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学生留学?

首页 诱发中学生妄想症有哪些因素

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学生留学?

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学生留学?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5-25 16:10:30
  •   为了研究哪些决策因素影响了中学生出国,我们对北京市各区县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就留学决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
          出国留学决策与哪些因素相关
          本次调查中,家长群体分为两部分,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抽样的方法:一是随机抽样,抽取了120名家长,回收问卷116份;二是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抽取了200名家长,回收问卷156份。
      共计发放问卷32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2份,有效率为85%。   受访家长男性占38。2%,女性占61。8%,学历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高中中专及以下等。受访家庭平均月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占6。3%,3万元至5万元的占9。
      2%,1万元至3万元的占19。9%,8000元至1万元的占22。8%,5000元至8000元的占21。3%,3000元至5000元的占8。5%,3000元以下的占12。1%,基本呈现出正态分布性,并且呈现出城乡差别。   调查显示,受访家长的收入与职业和学历显著相关,按照教育投资收益理论,不难得出:现在的社会还是支持高学历的人(受过良好教育)从社会上获得相应的收入。
      孩子未来是否选择出国留学,与家庭的收入相关。从人力资本理论看来,教育和流动都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且流动和教育是互补的,在某一方面的投资会提高另一方面投资的收益,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群在迁移中所付出的心理代价和收益不同,受教育的居民更愿意流动以获得经济效益。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在控制经济成本和收益的条件下,受教育者的迁移率较高,这支持了受教育者有不同偏好的假设。   在对于孩子未来是否出国的选择上,还表现出与家长自身的出国经历、对未来的预期以及周围人的选择相关。他们的决定一方面会受到家庭基本条件(经济、经历、工作等)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尤其是周围人的选择也起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小学生家长还是城区中学家长、郊区中学家长,都认为将来出国留学的人会越来越多。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教育环境不理想的家长分别占到各类家长总数的54。31%、65。67%和39。33%。总体来看,认为“国内学生的基础比国外的更扎实”的家长占受访家长总数的约64%,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有自己的特色,要坚持”的家长占受访家长总数的约36%。
      另外,少数家长认为移民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   另据调查,只有10%的家长选择愿意在中学阶段送孩子出国留学,70%的家长认为首要考虑因素是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孩子在海外的安全。   国际班学生家长如何看待留学   本研究对孩子目前正在国际班(国际学校)就读的43位家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
      这部分家长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或外企高管,家庭月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   43人中,有5人准备办理移民出国,欲让正在念初中的孩子出国就读高中;38人的孩子参加北京市的公办高中中外合作项目或者是就读中外合办的国际学校,准备在高中毕业后申请国外大学。
         对于现在选择上国际班(国际学校)的理由,家长们并不一致:   有的觉得目前国内的基础教育太不理想,负担和竞争压力太大,对孩子身心发展成长不利,而国际班现有的课程体系比较成熟,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有的为了逃避高考,反正早晚要去国外,不如提前适应。
         有的认为孩子本来就应该多元化、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培养,但是目前国内的师资、教育资源等达不到这个水平。   有的还是认可国内基础教育的扎实,认可作为中国人应有的中国元素、中国情怀的培养,所以不选择去国外读中学。   近10人持外地户口,孩子一直在北京接受教育,受高考制度限制,选择在国际班或国际学校就读。
         对于孩子去国外学习的未来预计,有86%的家长希望孩子“学有所成后回国发展,成为国际型人才”;有12%的家长希望孩子“出国上大学,但以后在哪儿发展不确定,听孩子自己的”;有2%的则明确希望“孩子学成后留在国外发展”。   学生如何看待留学   中小学生部分的调查,将学生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进行分层后,在不同的区县采取随机抽样。
      其中向小学生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13份;向郊区初中生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5份;向城区初中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25份;向城区高中生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12份。共计发放问卷7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95份,有效率约80%。
         学生调查显示,“有出国经历”的小学生有50人,占填写问卷的小学生总数的约44。25%;郊区初中生17人,占填写问卷的郊区初中生总数的约11。72%;城区初中生127人,占填写问卷的城区初中生总数的约56。44%;城区高中生63人,占填写问卷的城区高中生总数的约56。
      25%。   “会选择出国”的小学生84人,占填写问卷的小学生总数的约74。34%;郊区初中生56人,占填写问卷的郊区初中生总数的约38。62%;城区高中生78人,占填写问卷的郊区初中生总数的约69。64%。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由于经济实力的提升,交通工具的不断改善,现在的学生包括小学生在内已经可以通过旅游、夏令营(学习或机构组织)、参加演出(竞赛)等多种方式去世界各国,领略异国风光,增加见识,开拓视野。
         在系列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学生自身对于自己未来的设想或者愿望,与之前的家长期望是有些出入的,这体现在对于自己未来是否会出国的选择上,我们看到相对应群体的家长期望与孩子的期望之间有距离。数据表明,超过70%的学生(城区)都觉得自己未来肯定会去国外学习。
      其中60%左右聚焦在大学,25%聚焦在研究生,仍有部分孩子觉得自己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出去。   有意愿到国外学习的群体中,50%都选择去美国,其次是英国和加拿大。   而在选择出国的理由时各调查样本群体的选择均是:第一项,未来竞争的需要;第二项,国内的教育不符合预期。
      
      城区初中生这个群体选择出国的理由为,第一项,国内的教育不符合预期;第二项,未来竞争的需要。这也是要引起我们思考的地方。对于身在其中的众多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自己所受的教育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们关注的焦点更多地集中于学习的负担、竞争的压力、教育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和评价方式的单一等方面。

    时***

    2017-05-25 16:10:3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