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长方形周长教案(精编16篇)

长方形周长教案(精编16篇)

等*** 23-06-26 教案

长方形周长教案(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口算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口算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长方形长:8,宽:2,周长:

(2)长方形长:15,宽:10,周长:

(3)长方形长:11,宽:8,周长:

(4)长方形长:17,宽:5,周长:

(5)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6)长方形长:8,宽:1,周长:

(7)长方形长:10,宽:5,周长:

(8)长方形长:17,宽:16,周长:

(9)长方形长:16,宽:3,周长:

(10)长方形长:16,宽:7,周长:

(11)长方形长:14,宽:9,周长:

(12)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13)长方形长:9,宽:1,周长:

(14)长方形长:14,宽:3,周长:

(15)长方形长:12,宽:9,周长:


长方形周长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钉子板、尺子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00×4=

2、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10米,周长是多少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①在钉子板用线围成长方形。

②动手量一量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③围成这个长方形要多长的线。

(2)启发学生讨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一周要用的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两个长相等,两个宽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

2、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边出示例题,边出示图形。

(2)小组交流应该怎样计算?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

①6+4+6+4=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6+4+6+4=20(厘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②6×2+4×2=12+8=20(厘米)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或长方形对边相等,知道长方形的长,就可以求2个长是多少,知道宽,就可以求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还可以怎样想?

③(6+4)×2=10×2=20(厘米)

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对边相等),先求一个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4)引导学生比较三种算法。

教师明确三种算法都正确,哪种比较简便呢?

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后两种算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5)反馈练习。

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8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随堂练习。

1、口述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3、口述计算过程(投影出示)。

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要用多少厘米花边?

(3)一个长方形地,长25米,宽15米,周长是多少?

4、操作练习,小组进行。

四、布置作业。

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100米,宽是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长方形周长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力目标: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目标: 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学具小棒、多媒体演示、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正迁移,引入新授课。

1.出示三条线段, 线段a,线段b,线段c。

2.围成三角形,问:

(1)老师把这三条线段怎么样了?

(2)演示:小蚂蚁绕三角形爬一周。

(3)谁知道小蚂蚁爬了多长的路呀?

师:小蚂蚁爬的这一周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3.情景:小兔子为了防止狡猾的狐狸到自家菜园偷东西,将菜园四周围上篱笆。(出示菜园图)

问:

(1)小兔子家的菜园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对边长度一样,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小兔子围这长方形菜园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也就是要我们求什么?(周长)

师:让我们一起帮帮小兔子的忙,行不行?

4.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认识。

1.根据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算式出示。

8+5+8+5=268×2+5×2=26(8+5)×2=26

2.利用学具小木棒,摆一摆此长方形周长演示。

3.师:看一看书上的公式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先求一组长和宽,再×2。)

师:因为有几组长和宽?(一组)

(1)复述计算公式。

(2)谁来介绍一下字母公式?

4.算式与各部分对应的名称和字母公式。

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条件?

生:长和宽。

5.那么给了我们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就可以求周长了。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能这样算?(长方形对边相等)

6.小游戏:摆一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给定许多长和宽)

(1)a=3cm,b=2cm,摆一摆周长;

(2)a=5cm,b=1cm,摆一摆周长。

7.量一量书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算一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8.口答练习:(互相说,轻轻在同桌耳边说,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给定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1)a=3cm, b=4cm,求周长;

(2)a=5cm, b=9cm,求周长;

(3)a=12cm,b=12cm,求周长。

(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

1.请学生打开书本,完成第111页想一想.

2.自学正方形周长公式:

(1)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有什么不同?

3.出示公式。

4.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自我评价:

C=a×4,谁会用语言来表达公式的意思呢?

三、巩固新知,不断实践。

综合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A) 例1: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C=(a+b)×2 =(25+15)×2 =40×2 =80(米)

答:它的周长是80米。

(B) 一张长方形的白纸,长45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C=(a+b)×2 =(45+3)×2 =48×2 =96(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96厘米。


长方形周长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用具:

