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压强知识点(集锦19篇)

压强知识点(集锦19篇)

吴*** 23-02-11 知识点

压强知识点(1)

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 F/S )。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F=G FG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7、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二、大气压强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E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压强知识点(2)

压强

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 = 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公式:p = F/S 推导公式:F = PS、S=F/P

(3)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4)应用:

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和液体都是流体,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

大气压×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5Pa

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压强知识点(3)

1、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²(m²)。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2、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

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

① 首先确定压强p=ρgh;

② 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

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

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F=G

7、连通器:

⑴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3、大气压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

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1) 实验过程: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 原理分析:

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 结论:

大气压×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5Pa

2标准大气压×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

5、大气压的特点:

(1)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

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②给钢笔打水

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

④人做吸气运动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压强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F= Ps;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液体密度 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垂直 距离,单位m。)

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 和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压强知识点(4)

知识点梳理

(一)压强

1、压力

(1)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作压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且指向被压物体内部。压力的方向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3)大小:压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等无必然联系。在不同的情况下,压力的大小并不相同。

2、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

(2)物理意义: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②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③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②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③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的压强

(1)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的重力作用,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如下:

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公式: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

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

千克/米3(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为米(m);g取。运用公式时应统一单位:的单位用

kg/m3、h的单位用m,压强的单位是Pa。

3、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作连通器。

(2)原理:如果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相同。

(3)应用:水壶的壶身与壶嘴、锅炉的炉身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的都是连通器,这类设备正是利用连通器的特点来设计制造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我国的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包围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层叫作大气层,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帕斯卡。常用单位:厘米水银柱、毫米水银柱和标准大气压等;通常把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作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105帕。

2、大气压的存在

(1)气体有重力,所以气体有压强。气体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气体压强受质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当气体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压强越大;当温度一定时,气体质量越大,气体压强越大。

(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在长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缓慢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待管内水银静止不流动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760mm。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

(2)气压计: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作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也叫作无液气压计,若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的是对应大气压值的高度值,就成了登山用的高度计。

(3)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①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因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所以大气压强也越小。

②同一地点的大气压还随季节、气候、天气情况而变化,但变化范围不大。

(4)大气压跟液体沸点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因此,同一种液体的沸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说水的沸点是100℃,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4、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圆珠笔、中性笔、吸管、拔火罐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处于流动时的液体和气体的内部的压强与不流动时的压强不相同,并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统称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飞机的升力

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如图9-1所示。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空气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空气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就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二、主要考点梳理

1

压力

要求知道压力的概念、方向,知道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2

压强

要求理解压强的概念,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能用压强公式

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相关实例;

液体压强

要求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知道连通器的特点及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实例,会用

进行简单计算;

4

大气压强

要求知道证明大气存在的实例,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5

流体压强

要求知道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压强知识点(5)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7、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5Pa

2标准大气压×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3、公式法: F浮=ρ液gV排=G排液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6、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浮力综合题



压强知识点(6)

压强

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 = 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公式:p = F/S 推导公式:F = PS、S=F/P

(3)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4)应用:

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和液体都是流体,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大气压强

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

大气压×105Pa

(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

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5Pa

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压强知识点(7)

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四要”

尺子要放正,视线要垂直,读数要估计,记录要单位

测量仪器要读数,最小刻度要记住;天平游码看左边,量筒水面看底部;

压强计读高度差,上小下大密度计;电流电压先看档,电能表上有小数。

2、质量与密度

质量本是一属性,物体本身来决定;状态、形状和位置,外变不变其大小

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以及“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夹砝码须心细,加减对应盘高低

密度一般是一定,温度变化会不同,体积换算勿遗忘,立方厘米对毫升。

3、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贵在选参照,快慢和方向,相同是静止

“物体有惯性,惯性是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平均速度的计算

运动路线示意图,运动问题更分明;过桥、穿洞要记清,桥长车长为路程;

