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DRIs如何制定?

首页

DRIs如何制定?

DRIs如何制定?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7-30 14:15:26
  •   制定DRIs的依据可能涉及动物实验研究资料、人体代谢研究资料、人群观测研究资料和随机临床研究资料等。
    1。动物实验研究
    用动物模型进行营养素需要量的研究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很好的控制营养素摄入水平、环境条件,甚至遗传特性等因素,获得准确的数据。
      动物实验研究的缺点是动物和人体的需要量的相关性可能不清楚,即难以确定由动物实验得到的数据怎样应用到人体是合理的。某些剂量水平和给予途径对动物可以使用,在人体可能是不适用的。 在代谢实验室中进行人体研究可以得到很有价值的资料。预防营养缺乏病的人体需要量资料多数是通过这种研究获得的。
      代谢研究可以严格掌握受试者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并且可以重复采取血样等来测定营养素摄入量和有关生物标志物间的关系。通常用“营养素平衡实验”探讨该营养素的适宜营养状况,用“耗竭-饱和”实验测定受试对象在膳食营养素缺乏或边缘缺乏时的表现,补充已知量的营养素纠正缺乏症的效果。
       代谢资料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类实验的期限只能从数日至数周,所得结果能否代表长时期的代谢状态难以确定。受试对象的生活受到明显的限制,所得结果不一定能代表完全自由生活的人们。代谢试验费时费钱,受试者的数目不可能很多,观测的营养素摄入水平也只能是有限的。
       3。人群观测研究 来源:考试大 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观测的结果能够比较直接的反映自由生活的人们的情况,可以比较有力的表明营养素摄入量与疾病风险的相关性。但是,相关并不能说明是因果关系,如果在不同的人群中重复观察到同样的相关性也可以判断有因果关系。
       这种研究方法的弱点是:在人群流行病学研究中,难以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在每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营养素摄入水平彼此差别不大,即使该营养素确实对人群发生某种疾病的重要影响,也往往不能观察到明显的差别;许多群体或个案对照研究要依靠受试者本人提供膳食资料,重复调查发现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报告的食物摄入量差别很大;由于种族、年龄及体型等方面的差异,报告者在食物种类和数量的描述中也可能有系统性偏差,例如肥胖者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量摄入。
       因此,依赖自我报告膳食资料的分析流行病学方法有一定的限制,使用客观指标(生物标志)进行群体研究可以避免主观的系统误差,但也不能有效的解决混杂因素的影响。 4。随机临床研究 随机性临床研究,即把受试对象随机分组,摄入不同水平的营养素,进行临床试验,可以限制在人群观测研究中遇到的混杂因素的影响。
      如果观测的例数足够,不仅可以控制已知的混杂因素,而且可以控制未知的可能有关的因素,因而可以更敏感的发现在人群观测研究中不能发现的影响。

    这***

    2017-07-30 14:15: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