钉子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出示)5、求篱笆的长:(出示)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教案(5)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一、 复习“周长”的意义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进修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呢?      生:我首先是从周长的名儿想到──周长就是一周的长。比如,三角板的周长就是三角板一周的长度。      生:围成1个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物体的周长。如我的腰围、胸围等等(边说边比划),还有一棵古树的树身的周长,就是盘绕树身的一周的长度,我上次看见一本书讲,有一棵古树的树身的周长有十几米呢。      生:围成1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比如三边形就是三条边的总和,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和,五边形就是五条边的总和,六边形就是六条边的总和……反正有几条边,就是把几条边加起来的总和。      师:(拿出1个长方形、正方形)谁愿意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哪儿的长度?(学生上来指出)      (学生讨论、反馈)      师:(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边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圆形)教员这搭有很多的平面图形。此刻请同学们拿出红笔描一描各个图形的周长。      (同学们拿出桌上同样图形的纸描起来)      [通过举例子、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复习“周长”的'寄义,体现“周长”与儿童生活紧密亲密相关,摒弃传统讲授中让学生“背定义”的复习方式。]      二、 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指一指、描一描等方法,知道了周长的意思。周长是有是非的。你能判断下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哪1个长一些?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谁长一些”来指导学生的料想,激发探究欲望。]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生: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师:此刻有三处差别理论,谁能想出1个比较好的办法,证实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让大家心服口服。可以自力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讨论,或同桌交流)      生:我想用一根细线来“围”住图形,然后再量一下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生:我想把这两个图形都盘绕1个尺子滚动一周,就能知道论谁的周长大一些了。      生:我想先量出每一条边的长度,再把几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可以比较了。      师:大家想到的方法,都可以求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也能比较出它们的是非。可是,要是我们要大家比较的不是两个图形,而是两个差别操场的周长,那么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利便又比较准确呢?      生:用“滚”的方法是不行的,“围”的方法太贫苦了,用“先量再算”的方法比较利便准确。      [让学生寻求各类解决问题的计谋,其实不强求相符,同时又注意指导学生:计谋一定要合理而科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      师:我们先来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刚才这位同学想到先量后算的方法。那么该如何量?又如何算呢?      生:我认为只要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师:对!此刻,1个操场的长和宽已经量好了,请同学们看题(出示课本上的例题:学校操场是来1个长方形,长105米,宽80米,小强绕操场四周走一圈,走了多少米?),求小强走了一周,就是求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      师:操场的周长如何算呢?请大家自力思考完成。      (同学们独自举行计算后,再举行交流,教师根据反馈环境,用多媒体动态、RAND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览学生的三种差别算法)      (1)105+80+105+80=370(米)      周长=长+宽+长+宽      (2)105×2=210(米)      80×2=160(米)      210+160=370(米)      周长=长×2+宽×2      (3)105+80=185(米)      185×2=370(米)      周长=(长+宽)×2      师:大家本身已经总结了长方形周长的三种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并说说这种方法的意思。      生:我喜欢熬头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操场的周长了。      (学生争着要说,课堂有些吵闹)      师:我感觉这位同学说的“把四条边加起来算周长的方法”确实不错!大家说,对不对?(同学们表示认同)      生:我喜欢第二种,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好了。      (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显得嘈杂)      师:同学们,我们还是要尊重别人的发言,等别人说完了,再想一想它说得对不对,这样才对我们的进修有更大的帮助。谁来说说,这位同学说得对不对?      [对于有些吵闹嘈杂的课堂,教者举行及时举行了有效的调控与指导,包管后面的进程项的顺利举行。]      生:他说得是对的!原来我也是恁地算的。厥后又想: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不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吗?以是我喜欢第三种方法。      师:这位同学既尊重别人的发言,又颇有本身的见解,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同学鼓掌!(大家齐鼓掌)其实,大家刚才都在动头脑、想办法,都不错!(多媒体发出掌声和“你真棒!”的表彰声)      师:今后,我们每一小我私人都可以用本身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需知道什么前提?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说得不错。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本身的喜爱填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      [肯定学生各类算法,其实不要求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也没有十分夸大哪种方法最轻便,体现了“差别的人学差别的数学”思想。]      师:那么,我们又如何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继续看书,并填出求正方形周长的公式。(同学们阅读并填写)      师:此刻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求?      生: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      生: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好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      师:此刻有1个操场,它是正方形,已知它的边长是90米,它的周长和刚才长方形操场的周长比,哪个长一些呢?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同学们自行计算后交流反馈)      生:还是长方形长一些。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是90×4=360(米),而长方形是370(米)。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只要知道长和宽就能求出周长,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此刻我们来做几个操练。      三、 周长计算的应用      1、 周长的基本应用(此步略)。      2、 引深拓展。      出示书第55页的第5题:A、B的周长相称吗?      师:计算B图的周长,光靠图祭祀物品给的数据行吗?      生:不行。      师:那么,还必需知道哪些数据才行?      (请一名学生到说出来,并上边指出来,同时电脑闪耀预示)      师:这样,没有标出数据的两条线段就是几厘米?      生:分别是3厘米和2厘米。      师:此刻请同学们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是这样算的:熬头个图形的周长是:10×2+5×2=30(厘米),第2个图形的周长是:10+5+7+2+3+3=30(厘米),它们是一样长的。      生:噢!我发现──(有1个同学迫不及待想说,教师表示意思他到前边来指着B图形接着说))要是把这两条短边分别移到外边去,就和A图形是一样的了!以是B图形的周长的算法也和A图形是一样的!      (教师用多媒体配合演示,下略)      [对于B图,学生用“逐次计算每一条边长度”或“通过移动,知道与A图算法一样”也均予以肯定,使差别的学生得赴任别程度的最大成长。]      案例评析:      1、 以连续成长为着眼点,重组教材,指导探究      按传统数学教材,周长的观点描述为“围成1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它的周长”。但教者从数学新课程“空间与图形”的整体方针出发,从学生连续、和谐的成长出发,加强了“周长”与日常生活接洽,让学生用本身的语言来描述对“周长”的理解,并一一举行充分肯定,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样讲授,充分反映教者了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认识。      讲授中,教师尊重学生,发扬讲授人民有参与国事的权,以学生为探究主体,尽可能让学生充分袒露本身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自立评价,自我感触领悟,教员成了学生进修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共同介入者。在计谋的比较中,增进了学生认知能力和图形周长推理能力的成长,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的讲授思想,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进修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成长供给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长方形周长教案(6)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教学设计