相遇、追击有诀窍,找好路程列方程;回声激光来测距,距离两倍是路程。

5、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物二力能平衡,方向相反大小等;一条直线是条件,合力一定等于零。

6、力的图示的步骤

一画简图二定点,三定标度四画线,五截线段六画尖,最后数据标尖边。

7、二力合成的特点

二力合成一直线。同向相加反相减,同向方向不改变,反向随着大的变

8、力臂的确定及其画法

找支点,画力线(力的作用),从点(支点)向线(力的作用线)引垂线,力臂就是此线段

9、连通器的特点

连通器,底连通,同液体,同高低。

10、液体内部的压强

液内各方有压强,无论对底或壁上,同深各向等压强,密度深度有影响。不能忘——,ρgh相乘在一堂。

11、阿基米德原理

液物向上向下压力差,浮力大小就是它,浮大重力向上爬,重大浮力深处下,两力相等悬漂啦。要问浮力有多大?ρgV排计算它。



压强知识点(8)

1、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²(m²)。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2、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

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

① 首先确定压强p=ρgh;

② 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

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

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F=G

7、连通器:

⑴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3、大气压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

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1) 实验过程: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 原理分析:

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 结论:

大气压×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5Pa

2标准大气压×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

5、大气压的特点:

(1)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

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②给钢笔打水

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

④人做吸气运动

初中|物理压强、浮力知识点归纳

压强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F= Ps;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液体密度 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垂直 距离,单位m。)

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 和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压强知识点(9)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7、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5Pa

2标准大气压×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3、公式法: F浮=ρ液gV排=G排液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5、排水量法:F浮=排水量(千克)×g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6、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浮力综合题



压强知识点(10)

一、压力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二、压强:

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 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0^4 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 F/S )。

三、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6、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四、大气压强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

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5Pa

2标准大气压×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五、流体压强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应用

飞机上升



压强知识点(11)

1、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

2、液体的压强:

1、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

3、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水银×103kg/m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重、难点剖析

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方面来比较。

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 P=F/S 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部就存在着由于本身重力而引起的压强。通过推理和实验都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p=ρgh。

公式p=ρgh的物理意义:p=ρgh是液体的压强公式,由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液体深度有关,而与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无关。

公式p=ρgh的适用范围: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压强恰好也等于p=ρgh,例如: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P=F/S=G/S=mg/S=ρgSh/S=ρgh。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压强都可以用p=ρgh来计算。但对液体来说无论容器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ρgh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公式p=ρgh和P=F/S的区别和联系: P=F/S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适用的。而p=ρgh是通过公式P=F/S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推导出来的,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压强。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则液体内部的压强表现出另一特点:液体不但对容器底有压强而且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是相等的,同样利用公式p=ρgh可以计算出该处受到的压强大小。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飞机机翼上凸下平,导致上下两个表面的气体的流速不同,从而造成了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不同,使机翼获得了向上的升力。同向航行的两军舰艇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而不能靠得太近。列车高速行驶时,行人和车辆应该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


压强知识点(12)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 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F= Ps;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液体密度 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垂直 距离,单位m。)

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 和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压强知识点(13)

知识点梳理

(一)压强

1、压力

(1)定义:物理学中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作压力。

(2)方向: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且指向被压物体内部。压力的方向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3)大小:压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的运动状态等无必然联系。在不同的情况下,压力的大小并不相同。

2、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

(2)物理意义: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②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③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②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③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的压强

(1)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的重力作用,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如下:

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公式:

。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

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

千克/米3(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为米(m);g取。运用公式时应统一单位:的单位用

kg/m3、h的单位用m,压强的单位是Pa。

3、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作连通器。

(2)原理:如果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相同。

(3)应用:水壶的壶身与壶嘴、锅炉的炉身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的都是连通器,这类设备正是利用连通器的特点来设计制造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我国的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包围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层叫作大气层,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帕斯卡。常用单位:厘米水银柱、毫米水银柱和标准大气压等;通常把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作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105帕。

