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可口可乐

首页

可口可乐

为什么说可口可乐是垃圾饮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6-25 14:44:30
      碳酸类 如可乐 雪碧 芬达 
    它与人体内钙结合 
    生成不溶与水的钙盐 
    造成体内钙流失
    无论是婴儿还是成人喝可乐都对身体有害。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彼得·洛克博士在英国牙科杂志发表文章,认为青少年牙齿受到腐蚀,喝发泡饮料(可乐、汽水)是主要原因之一。
       牙齿受到腐蚀(保护层变薄、牙变易损),是酸性物质作用所致,龋齿则是吃过多糖引起的。洛克博士观察发现:每天喝28克发泡饮料的12岁青少年,牙齿明显受蚀;每天喝4杯发泡饮料,12岁的青少年牙齿受损高达25。2%,14岁的青少年则高达51。
      3%。 洛克博士提醒:青少年应尽可能少喝发泡饮料,最好是喝牛奶和水,以免牙齿受损。 据介绍,各类碳酸饮料中的糖分较高,长期喝容易导致发胖。可乐中含有安钠咖,与咖啡因同类,同时还含防腐剂。这些成分的含量是否对人体有害,目前还不好说,但肯定对身体不好,也没有任何营养价值,长期喝这些饮料肯定会出问题。
       专家建议,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尤其是儿童、妇女以及老人,最好不喝。“其实中国最好的饮料就是我们的国饮———茶,尤其是绿茶。哪怕喝白开水,也比喝碳酸饮料强。” 儿童饮可乐有害。可乐中含有咖啡因,1瓶340克的可乐型饮料含有咖啡因50~80毫克。
      有人做过试验,成年人一次口服咖啡因1克以上,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失眠、眼花、耳鸣。即使1次服用1克以下,由于胃黏膜受到刺激,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心悸、心前区疼痛等中毒症状。小儿对咖啡因较成人更敏感,所以不要给孩子喝可乐型饮料。
       少女谨防骨质疏松。一项研究显示,汽水会加速骨质流失,尤其爱喝可乐的少女,骨折的几率是不喝汽水者的5倍! 专家指出,可乐中的磷酸可能是造成易骨折的原因,磷酸对骨质有害,因为磷酸对钙的新陈代谢和骨质有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喝可乐的年轻女孩可能是牛奶摄取量不足,使身体缺乏钙质,因而易骨折。
       新婚夫妇慎喝可乐。医学家们奉劝新婚女子少饮或不饮可乐型饮料。因为多数可乐型饮料中都含有较高成分的咖啡因,咖啡因在体内很容易通过胎盘的吸收进入胎儿体内,会危及胎儿的大脑、心脏等器官,同样会使胎儿造成畸形或先天性疾病。因此,专家们建议,新婚夫妇以及想要孩子的夫妻们,除了须禁烟酒外,可乐型饮料也不宜饮用。
      即使婴儿出生后,哺乳的母亲也不能饮用可乐型饮料。因为咖啡因也能随乳汁间接进入婴儿体内危害婴儿的健康。 老年人不宜饮可乐。可乐有利尿作用,可使钙的吸收减少一半。老年人经常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加剧体内钙质的缺乏,引起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另外,饮含咖啡因的饮料过多,会使血脂升高,容易加剧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多饮,会加速病情的恶化。对吸烟者来讲,咖啡因在尼古丁诱变物质的作用下,易使身体某些组织发生突变,甚至导致癌细胞的产生。为避免上述危害,应改变吸烟同时饮用可乐的习惯。
       。

