说一句: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
      同时 ,我们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的 。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 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的。所以,佛教 不仅不是唯物论者,倒是唯识论者。
       。

    扬***

    2004-12-07 19:56:49

  • 2004-12-07 17:46:54
  • 古代印度认为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
    后被佛家借用,称为四大.
    与"色即是空"相近,可以参看佛教栏已解决问题中的此问题,不再赘述.

    1***

    2004-12-07 17:46: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