2、大气压的存在

(1)气体有重力,所以气体有压强。气体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气体压强受质量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当气体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压强越大;当温度一定时,气体质量越大,气体压强越大。

(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在长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缓慢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待管内水银静止不流动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760mm。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上受到大气压强,正是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

(2)气压计:用来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作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也叫作无液气压计,若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标的是对应大气压值的高度值,就成了登山用的高度计。

(3)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①大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因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所以大气压强也越小。

②同一地点的大气压还随季节、气候、天气情况而变化,但变化范围不大。

(4)大气压跟液体沸点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因此,同一种液体的沸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说水的沸点是100℃,是指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4、大气压的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圆珠笔、中性笔、吸管、拔火罐等都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来工作的。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

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处于流动时的液体和气体的内部的压强与不流动时的压强不相同,并且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和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统称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飞机的升力

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如图9-1所示。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空气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空气对机翼的压强较大。因此,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就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二、主要考点梳理

1

压力

要求知道压力的概念、方向,知道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2

压强

要求理解压强的概念,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能用压强公式

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相关实例;

液体压强

要求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了解液体压强的应用实例,知道连通器的特点及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实例,会用

进行简单计算;

4

大气压强

要求知道证明大气存在的实例,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的测量方法,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5

流体压强

要求知道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压强知识点(14)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知识梳理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压力是指垂直压力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作用面和作用点:接触面表面

3、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压强的计算公式:P= ,其中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P表示压强。国际标准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

5、增加和减少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在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二、复习内容

1、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2)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形变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施加压力作用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压物体。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由于物体支撑面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压力也有不同的方向。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P73图13、1-3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将图甲图小桌上的砝码去掉,将看到的现象是:泡沫塑料压下深度减小。该现象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 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04N

⑸灵活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1)利用p=F/S计算固体压强的关键是确定受力面积,解题时,要抓住“受力”二字,

分析物体表面到底有多大面积受到压力作用,而不能取任意的一个面积代入。

(2)解题的思路:①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和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求出压力F;②确认受力面积S;③再根据公式p=F/S求出压力对受力面的压强,要特别注意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⑹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三、复习过程

例1:三个质量均为2千克的物体,如图放置,处于平衡状态,试分析它们对接触面的压力和重力的关系?(实物投影,请同学们作出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例2 广州市 通常情况下,物体压在同样的泥地上,如果压强相同则压痕深度相同.野生动

物调查员在野外泥地上发现黑熊刚留下的足印.为了估算黑熊的质量,他把一个底面积是

10cm2的容器放在足印附近的泥地上,再慢慢往容器中倒入沙子,直到容器在泥地上留下与

黑熊足印深度相同的痕迹,测出此时装了沙的容器总质量为 (g取10N/kg)

(l)装了沙的容器对泥地的压强多大?

(2)量出黑熊与地接触的足印痕总面积共800cm2,估算黑熊的质量有多大?

四、堂上练习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基础练习

1、液体内部的压强的规律: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其中:P表示压强,单位帕,ρ表示液体的密度,g取牛/千克。在粗略计算中可取10牛/千克。H表示深度,强调是自由液面到所研究点的竖直高度。

3、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4、大气压强:验证大气压存在的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5、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标准大气压的值: 105Pa

6、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二、复习内容

1、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这个方法今后还会用到,请认真体会。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P78 图13、2-5)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6)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2、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3、大气压强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托里拆利实验。

4、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 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

5、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1)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2)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3)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7、沸点与压强:

(1)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8、体积与压强:

(1)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2)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三、堂上练习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基础练习

1、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3、物体的浮沉条件:下沉 F浮 < G ρ液<ρ物 悬浮 F浮 = G ρ液 =ρ物

上浮 F浮 > G ρ液 >ρ物 漂浮 F浮 = G ρ液 >ρ物

4、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可以把它制成空心,使它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二、复习内容

