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秦汉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是什么

首页

秦汉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25 01:39:35
  •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但民族关系仍然紧张。
         以矛盾冲突为主的汉匈民族关系、汉越民族关系构成了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和基本内容。
         而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却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为汉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敢***

    2018-11-25 01:39:35

  • 2018-11-25 01:32:57
  •   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确立源自于秦朝,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各个朝代无一例外的都实行了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度。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有了差异必然导致矛盾。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承认这种差异,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才可能维持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统一。
      “秦又北逐匈奴,南开桂林、象郡,规模稍扩矣。”(夏曾佑《中国古代史》)秦朝在地区管理建制上,首开郡县制。西汉在处理民族问题时也继承并完善了秦朝的郡县制度,实行边郡制。汉朝把边疆地区新设的郡称为边郡或初郡,与中原地区的郡县都有明显不同。首先,这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而设置的,它的管辖区域都是少数民族原来居住的地区,以原有的民族或部落地域为郡的范围,并保持原住民的各项政治、社会习俗。
      跟今天一国两制,有点类似。“汉连兵三岁,诛羌,灭南越,蕃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史记•平淮书》)关于疆域问题,西汉北击匈奴以后,在匈奴故地河西地区,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威武、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这些特殊的行政区域里,汉朝也实行了不同的政治管理制度,一是由内地相同的守、令、长等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二是与其同等的王、侯、邑长等,虽也由中央任命,但都是由当地原民族首领充当,属于土官体系,不上缴赋税,只是向政府交纳一些土供,以表示在政治上的臣服。
      
    在缓和民族矛盾方面,汉朝统治者大都采用和亲政策,并开边市,与匈奴等民族互通有无,极大的促使了汉族先进文化的传播,也促使了匈奴等边疆游牧民族文明的进步,由此也加大了匈奴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单于亦谴韩氏都候屯云中……于是匈奴之众,遂于汉族杂居。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南匈奴之世系》)这在稳定社会,促进统一国家形成,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累***

    2018-11-25 01:32: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