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动物之间如何寄生和生存?

首页

动物之间如何寄生和生存?

动物之间如何寄生和生存?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18 17:14:40
  •   
    事实上,自然界的每一种动物随时都是危险的,因此有些动物为了生活得更久一些,就会与不同物种的动物生活在一起,共同抵御外界的敌对力量。
    “共生”,顾名思义,就是共同生活。但是它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两种生物或者其中的一种因无法独立生存而在一起共同生活。
      第二种情况是两者中的其中一种必须依赖于另外一种而存在,两者都能受益。白蚁和超鞭毛虫便是这类型的典型。 富含纤维素的各种木材是白蚁的主要食物,但这些木质材料不能被它们直接消耗掉。它们必须借助一种叫白蚁共生原虫或超鞭毛虫的原生动物来消化这些纤维。
      原因是,这种原生动物分泌的酶能够把木材转化成各种糖,为白蚁提供维持生命的能量。因此,如果白蚁的身体里没有这种原生动物,那么它就会因为消化出现问题而无法正常生活。而超鞭毛虫潜藏在白蚁的身体里面,也不失为一种安全的做法。因为白蚁的身体不仅能够为它们提供充足的食物,而且还能够躲避敌人。
      因而两者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不过,超鞭毛虫只能生活在工蚁和兵蚁身体里,因为蚁王、蚁后和幼蚁都不会直接食用木材,而是吃工蚁吐出来的消化得差不多了的食物。 那么,超鞭毛虫是每一只白蚁生来就有的吗?不是的。新出生的白蚁在出生后就会通过成年白蚁的肛门来获得超鞭毛虫所形成的囊孢,囊孢进入白蚁体内以后,又会变成超鞭毛虫。
      正是因为如此,白蚁更适合群居在一起,这样才更容易获得超鞭毛虫,正常地生活下去。上述这两种生物的关系就叫互利共生。 豆蟹和扇贝两者之间的配合也十分的和谐。豆蟹是蟹类中体型最小的蟹,因其形似大豆,故而得名,其甲壳仅几毫米,因而很容易被别的动物吃掉。
      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它会经常地和水母、海葵、贝类、棘皮动物等在一起生存,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保护者。但它对这些动物的鳃、外套膜、卵巢和消化腺等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不太受到这些动物的欢迎。唯有扇贝和它的关系稍微密切一些。 从外表来看,扇贝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豆蟹通常都是在扇贝张开的时候进到扇贝的里面,有机碎屑和微小生物是它最爱的美食;而在扇贝没有张开的时候,豆蟹便主要以食用扇贝的粪便为生。那扇贝又能从豆蟹身上得到什么呢?大家可能不知道,扇贝拥有一个天敌——红螺。红螺在捕食扇贝的时候都会首先用分泌出来的液体麻痹扇贝,使它处于张开的状态,好让自己吃肉。
      每到这种时候,豆蟹就会用自己的双螯赶走红螺,使扇贝得以保全。有时,警惕性强的豆蟹还会在强敌有进攻趋势的时候通知扇贝,让它早点闭上壳,预防攻击。 那么什么叫“共栖”呢?共栖指的是两种本可以分开居住的动物,却因为某种关系而相互生活在一起,形成依赖关系。
       目前,只有犀牛这种动物可以穿越大片荆棘植物丛而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是因为它的表皮非常粗厚,足以预防尖刺的袭击。不过,它也有弱的地方,如表皮上的褶皱地方就比较嫩,对吸血昆虫和寄生虫而言有强大的吸引力。为了对付这些吸血昆虫和寄生虫,犀牛会自己在身上涂上泥巴,而且它还有一位忠实的朋友会替它赶走这些吸血昆虫和寄生虫。
      这种动物就是犀牛鸟,犀牛鸟以食用犀牛身上的寄生虫为生,有时甚至会爬到犀牛的嘴巴和鼻子上去寻找食物。虽然犀牛的性格很少有温顺的时候,但是它不但不会对此生气,而且十分欢迎这些帮它清除身上寄生虫的“小朋友”。另外,犀牛鸟还可以及时为犀牛拉“危险警报”。
      因为犀牛的视力很差,很难察觉敌手对它的偷袭。幸亏有犀牛鸟这个机警的“小朋友”,只要危险一出现,就立即又飞又跳,以提醒犀牛注意。 鳄鱼和千鸟之间的互助互利也充满了趣味。鳄鱼身上的小虫是千鸟所喜爱的食物之一,而且千鸟还会经常飞到鳄鱼的嘴巴里寻找蛙、蚌、鱼等动物的碎肉和寄生在鳄鱼口腔内的水蛭来食用。
      在鳄鱼睡觉时,千鸟就会扑打着翅膀“敲门”,这时候,鳄鱼会非常配合地张开自己的嘴巴,让千鸟来清除自己的口腔。鳄鱼之所以能和千鸟和睦相处而不伤害它,是因为它确实需要千鸟来为它打扫口腔,剔除残留的食物。由于小小的千鸟起到了“牙签”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牙签鸟”;另外,又因为它是鳄鱼的“朋友”,因而也有“鳄鸟”的叫法。
       寄居蟹和海葵也是一对互惠互利的好朋友。寄居蟹在海螺的壳内寄居生存,海葵是寄居蟹的“门卫”。为了保护寄居蟹的安全,当有动物靠近时,海葵就用有毒的触手去蜇它们。而在寻找食物的时候,海葵就需要寄居蟹背着它到处去捕食。因此让海葵获得了更多觅食的机会,并使其“肚子”里的海水更 新更快。
      海葵和寄居蟹就这样祸福与共,一直到生命的终结。 一种生物(寄生物)依附在另一种生物(宿主或寄主)的体内或体表生活,并通过宿主或者寄主获取营养为生的现象叫做寄生。寄生有“体外寄生”和“体内寄生”两种。 寄生物寄生在主体内称作“体内寄生”,寄生物从寄主身上获取食物和居所,不被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影响。
      不过,目前寄生物的感觉器官都已经退化得差不多了。比如,线虫以寄生在鱼的消化道里为生,蛔虫多以寄生在5〜10岁儿童的消化道里为生,孢子虫以寄生在蚯蚓的生殖器里为生等。 寄生物寄生在寄生主体外称作“体外寄生”,体外寄生包括永久寄生和暂时寄生两种。
      比如,扁虱长时间寄生在蜥蜴身上,属于永久寄生。水蛭只要喝饱了血,就会脱离寄主,这属于暂时寄生。壁虱多寄生在蜣螂、蚂蚁和绿头大苍蝇身上,以食用这些动物嘴边的食物残渣为生。寄生物的存在给寄主带来了许多麻烦,一般都会使寄主有既痛又痒的感觉,严重时还会引发病症,甚至死亡。
       隐鱼头大体长,常常寄生在海参的泄殖腔内。隐鱼的身体呈透明色,很多色素小点依附在皮肤表面。当隐鱼想进入海参的身体里觅食时,首先用头探入海参的肛门内,接着卷起尾巴插入肛门,然后再将身体慢慢地向里面移动,没多久就能完全进入。隐鱼钻到海参肚子里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海参几乎没有天敌,所以隐鱼躲在海参肚子里能够躲避其他动物的攻击。
      可隐鱼却不能给海参带来任何好处,甚至还会捣烂海参的内脏器官。 动物与动物之间这种互惠互利或“损人利己”的关系是长期演变导致的,这使得动物之间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关系,促使了动物的进化与发展。

    王***

    2016-06-18 17:14: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