(一)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升力的形成: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为上方弯曲,下方近似于直线。上方的空气要比下方的空气行走较长的距离。机翼上方的空气流动比下方要快,压强变小;与其相对,机翼下方的空气流动较慢,压强较大。这一压强差使飞机获得竖直向上的升力或举力。

(二)浮力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 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

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压强知识点(15)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压强知识点(16)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4.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5帕米水柱

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压强知识点(17)

例1、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酒精的容器,如图3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则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强_______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强;容器甲底部受到的压力______容器乙底部受到的压力;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强______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强;容器甲对桌面的压力_______容器乙对桌面的压力。

例2、下列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

B.菜刀用过一段时间后,要磨一磨;

C.火车铁轨不直接铺在路面上,而铺在一根根枕木上;

D.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一端被削得很尖



压强知识点(18)

初中压强知识点总结

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来看看压强的知识点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压强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 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压强:

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m)。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 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

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

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 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 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 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

① 首先确定压强p=ρgh;

② 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

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 用p=F/S

压力:

①作图法

②对直柱形容器 F=G

6、连通器:

⑴ 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

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1) 实验过程: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 原理分析:

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 结论:

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 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E、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5、大气压的特点:

(1) 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 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 Pa

6、测量工具:

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7、应用: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8、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9、体积与压强:

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

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

②给钢笔打水

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

④人做吸气运动


压强知识点(19)

初三压强的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压强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p=ρgh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重点分析h的取值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2、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的实验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

D、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6、沸点与压强:

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体积与压强:

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气体或液体)在流动时,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较大。

应用:飞机、水翼船升力的产生。

相关推荐

橘子与毛衣的阅读答案(汇编4篇)

考试资料
橘子与毛衣的阅读答案(1)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我生病住院。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候
展开详情

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汇总17篇)

知识点
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点(1)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2、一个数乘分数
展开详情

感恩故事演讲稿(集锦16篇)

演讲稿
感恩故事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相信你们对“感恩”这个词不陌生吧,但是有几个人做到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父母对我们的爱,并学会感恩吧!每次,只要出门,我都会跟在母亲的身后。我不愿意拉母亲的手,因为
展开详情

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推荐6篇)

教学设计
舞动的北京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展开详情

年夜饭散文(精选4篇)

散文
年夜饭散文(1)年夜饭经典散文妈妈出完灶灰,接着刮锅底灰,那些飞舞的尘是精灵,原想飞进妈妈的双鬓,染黑冒出来的一两根白发,它们却淘气地飞上她的脸颊,被妈妈不小心抹成了花脸,在爸爸的打趣里,妈妈的脸上飞
展开详情

比的教学反思(精选19篇)

教学反思
比的教学反思(1)本节课首先通过学生回忆已有知识,进而类推、猜想比的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举例验证,共同推导完善比的基本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悟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方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初步
展开详情

棋类教学计划(集锦6篇)

教学计划
棋类教学计划(1)一、活动目的:围棋是中华民族文苑瑰宝,开展棋类活动不仅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计划、逻辑思维的能力和局面判断能力,而且可以通过棋类活动,提高学生对棋类活动的兴趣,为中华民族的
展开详情

菩萨兵教案(优质10篇)

教案
菩萨兵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3、理解课文内
展开详情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热门4篇)

考试资料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1)1循环血液中最常见的栓子是( )A、脱落的血栓B、脂肪滴C、空气D、羊水E、细菌团2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A、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B、维持酸碱平衡C、参与新陈代谢
展开详情

绝唱绝唱阅读答案(合集14篇)