    1***

    2008-06-25 14:44:30

其他答案

    2008-06-27 11:35:13
  •   7可乐的真相
    不要再喝可乐: 非酒精类致命饮料! 
    内容出自:中华素食网
    一个朋友的表弟车祸过世,火化之后骨头是黄色的,捡骨的人说这种人生前一定很爱喝可乐这类的东西,而他的确是如此!
      这2天知道麦当劳已经开始停止贩卖Diet Coca了!你可能读过以下所述,但为了万一你没读过,请读一读吧。
         我认识一位因肾衰竭而过逝的年轻母亲,她曾在伯特米那医院住过一个月,而且每天只能喝一杯水,医生为她进行了药物治疗,但似乎是太迟了。   根据她所说,她以前每天午餐都喝「非酒精性的饮料」或称做「软性饮料」(译注:就是那种有很多种美美的各种颜色,各种口味,甜甜的,多半有气泡的,冰的饮料,像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汽水,沙士,甚至标榜有什么奥利多活菌,bifidus益菌。
      。。。等等)。虽然只是每天一杯,但足以摧毁这个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器官,她终于在去年十月去世,留下一个一岁大的儿子!   危险的非酒精性饮料!!   这篇文章无关政治,但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有关, 非常耐人寻味。   对你们这些爱喝而且自以为很清楚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的人。
      。。   清洁厕所:   倒一罐可口可乐在马桶里,让这个活生生的可乐待个一小时,然后冲掉。   可乐里的柠檬酸会将玻璃质似陶瓷器(译注:指马桶)上的污点消除。   将车子保险杆上的污锈除去:   将皱成一团的铝箔片(译注:即一般厨房里刷洗锅底的铝质刷子)   浸在可口可乐后,拿来搓洗保险杆。
         清洁汽车电池的电极:   将整罐的可口可乐倒在电极,以可乐的泡沫清除锈蚀。   松开锈蚀的螺栓:   将一块布浸在可口可乐后,搓洗锈蚀的螺栓   除去衣物的油脂:   将整罐可乐倒在一堆油腻的衣物,加入清洁剂,再进行清洗工作。
         可口可乐可以帮忙油垢的附离。   它也可以清除挡风玻璃的污雾。   而我们喝这种东西!   可口可乐 & 百事可乐提供参考:   软性饮料的酸碱平均值,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是3。4。   这种酸度酸到可以溶解牙齿和骨头。   我们人体到了30岁左右就停止制造骨质。
         之后,骨头透过排尿,每年会有百分之8到18会溶体外,而这端看所摄取食物的酸度。   (酸度并不是指食物的味道,而是指钾、钙、镁对?的比例)   所有被溶的钙成份都会在血管的动脉、静脉、皮肤,组织和器官累积。   这会影响肾功能(如肾结石)。
         就维他命和矿物质而言,软性饮料并无营养价值。   他们只有比较多的糖、酸度,和像是糖精和色素的添加物。   有些人喜欢在餐后喝冰冷的软性饮料,想想看会有什么影响?   我们人体维持对消化酵素最佳功能的体温是在37度。而冰冷的软性饮料远低于37度,有时甚至是接近零度。
         这会降低酵素的功能,而且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而消化较少的食物,事实上,这些食物会发酵。   发酵的食物产生难闻的气体,会坏掉,会形成毒素,而被我们的肠子所吸收,并且在血管中循环送全身。毒素的传送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形成。   在喝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或是其它软性饮料前想一想。
      你可曾在喝瓶气体的饮料的当头想过你喝的是什么?你吞下二氧化碳,而这是全世界没有人会建议你喝的东西。   二个月前,在达利大学有场比赛:   「看谁能喝最多的可口可乐?」获胜者喝了八瓶,并当场死亡,因为血管中含了太多的二氧化碳,而没有足够的氧。
         从那次以后,校长就禁止任何的软性饮料在大学的福利社贩卖。   有人将掉下来的牙齿放在百事可乐中十天,它溶解了。牙齿和骨头是人体中唯一死亡后,仍可保存无缺的器官。想想看这样的饮料,会对你脆弱的肠壁和胃壁做出什么样的事来 。

