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全聚德的德字为什么少了一横?

首页

全聚德的德字为什么少了一横?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02 08:42:13
       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开了全聚德烤鸭小铺后,请当时的一位叫钱子龙的秀才题写匾额。这一匾额几经风雨,跨了几个朝代,一挂就是130多年。可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这是为什么?请大家猜猜。 
      有人猜:当时杨老板把钱子龙请来,两人对饮开怀,杨全仁得知钱子龙书法写得非常好,于是马上拿出纸墨笔砚,请钱秀才题个字。
      由于钱秀才多喝了两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写了一横。   还有人说:当时,杨全仁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听到这儿,也许您会反问:那加上一横,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呢?   这些当然都是猜测和传说。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像多音字一样,它是多写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
      这说明,在过去“德”字的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   为了保持全聚德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横。

    A***

    2019-02-02 08:42:13

其他答案

    2019-02-02 09:15:27
  •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过去“德”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横,也可以没有横,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全聚德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横。
    「德」从「彳」,即「行」之意,既是要实践才能体会,才能得到。右边从「十目一心」。
      我们可以明白,「德」就是要我们一心一意顺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该行的道路。又提示我们,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警示中,随时警策自己要谨慎地沿正道而行,方可朝向优质的人生境界。 关于德字心上为什么少写一笔 一 这种写法是谦逊的表示 所有宣德、正德年间的官方器物上面款识中的款字,有[德]字样的楷书、篆书,德字心上均无一横。
      这种写法是谦逊的表示! 古人在字的写法、用法及含义上,是非常讲究的。 而德字笔画的多少,便有崇拜、恭敬,反之就有亵渎、辱骂等意义。 德字他人多写几笔,有德高、大德、颂德等敬意。 而他人少写几笔,有缺德、少德、不恭不敬等亵渎、辱骂的意思。
       自己用或代表自己,少写则谦虚、谦逊。 在佛教中信佛的人更是如此,比如:总不会把自己说的如何高深,修行的如何圆满,总会给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即便是德行好、德望高也得由他人口中说出,而自己总是谦虚、谦逊一点为上。 所以说,德字代表自己而少写则谦虚、谦逊。
      就有这样的含义。 。

    于***

    2019-02-02 09:15:27

  • 2019-02-02 09:12:05
  •      在一千多年前,“德”就像多音字一样,它是多写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 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这说明,在过去“德”字的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 

    王***

    2019-02-02 09:12:05

  • 2019-02-02 09:09:56
  •   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开了全聚德烤鸭小铺后,请当时的一位叫钱子龙的秀才题写匾额。这一匾额几经风雨,跨了几个朝代,一挂就是130多年。可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这是为什么?请大家猜猜。 
    有人猜:当时杨老板把钱子龙请来,两人对饮开怀,杨全仁得知钱子龙书法写得非常好,于是马上拿出纸墨笔砚,请钱秀才题个字。
      由于钱秀才多喝了两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写了一横。 还有人说:当时,杨全仁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听到这儿,也许您会反问:那加上一横,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呢? 这些当然都是猜测和传说。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像多音字一样,它是多写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
      这说明,在过去“德”字的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 原来的写法是否正确有据可查,所以过去“德”字的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但现在就有问题了,如果孩子考试肯定会被打X呀!哈哈。

    夏***

    2019-02-02 09:09:56

  • 2019-02-02 08:30:51
  • 其实古代在书法中经常在一些字中多、少一两笔是常见的,至于为什么全聚德的德字少个一字,要我们现代人理解是看在良心上少宰一刀或心上差个一,不能称为全德,具体怎样讲还要钱子龙秀才醒酒后再说。

    时***

    2019-02-02 08:30:51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