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体系?

首页

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体系?

为什么要兴建“三北”防护林体系?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31 17:07:33
  •   
    万里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不久的将来,一 条“绿色的万里长城”又将屹立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就是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1978年1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 北(简称“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一个大 型的防护林体系工程,以防止沙漠、沙荒面积扩大,减少水土 流失。
      它地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 北、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 个县(旗),总面积406。 9万平方千米。整个工程将历时70 年。 我们知道,“三北”区域内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这 里植被稀少,干旱少雨,大地裸露,蒸发量大,生态失去平衡, 常常风沙滚滚,有213个县的农田和牧场受到风沙的威胁。
      集 中于夏秋季节的暴雨,使黄土高原区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 平方千米,直接危害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每年流入黄河的泥 沙达16亿吨,不断抬高黄河河床,又危及黄河下游人民的生 命财产安全。从新疆到黑龙江,还分布着17。 5万平方千米的 沙漠和戈壁滩,其中约有5。
       6万平方千米的沙漠是近百年形 成的。另外还有约15。 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发生沙漠化的危 险。由于灾害频繁,“三北”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粮食 产量低。我国的许多贫困地区都在这一区域。 “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期工程在1985年底胜利完成,共 造林近亿亩,并使1亿亩农田得到了林网保护。
      一期工程的重 点项目——农田防护林已初具规模。另外,黄河中游水土流 失严重的地区,生态系统也逐渐由恶性循环向良性循环转 化,水土流失得到了 一^定的控制。 1986年开始的二期工程,规模更加宏伟。到1996年,“三 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由一期工程结束后的5。
       9%提高到 7。 7%,2。 6亿亩农田实现林网化;黄土高原1/3的水土流失 面积得到治理;首都北京周围地区,京包、包兰铁路两侧和黄 河中游两岸的自然景观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北”防护林体系在保护原有森林植被的同时,采取飞 机播种造林、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多种途径,有计 划、有步骤地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牧场防护林、水 源涵养林,以及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等多种林,实行乔木、 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农林牧协调 发展,使“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促进了农 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
      1987年,“三北”防护林体系被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之一。 可以预见,等到“三北”防护林体系全面建成之后,“三 北”地区就会成为“山清水秀,沃野千里”的宝地。到那时, 古 代的万里长城和当代的绿色长城将交相辉映,共同戍守在我 国的北方。
      

    纹***

    2016-08-31 17:07: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