    浙***

    2008-06-27 11:35:13

  • 2008-06-26 21:30:08
  •   可口可乐将在美国中小学实行限量销售,而它在中国仍然一路绿灯。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肥胖率呈上升趋势,高热量饮料是一个重要原因。专家指出,与急性食品安全事件相比,目前我国对高热量饮料等的隐形食品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的立法管理。  
        由饮料而导致肥胖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8月16日,根据可口可乐和美国饮料协会的一项协议,可口可乐将在美国中小学校园实行限额销售。这一行动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美国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人群严重的肥胖问题。 碳酸饮料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垃圾食品之一,但是就在美国对可口可乐实行限售的同时,它在中国似乎仍然一路绿灯。
      就可口可乐在美国校园限量销售一事,记者从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得到的答复是:中国公司目前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 另一方面,根据卫生部近日公布的我国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数据,目前中国儿童的肥胖率已经达到8。1%,比10年前翻了一番。 中国儿童食品专业学会秘书长王柏琴告诉记者,儿童的肥胖问题与垃圾食品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饮料中所含的热量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记者在北京华普超市的饮料陈列架上看到,一瓶600毫升的健怡可乐所含的热量是4。5千焦耳,汇源果汁、鲜橙多等绝大部分果汁的包装上都只有营养成分的含量表,而没有热量数值。按照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数字,低热量食品的热量值是小于等于40千卡/100克,依据这个标准,碳酸饮料和部分果汁饮料都属于高热量饮料。
      资料显示,一个10岁的儿童,男童每天所需热量值是8。36千卡,女童是7。94千卡。也就是说一瓶可乐所含的热量是一个10岁儿童一天所需热量的八分之一。 就饮料热量的规范化管理问题,记者日前专程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食品化学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杨月欣教授。
      杨教授说,目前,我国对急性食品安全事件抓得较多,但对垃圾食品这样的隐形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实施严格的立法管理。我国已经制定了包括热量值在内的食品营养的8个技术标准,但是还没有正式公布实施,对企业标注热量值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只是采取企业自愿的原则。
      她说,对饮料热量问题实行规范化管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营养标签法,这项法规已经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于去年底起草完成,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实施。杨教授呼吁营养标签法尽快实施。 同时,杨教授指出,解决饮料热量与肥胖的问题,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法规的出台。
      首先,在市场监管方面,应该规定距离学校门口一定范围内禁止销售高热量饮料,让高热量饮料不再唾手可得。 其次,儿童节目中垃圾食品广告泛滥的现象必须尽快得到解决。不久前,英国准备出台一项新政策,要求垃圾食品广告不得在晚间9点以前播出,这样就错开了儿童收看电视的高峰时间,这项法规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限制儿童节目中插播垃圾食品广告的相关法规,也应该尽快出台。
       杨教授还说,企业配备营养师也是对食品营养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出台相关法规,要求所有配方食品的生产都要有营养师的参与。 。