贵州省望谟县平洞办者康小学 王亮

教学目标:通过教师演示教具,学生操作学具,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 义,联系实际学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结 合实际计算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在获取知识的过 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周长。

教学难点: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教具:长方形教具、正方形教具、铅丝、毛线、长方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教师提问:长方形有哪些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教师提问:正方形有哪些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3.教师出示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教具,要求学生指出它的长和宽。并且量出长和宽的长度,说出长方形有几条长、几条宽。

4.教师出示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教具,要求学生指出它的边长。并且量出边长的长度,说出正方形有几条边长。

二、探求新知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的特征,量出了这个长方形的两条长是6厘米,两条宽是4厘米;知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量出了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这些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下面的学习要用到。

现在我们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计算方法。首先研究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共同协作来做个实验。

教师把刚才量好过长和宽的长方形教具用较粗的铅丝沿四边绕一周,再放直。指出这根铅丝绕长方形四条边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要学生思考这个周长含有这个长方形的几条长、几条宽?它的总长是多少厘米?(含有这个长方形的两条长和两条宽,总长20厘米。) 我们再研究正方形的周长,我们共同协作来再做个实验。

教师把刚才量好过边长的正方形教具用较粗的铅丝沿四边绕一周,再放直。指出这根铅丝绕正方形四条边一周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要学生思考这个周长含有这个正方形的几条边长?它的总长是多少厘米?(含有这个正方形的四条长,总长20厘米。)

要求学生取出一根线,沿着长方形数学课本的边绕一周,再放直。然后学生叙述周长的意义,这个周长含有几条长,几条宽。(长方形四周的周长就是周长,它含有两条长、两条宽)

再要求学生取出一根线,沿着正方形数学课本的边绕一周,说出这个周长含有几条边长。(正方形四周的周长就是周长,它含有四条

边长)

教师:我们量了这个长方形教具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正方形教具的边长是5厘米,用铅丝沿着长方形教具和,正方形教具四条边绕了一周,得到了它们的周长,请大家看课本第85页,再根据做的实验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表示什么意思?

(2)长方形的周长含有几条长、几条宽?

(3)正方形的周长含有几条边长?

(4)怎样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5)怎样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综合归纳: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叫长方形的周长,它含有长方形的两条长和宽。(边总结叙述,边在黑板上揭示以上的知识规律)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多种:

(1)根据沿着长方形边绕的'顺序,算式是:长+宽+长+宽

(2)先算出2条长的长度和,再算出2条宽的长度和,最后把它们相加。算式是: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根据长方形含有两条长和宽的规律,算式是:长×2+宽×2,也就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叫正方形的周长,它含有正方形的四条边长。(边总结叙述,边在黑板上揭示以上的知识规律)计算正方形周

长的方法有2种:

(1)根据沿着正方形边绕的顺序,算式是: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根据正方形含有四条边长的规律,算式是:边长×4,也就是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教师:以上回答很好,能根据意义叙述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两种方法。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算出数学课本第85页例4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算在本子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5+5+5+5=20(厘米) 5×4=20(厘米)

学生叙述板演算式的意义,教师根据列式演算过程、得数以及叙述的意义打分。

教师:谁能根据这个算式的意义列一个更为简便的算式?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后,列出算式:

(6+4)×2 即(长+宽)×2

=10×2

=20(厘米)

教师(长+宽)×2的算式既灵活又简便,谁能叙述算理?

