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道家也劝人向善吗?它对于道德究竟是超,是非,还是反?

首页

道家也劝人向善吗?它对于道德究竟是超,是非,还是反?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3-12 21:47:18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 ,是以无德。道家追求的是淳朴自然,绝仁弃义,恒使民无知无欲,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也,保持淳朴是最好的,天下人失去淳朴之心,变的机诈,混沌被凿出七窍反而死了,朴散则为器,淳朴一散就完了。
    简单补充一点:在道家看来温良恭俭让这些东西是低层次的,道家追求更高的境界——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无为的境界不需要什么道德。

    飞***

    2010-03-12 21:47:18

其他答案

    2010-04-20 05:03:36
  • 首先,道德来自道家老子。道,是天地根源及运化规律。德,是“道”之存于人者。这是道德的原始意义。后来,道德的意思庸俗化,变成了人们处世的准则和善恶的标准。
    其次,道家不劝人向善,而且反对劝人向善。老子和庄子都是这个观点。至于后世有道家人物劝人向善,那只是他的个人观点。道教倒是劝人向善。
    再次,道家的理论合乎原始意义的道德,超越了庸俗化后的道德。道家的境界远远高于俗世凡人。
    

    w***

    2010-04-20 05:03:36

  • 2010-04-16 09:08:27
  • 道家劝人行道,行道就有德,有德就是行善。
    所谓“道”,姑娘有姑娘道,儿子有儿子道,父母有父母道,每一种身份都有道。大家都按道而行,社会就安定了,天下就太平了。不必刻意行善(温良恭俭让,乃至仁义礼智信之类)而善满天下。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妙***

    2010-04-16 09:08:27

  • 2010-04-08 21:10:15
  • 与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一致的,即基本的社会协同观念还是要的,不然不就世界大乱了,道家思想更多的是哲学与政治思想,

    l***

    2010-04-08 21:10:15

  • 2010-04-02 12:38:57
  •   定义一下“善”再联系其它方面讨论可能更深入,摘几段道德经相关的资料供参考:
    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孔子至周问礼于老子,老子答曰:“子之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事后,孔子盛赞老子其人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后***

    2010-04-02 12:38:57

  • 2010-03-31 21:52:36
  •   你说问的重点看下面一段原文
    但是建议你看沈善增 的《还吾老子》
    我以为此版最近近老子原意
    其他版本翻译完全是想方设法把读者搞得晕头转向
    显得自己的内功深厚
    至于你的问题,简答如下
    道教是崇道的
    老子排的优先率是
    道>德>仁>义>礼>智
    道的范围是全宇宙
    德的范围是全人类
    仁的范围是君臣
    义的范围是兄弟
    礼的范围是萍水之交
    智的范围是敌我
    简单的说有道可以无德,其他类似
    因为道比德更接近真理
    而智慧排在最后面,所以说智慧出,有大伪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的意思是前面说的这几个,是道的花朵,而正是愚昧的开端 处其厚,就是说处在更接近道的水平而非相反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创***

    2010-03-31 21:52:36

  • 2010-03-26 04:29:59
  • 您又如何???

    纵***

    2010-03-26 04:29:59

  • 2010-03-21 17:24:10
  • 没有宗教是教人做恶的。。。
    宗教是给人于方针而已。

    t***

    2010-03-21 17:24:10

  • 2010-02-23 14:09:48
  • 道家所讲的道,是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只有遵循自然法则才会和谐。

    1***

    2010-02-23 14:09:48

  • 2010-02-17 14:59:10
  • 道家也是劝人向善的,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道家的“以德报怨”和儒家的“仁”颇为相似,只是道家对于道德不像儒家那样有过多的标准和约束,主张顺其自然,道家更像是古典自由主义者,所以它对于道德既不能称为“超”,也不能称为“非”或是“反”的。
    “温良恭俭让,乃至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对于善的标准,而道家是认为人类的善就是按其本性生活,而人的本性,是有善也有恶的,中国有句古话,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道家反对的不是“向善”,而是反对对“善恶”标准的过分执着的追求。

    汪***

    2010-02-17 14:59:10

  • 2010-02-17 14:42:03
  •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家劝人 不论 你在何种 境界 
    都应该往 更上一层的 境界 修炼
    直到 反璞归真 与大道 自然同起同落
    而善 恶 只是 一上一下的区别
    本质上都是 心里出发
    赖何 一个鄙弃 一个推崇
    都是 自家兄弟
    收起 鄙弃 推崇的心
    才是 道家 追求的
    而那些厉行温良恭俭让,乃至仁义礼智信之类
    只是 末节
    何 一个鄙弃 一个推崇
    都是 自家兄弟
    收起 鄙弃 推崇的心
    才是 道家 追求的
    而那些厉行温良恭俭让,乃至仁义礼智信之类
    只是 末节
    

    1***

    2010-02-17 14:42:03

  • 2010-02-15 02:28:06
  •   道教的劝善不能和儒家道德类比,这是有明显区别的。
    道教劝善书的伦理思想,当然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公德。《云笈七签》卷三十八《太霄琅书经十善十恶》称:"恤死度生,救疾治病,施惠穷困",以至"边道立井,植种果林",提倡修桥补路,这都是社会上公认的"善行",它又反对奸淫、偷盗、搬弄是非、说谎这些社会公认的恶行,这都是道教劝善的主要内容。
       但是,最重要的是,《太上感应篇》以"因果报应"的思想来作为劝善的思想基础。认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祸害与幸福,原本是没有固定的门径,全都是由于自己不遵循社会公德而多作恶事所招致的。如果在世能多做好事必定会有福报,多作坏事也必定会有祸报。
       这种思想和儒家的不同。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乃至仁义礼智信之类”是从人的本性出发,认为这些品德是人的本性的体现,而不是后天被迫形成的。 总之,道教的劝善虽然有承认当时社会主张的功德一面,但道教劝善的主要内容不是“温良恭俭让,乃至仁义礼智信之类”的东西。
      
       ----------------- 对不起,我确实没有在文字中刻意区分这两个概念。主要的原因在于,道教和道家的区别不在“善”这个问题上面,所以我有所忽略。 我是想说明,如果道教根本就没有所谓仁义礼智信“劝善”这么一说,这是因为道家(我这里指的道教是自老子以后的一个文化沿革)从来没有以此为使命的缘故。

    朝***

    2010-02-15 02:28:06

  • 2010-02-10 16:06:14
  • 首先善恶是要标准的。不然空谈善恶,毫无意义。道家的善恶的标准不是道德,道德是儒家善恶的标准。道家善恶的标准是自生无为,其对道德并无说明,虽然其也并非一定反对。

    2010-02-10 16:06:1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