    轩***

    2008-06-26 21:30:08

  • 2008-06-25 10:39:57
  •   7月1日,我国卫生部开始实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贴上特定标志,以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北京市农业局随后对北京市场上14家企业共22种豆类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表明,22种产品全部为转基因产品,却都没有明确标识。
       7月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属的国际食品规范委员会联合宣布,通过了一个关于如何评估借助生物工艺学生产食品的法规,其中包括转基因食品风险问题这一划时代的协议,50多项新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获得通过。 7月22日,欧盟通过了关于转基因产品的新法规,被封禁了5年之久的欧洲市场又将开始为转基因产品打开大门。
       8月6日,美国农业部出台一项新规定,要求加强对经过基因改造后供造纸业、清洁剂制造业等工业用基因农作物的管理。按照新规定,企业必须提出申请并得到政府批准,才能进行工业用基因工程作物的实验种植。 10年前距人们还极其遥远的转基因食品,今天,已经悄然无息地走进了我们的厨房,摆上了我们的餐桌。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为地将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基因植入另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中,使其拥有了新的品质。 这是一种与我们吃了千百年的传统食品大为不同的新型食品,它能让我们的餐桌从此丰富多彩、随心所欲。 转基因食品是人类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来的成果,可是,这种新型食品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至今尚不明了,也许正因为此,人类才对它怀有疑虑、恐惧和困惑。
      人类现在还不敢说,它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是福,还是祸? 今年上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雀巢事件第一次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问题提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恍然大悟———转基因食品已经来了!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恐怕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检验证明,雀巢公司的6种产品含有不明基因。不仅如此,据称,在品客洋葱口味薯片、日清鸡味方便面、麦当劳汉堡、肯德基薯条甚至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及七喜汽水中,都检测到了转基因成分。 雀巢事件是由绿色和平组织的一份报告引发的。 中国(香港)绿色和平组织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环保组织,其活动经费完全来自于私人捐助。
      根据该组织提供的一份检测报告,全球最大的食品商之一的雀巢公司,在其生产的6种食品中均被检测出含有不明基因,其中甚至包括一种婴儿食品。这6种产品是:雀巢甘脆朱古力、百福豆浆、百福高钙豆浆、百福豆腐花、凤仙雪条和雀巢婴儿纯米粉(苹果味)。 曾对欧美市场的用户承诺过不使用转基因原料的雀巢公司,一度被消费者愤怒地指责为将中国及亚洲儿童当作其转基因食品的“实验用小白鼠”,并被认为不公正地执行了双重生产标准。
       还不仅只是雀巢公司一家。 该组织对近80个世界著名食品公司的238种产品发出了调查表,要求他们明确表态是否使用了转基因原料。根据调查问卷的返回情况,绿色和平组织随之将调查结果印制成了一份小册子免费分发,小册子就取名为《如何避免转基因食物》。
      对那些不肯做出“不使用转基因原料”承诺的食品商,小册子用红色标签来显示,警示消费者这些产品很有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这个小册子就是被公众通称的“红色警报”。 被列入“红色警报”的共有112种产品,几乎都是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品牌,例如雀巢、乐天雪糕、旺旺薯片、品客薯片、美极鲜酱油、顶好调味品、朝日啤酒、麦斯威尔咖啡和新奇士橙汁等。
       这本小册子在香港免费发放了10万册。 虽说在欧洲的产品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生产商明确表示,他们能够保证,在亚洲生产的产品不使用转基因原料。相比之下,雀巢公司的态度则不那么干脆了,他们先是承诺将逐步减少转基因原料的使用,随后又出尔反尔,发表声明说,“雀巢认可基因技术在长远方面对改善食物的质量、可得性以及营养价值上的潜力。
      雀巢支持在良好的科研基础上负责任地把基因技术应用在食品生产上。”也就是说,雀巢认为,即使自己在产品中使用了转基因原料,也绝对符合中国的标准,因此产品应该是安全的。 转基因作物的好处不言而喻,它的未来市场也不可估量。正因为此,各国才争相投入大量财力,加紧对转基因的研究,试图在这个巨大的未来市场上捷足先登。
       科学家预言,本世纪将是转基因的世纪。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首先,在传统作物中植入快速生长基因后,农作物的特性得到了改善,不仅可缩短生长期而且还增加作物产量,使土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也使人类从此告别缺粮的历史。
       其次,通过基因改变,使传统作物具备了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因此可大大减少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 第三,植入不同的基因片段,可使食品的外观、味道、口感甚至营养成分完全改变,将使人类的食物进入一个随心所欲的新时期。 第四,农作物将彻底告别靠天种植的历史。
      通过改善基因,人类能让作物具有耐寒、耐热、耐干旱或耐涝的不同特性,从而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第五,假如将一种有治疗作用的基因植入某种食品,也许,若干年之后,人们只需吃食物就能预防或治疗疾病了,而且不必担心这种食物对人体有副作用,因为产生副作用的因素已经被完全剔除了。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安全,科学界曾有过两个著名实验。不过,这两个实验一经公布便遭到了否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争论也因此陷入了一个既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的怪圈。 目前,科学家提出的“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重要实验有两个。 1998年秋,英国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的一位叫阿帕德·普兹泰的生物科学家在应邀出席的电视节目中宣布了他的一个实验结果:通过观察用含有转基因的土豆饲养的大老鼠,他发现,实验鼠的内脏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也被破坏。
