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小班第一学期益智区应投放哪些材料?

首页

小班第一学期益智区应投放哪些材料?

小班第一学期益智区应投放哪些材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07 10:52:37
      一、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具有情趣性材料。
    其一、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赖真实的材料进行游戏。与人交往的能力不强,满足于对材料的单独操作和摆弄,而益智区正是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自由天地,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兴趣需求。
      因此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适时地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的更换材料。如:"水果棋"是来进行图案与水果的匹配的棋类游戏;"给小动物为饼干"将不同的颜色、形状的"饼干"送到小动物的嘴巴里;"小动物排队"将高低不同的动物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列;"给动物宝宝喂饭"将各种食物分别喂给不同的动物吃以进行食物与动物的匹配。
      诸如此类的材料本身就具有直观、形象、有趣的特点,具有情节性和趣味性,非常受到小班幼儿的欢迎,是益智区也成为了幼儿欢乐的小天地。其二、小班幼儿的自主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非常容易因为物品的数量与人数的不均等而发生幼儿之间争夺游戏材料的现象。因此,根据这一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应该准备比进入益智区幼儿人数更多的材料。
      如:操作高低排序的材料若有四人,那材料最好准备六份。保证材料的充足,那样幼儿才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于材料的操作和和观察探索上。 二、根据主题活动和教学活动延伸投放材料。 其一、教师有目的将主题活动中的"预设"和"生成"材料投放到区域中。
      在主题活动中,常常有需要教师在主题前就需要孩子知道一些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那如何让孩子"知道"和"掌握"呢?就需要教师的"预设"。如:在主题"秋天的水果"主题活动中,需要小班幼儿了解秋天的各种水果,知道他们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内部构造等多方位的知识。
      教师预设的材料有:投放真实的各色水果、水果切面图片、立体水果组合玩具、水果拼图等材料在益智区进行了投放。幼儿在操作和摆弄的过程中,幼儿自主的探索和学习,在进行该主题活动时,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就更加有效。幼儿的"生成"也同样的重要。如主题活动《秋天的水果》中的数学活动"给娃娃送水果"(三以内的数量进行比对多少)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除了送水果,幼儿还提出要给娃娃送帽子、衣服、食物等,于是这些要求就被当做了各不同的延伸材料投放到了益智区内,供幼儿的再次游戏。
      当然,不仅是是数学活动可以在区域中体现,所有的主题内容可以和所有的区域材料相结合,灵活结合、变化。其二、材料的投放与集体教学活动相结合,培养幼儿多种技能。在集体教学活动前,让幼儿先到区域活动中对有关材料进行操作、感知。目的让幼儿积累直接经验,使教师更好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问题,如进行数学活动"大大小小的树叶"之前就已经提供了各种塑封的树叶图片,让幼儿进行大小的比对,进行活动时直接将图片从益智区中拿出,请幼儿认识"大标记"、"小标记"后,幼儿的分类活动无一错误,甚至还有幼儿将"不大也不小"的树叶也自动进行了分类。
      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创设益智区材料树叶图片材料,幼儿不但掌握了大小的认识,还提高了幼儿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需要有针对性将于教学活动有关的材料投放到各个区域中,让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判断能力、智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材料投放具有层次性,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小班的孩子也不例外。益智区内提供的材料如果难度相同的话,对于一部分幼儿来说可能过于简单,容易完成,而对于另外一部分幼儿则可能过于困难,难以完成,这样,都会使其失去兴趣,因此,益智区内应为不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的小班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材料,让每个孩子都有操作欲望,都有所发展,那么,针对小班孩子的特点,在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上如何体现个别差异呢?首先,应观察了解幼儿,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然后根据幼儿能力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同一个活动中的材料要根据各组幼儿的实际情况,从目标要求逐步提高、操作难易程度逐步加大,将操作材料分为几个小层次,并制定出投放材料的时机和步骤,能力较弱的幼儿从最低层次的材料开始操作,能力稍高一些的幼儿可以把材料的目标要求、难易程度提高一个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可直接操作最高层次的材料。
      如:在小班拼图游戏中,我们就为幼儿准备了四块、九块、十六块、二十块等各种不同片数的拼图,同时将有难度的拼图用照片记录完整的图案悬挂于益智区内。教师要随时观察,看材料是否符合各组幼儿的水平,是否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是否需要更换下一层次的材料,活动中,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了解、分析,发现问题,掌握动态,从而为各组有的放矢地更换材料。
      小班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上体现个体差异的关键在于:在充分分析了解每个幼儿发展水平、考虑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如何使材料"细化",一定要遵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根据活动目标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及近阶段益智区活动目标进行分层,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以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成功的愿望。
      益智区材料要有层次性,并且经常更新,只有新的知识才会带来新的发展,新的提高。这些材料是教育活动的延伸和升华,是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不断变化、更新,益智区的教育功能主要帮助幼儿发现、了解,并展开探讨的区域,每种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
      因此,注重挖掘活动材料的多样性,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努力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自主、有序、发展"的区域环境。

    灰***

    2019-03-07 10:52:37

其他答案

    2019-03-07 10:40:30
  • 从投放的材料从颜色方面看,色彩鲜艳的材料幼儿较感兴趣;从大小方面看,幼儿对大中型的材料比小型材料较感兴趣;从数量方面看,幼儿对镶嵌类、接插类等数量多的材料较感兴趣。对简单的材料一开始幼儿对其较感兴趣,但只能持续一小段时间;对难度大的材料要有老师的指导!

    李***

    2019-03-07 10:40:30

  • 2019-03-07 10:31:12
  • 1、有关数概念的材料如:计算器、算盘、
    2、分类排序材料如:组合板。阶梯板
    3、拼摆材料

    王***

    2019-03-07 10:31:1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