考试资料
绝唱绝唱阅读答案(1)我虽然没有去过圆明园,但我读了一篇有关《绝唱》的文章。作者不是介绍圆明园的遗址,也不介绍的宏伟建筑,而是圆明园残荷里的荷花池。荷花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捞铁牛教学反思(汇总18篇) 人的生殖教学反思(合集7篇) 质数合数教案(汇总8篇) 舞龙教案(精选19篇) 捕风者的阅读答案(汇总5篇) 电工基础教学计划(实用8篇) 提高记忆力训练方法(汇集5篇) 台阶教学设计(合集20篇) 人教版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精品5篇) 未来的学校想象作文(精选20篇) 民工的幸福阅读答案(集合15篇) 阿拉丁神灯故事(汇总7篇) 春来了教案(实用10篇) 数学6年级上册课本(优质8篇) 希望的议论文(精品13篇) 比较厚薄教案(精品15篇) 朗诵春天的诗歌(通用18篇) 英语学科教学反思(甄选8篇) 古朗月行教案设计(合集3篇) 柳树姑娘说课稿(汇集3篇) 绿色校园主题班会(汇总9篇) 旅游地理课件(甄选5篇) 戏阅读题答案(必备4篇) 爱的抱抱教案(汇集18篇) 上课了教学设计(推荐14篇) 体育米跑教案(集合3篇) 长方形正方形教学反思(集合15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设计(精品9篇) 防灾减灾救灾主题班会(热门6篇) 老鼠画猫教案(汇总17篇) 英语阅读答案和技巧(集合4篇) 秋天的济南阅读答案(甄选9篇) 师恩难忘优秀教案(热门8篇) 生物教学方法(集锦16篇) 校园消防安全教案(汇编4篇) 十二生肖的故事教案(汇编4篇) 美丽的田园教学反思(实用10篇) 孔子拜师说课稿(优质9篇) 英语六级真题答案(优选9篇) 英语考试技巧和方法(热门4篇)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优选4篇) 数学的所有知识点(汇集4篇) 语文知识点初(合集6篇) 八月桂花香散文(集合3篇) 戏曲教学反思(汇编9篇) 数学故事读后感(精编16篇)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推荐3篇) 农业谚语和气象谚语(合集10篇) 动物的花衣裳教学设计(精编9篇) 我的小天地教学反思(汇集19篇) 立方根说课稿(汇集5篇) 信息技术第一课教案(集锦3篇) 开学第一课安全(精选20篇) 江畔独步寻花赏析(必备6篇)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集合13篇)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集锦19篇) 科普征文600字(精编7篇) 诱导公式教学反思(汇编5篇) 春中田园作赏析(优选3篇) 雪绒花音乐教案(优选18篇) 看月亮教案(合集3篇) 超人冰心阅读答案(汇集3篇) 创意主题班会(优选18篇) 瑞恩的井教案(热门4篇) 落花生练习题(汇编3篇) 童年教学设计(汇总19篇) 方差教案(汇编3篇)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感恩教育小故事(实用8篇) 寓言故事文字版(甄选4篇) 敬业与乐业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 享受孤独的散文(必备7篇) 丑小鸭说课稿(集锦20篇) 关爱残疾人班会教案(甄选8篇) 超重阅读答案(实用6篇) 金翅膀阅读答案(集合3篇) 诚实与信任说课稿(汇集8篇) 未选择的路教学反思(合集6篇) 尤今向日葵的阅读答案(实用3篇) 井冈山故事(汇总3篇) 认识面积教学反思(必备16篇) 好吃的水果说课稿(实用4篇) 感恩节教案(集合17篇) 再走一步练习题(通用9篇)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反思(汇集8篇) 年级下册英语知识点译林版(推荐13篇)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设计(优质13篇) 心理健康测试题及答案(推荐4篇) 橡树之谜的阅读答案(优选5篇) 认识元角分教学反思(集合5篇) 9鲸教学设计(汇总17篇) 我的家风征文(实用17篇) 诗歌朗诵结束语(通用4篇) 安全出行征文(优质12篇) 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汇总19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编3篇) 