       这个结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震动。 但随后不久,专门负责对该实验进行审查的英国皇家学会却宣布,这项实验存在6条明显缺陷:无法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土豆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对参与实验的大老鼠未做蛋白质补充;由于饲喂的食物不是大老鼠的标准食物,因此缺乏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
       这一实验基本被否定。 2002年,英国纽卡斯尔的研究人员再次宣布,转基因食品中的DNA片段能进入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体内,这似乎证明,肠道的菌群会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为此,英国食品标准协会委托哈里·吉尔伯特等学者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第一个人体实验。
      他们给12名健康的志愿者和7名切除过部分结肠的志愿者吃了含有转基因大豆的汉堡包和牛奶冰激凌。 实验结果是,健康者的粪便中没有发现转基因大豆的转基因,但在那些做过结肠切除术的受试者粪便中,确实发现了3。7%的转基因大豆残留基因。这一结果表明:确实有极少量的细菌摄入了大豆转基因。
       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研究人员忽略了这个数据。他们认为,这个实验并不能证明,这种转基因的转移对人体存在副作用。 除此之外,德国耶拿大学、慕尼黑技术大学、不伦瑞克大学和联邦肉类研究所也共同进行过一项名为“通过食物链的基因转移”研究。
      研究人员用转基因玉米制成颗粒饲料喂养实验动物,结果发现,这些动物的肌肉和器官里都存在玉米的遗传DNA片断。 出于对各自研究结果的自信,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考证已陷入了一个怪圈:既没有人能证明它安全,也没有人能证明它不安全。 转基因作物是否存在潜在危害,科学家目前还不能提供出确凿证据,但是他们的担心也决不是杞人忧天。
      在试图改变生物链结构方面,人类没有任何经验,因此,无论多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近百年来,传统杂交技术是人类生产高产优质粮食、蔬菜、水果及肉禽蛋的主要方法。尽管杂交也是一种简单的基因置换,但它们却仅限于在近亲物种间进行,因而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和传统杂交不同,转基因技术用来改造食品的基因,通常来源于完全无关的物种,很多还是人类绝少食用的物种,例如蝎子、蛾、细菌、病毒和老鼠等。常见的做法是,将蝎子的基因植入玉米,使玉米产生毒素来抵御虫害;或者将人的基因植入鱼类,使鱼能提供更接近人类的蛋白质。
       这些作物遗传性状的改变,极有可能会影响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使得蛋白质的成分浓度发生变化或生成新的代谢物,最终可能会在人体内产生有毒物质或新的过敏源,引发致命疾病。甚至有科学家怀疑,这些转基因会漂移到人体内部,造成无法想象的恶果。 此外,转基因作物对大自然的影响目前也不得而知。
      已有教训表明,任何进入新环境的外来物种,都有可能会在当地引发一场生态浩劫。例如,北美曾从德国引入一种黑樱桃树,之后便导致当地的原有稀有树种灭绝;非洲把尼罗河鲈鱼引进维多利亚湖后,也使原居鱼类的数量大幅减少。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过程只经历了不足10年的时间,然而,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需要20年、50年甚至是100年才能被发现。
       转基因作物一旦进入自然生物链,其人造的特性和缺陷就会无休止地流传下去,永远无法被控制或被收回,这种对大自然的破坏是不可逆的。 在科学家不能给公众一个准确答复的时候,那么,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制就势在必行。因为,既然公众花钱买食品,他们就有权了解并自行决定他们所买的东西。
       据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即使是在转基因食品大行其道的美国,大多数公众也强烈要求对转基因食品实行标签制,以便把知情权和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自己。 在英国,“地方政府协会”也作出决定,在今后5年内,英国和威尔士所有的中小学、医院、养老院等单位,均不允许使用一切经过基因改变后生产的食品。
       其实,转基因技术是在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被商业利益推动进入市场的。 据有关专家分析,转基因产品约占美国农业和食品出口的35%,出口价值约为120亿美元;如果再将用转基因产品喂养的牲畜也计算在内的话,其出口价值至少会翻一番。仅去年一年,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就超过了1500万吨。
      对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生产者来说,他们确实抱住了一只下金蛋的鸡。 我国市场目前主要的转基因作物都源自进口,主要集中在大豆、油菜、玉米等产品。大量进口的大豆经过加工,被制成了食用油、豆腐和豆奶等产品。 也就是说,近年来,我们吃的大部分豆制品都是转基因产品。
       既然科学还无法给我们一个结论,转基因食品到底是否安全,那么,强制性的标签制度就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对消费者最起码的一个尊重———他们有知情权,他们也有选择权,他们应该自己来决定吃还是不吃,谁也不能剥夺他们的这种权利。 一些负责任的科学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它会给人类带来伤害;但是,体弱多病者、老人以及孩子最好尽量不吃这种食品。
       所以,生产厂家也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来———请明确标注你们的产品!。

    无***

    2008-06-25 10:39: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酒类/饮品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