创造月亮阅读答案(甄选3篇) 泡泡不见了教案(优选14篇) 小课题的开题报告(甄选17篇) 加法的运算定律说课稿(汇编6篇) 书法课教学计划(精编10篇) 位置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年级圆的练习题(精选17篇) 父亲的眼神的阅读答案(集锦20篇) 认识直角说课稿(必备10篇) 难忘的一天教学反思(推荐4篇) 一面教学反思(精选19篇) 爱情的散文(优选18篇) 蜘蛛美术教案(实用8篇) 成长的烦恼教案(精编19篇)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教案(实用9篇) 燕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精编13篇) 铁罐和陶罐教学设计(精编17篇) 托班防溺水教案(汇编8篇) 美的阅读及答案(甄选6篇) 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汇总18篇) 因式分解教学设计(必备3篇) 关于坚持的散文(精选6篇) 书阅读理解答案(汇总8篇) 食品卫生主题班会(必备7篇) 语文招生试卷(必备6篇) 风的故事阅读答案(汇总5篇) 我们的奇妙世界教案(必备6篇)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推荐5篇) 分式的加减教学反思(推荐6篇) 影子说课稿(汇集15篇) 整理房间教学反思(汇编5篇) 读书摘抄大全(优质18篇) 新叶新叶的阅读答案(甄选8篇) 克和千克教案(集合20篇) 6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汇编17篇) 护士名言(汇总19篇) 说声对不起教学设计(必备3篇) 三年语文考试卷(必备3篇) 小小魔术师教案(集合7篇) 月亮教案(汇总17篇) 跳竹竿教案(通用18篇) 小池教案设计(精编3篇) 优美散文1000字(热门5篇) 欧洲西部教案(推荐9篇) 狐狸和猫的阅读答案(精编3篇) 防松散主题班会(汇总5篇) 转弯试题(必备16篇) 武陵春阅读答案(汇集15篇) 走月亮优秀教案(汇总7篇) 国庆节诗歌大全(精选16篇) 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合集18篇) 有趣数学故事(精编3篇) 最后的黄豆阅读答案(集锦7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优选19篇) 过故人庄赏析(实用5篇) 俗世奇人阅读答案(汇编4篇) 余光中乡愁阅读答案(精编4篇) 糖果雨教案(精选19篇) 拼音q的教案(热门20篇) 儿童猜谜语及答案(优选8篇) 读书有选择教学设计(甄选4篇) 1和0的乘法教学反思(实用19篇) 太阳是大家的说课稿(集锦5篇) 买椟还珠教案(优质8篇) 桃花开了教案(汇集17篇) 文明出行征文(必备11篇) 平行线说课稿(汇编16篇) 语文新课标试题(精选8篇) 语文试卷和南京(优选6篇)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实用17篇) 数学题脑筋急转弯(必备16篇) jqx拼音教案(精编6篇) 速写人物教案(优选4篇) 古诗词阅读答案(优质9篇) 车的世界教学反思(精品8篇) 油菜花散文(精编18篇) 我不生气了教案(汇编6篇) 月光启蒙说课稿(精品10篇) 迎接氢能时代阅读答案(精选5篇) 造价管理试题(汇编4篇) 抒情散文500字(热门20篇) 普通话推广教案(优质16篇) 长方形周长教案(精编16篇) 莫高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汇总6篇) 可爱的动物美术教案(甄选8篇) 没阅读答案(汇总6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实用15篇) 考试技巧和方法(汇编16篇) 足球说课稿(集合20篇) 正比例教案(甄选15篇) 幼小衔接拼音教案(热门4篇) 一年第一学期试卷(合集4篇) 十二生肖课件(优质7篇) 海底世界公开课教案(必备8篇) 一个微笑阅读答案(通用7篇) 送别散文(集合7篇) 藏羚羊的跪拜教学设计(汇编8篇) 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0篇) 呼吸作用教案(精选8篇) 跷跷板教学反思(推荐6篇) 量词歌教案(优质7篇) 精卫填海教案设计(集锦3篇) 分香蕉说课稿(集合4篇) 年级英语下练习题(集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