学生:把长方形图片的对角剪开的图看出,长方形的周长是2个长和宽组成的,也就是长加宽的和的2倍。

教师:大家讲的算式有道理。今天,我们通过教具操作懂得了周

长的意义,计算长方形周长的三种方法,计算正方形周长的两种方法。在今后的计算中,你认为用哪种方法好就用哪一种方法,但是相比之下,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宽)×2”的方法比较简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边长×4”的方法比较简便。

三、布置作业

2014年11月18日


长方形周长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一时大意,才会给大家留下笑柄。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比赛场地是这样的。出示。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

(A)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5 3 = 16(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 3 × 2 =16(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3)× 2 = 16(米)

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

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 4 4 4=16(米)

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

3.优化算法。

三、当堂训练,学生独立练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算算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点拨篱笆围正方形的三条边。

四、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集体谈论,分组练习。

五、反馈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

正方形

方法一:5 3 5 3 =

16(米)

方法一:4 4 4 4=16(米)

方法二: 5× 2 3 × 2

=16(米)

方法二:4×4=16(米)

方法三:(5 3)×2 = 16(米)


长方形周长教案(8)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教案(9)

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用具:

钉子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

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结果。

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2、小龟的路程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出示)5、求篱笆的长:(出示)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小组为单位,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教案(10)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给学生充分提供了多角度的数学活动(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分析、观察和交流,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对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重要铺垫。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掌握长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来探究其周长的。估计学生对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和长乘2加宽乘2的方法求周长易于探究和掌握,而对(长+宽)×2的方法求周长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生探究时,师应注重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对其方法的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2、作业和练习时,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易犯的错误就是忘乘2,因此,教学时注重指导,加强学生理解,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抽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与抽象。

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本课设计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简单不一定对自己最佳,自己喜欢的才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长方形周长教案(1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长方形周长教案(12)

新课标小学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复习》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安排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也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奠定基本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因此,我设计一系列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上周开过的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状为数学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整理

1、求镜框的长就是求什么?(奖状的周长)

2、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怎样求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小结: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2)求它的周长,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说方法。


长方形周长教案(1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学习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培养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积极去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

学具: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一张,表格2张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原来这种题型一般在习题中出现。教材运用此题抛砖引玉,引起一线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但是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探究活动,要精心设计引导。在探究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探究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指导;探究之后,及时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做好铺垫

1.拼组练习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根据要求画一画。

(1)用2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周长呢?

(2)3个呢?4个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一画简单的拼组图形,为探究活动中的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埋下伏笔,也可以了解在画图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2.揭示课题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不断探究,获得新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1)读题思意。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题,同桌交流题目意思。

(2)分析题意。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拼图形──求周长──比较周长

(3)让同桌同学再次互相说说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自读──分析──再读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要我们做什么事?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形成。

2.自主探究

(1)第一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拼图形)是的,图形拼好了,接下来的两步就简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

②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要指导,适时点拨。

③汇报展示

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用小正方形拼的

b.在方格纸上画图的

c.直接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

学生摆出来的结果有: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

④优化方法

请摆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摆法,实物投影出学生在方格纸上和随练本上画的草图。师:你更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为什么?(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方法更好)

⑤分析画法

你最喜欢谁画的图,为什么?是的,他画的草图中还隐含着大智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我们可以说成摆了几行?每行几个?(摆成1行,每行16个。)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可以怎么说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还可以怎么说呢?

d.思考:为什么不能摆成3行呢?

e.师:只有这3种拼法吗?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

⑥再次尝试

你能不用摆,就直接画草图吗?我们来试一试。如果有12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哪些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让很快画好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适当的表扬,让学生有信心,学会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呈现出不同的方法,了解在练习本上画图的优点,掌握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序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提问:为什么不能摆3行呢?让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2)第二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我们已经用16张正方形的纸摆成了3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呢?(计算他们的周长,比较他们的周长)那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吧!可以借助学具的帮忙。

②自主探究

教师个别指导,点拨启发。

③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式有:

a.用数格子的方法,直接数出它们的周长。

b.数出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c.用表格记录法。

长(分米)

16

8

4

宽(分米)

1

2

4

周长(分米)

34

20

16

观察比较

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 正方形 )的周长最短。


长方形周长教案(14)

三年数下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

2.能力目标: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目标: 会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用具:

学具小棒、多媒体演示、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正迁移,引入新授课。

1.出示三条线段, 线段a,线段b,线段c。

2.围成三角形,问:

(1)老师把这三条线段怎么样了?

(2)演示:小蚂蚁绕三角形爬一周。

(3)谁知道小蚂蚁爬了多长的路呀?

师:小蚂蚁爬的这一周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3.情景:小兔子为了防止狡猾的狐狸到自家菜园偷东西,将菜园四周围上篱笆。(出示菜园图)

问:

(1)小兔子家的菜园是什么形状的?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对边长度一样,四个角都是直角。)

(2)小兔子围这长方形菜园需要多少米长的篱笆?也就是要我们求什么?(周长)

师:让我们一起帮帮小兔子的忙,行不行?

4.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小组讨论)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

(一)长方形周长的认识。

1.根据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算式出示。

8+5+8+5=268×2+5×2=26(8+5)×2=26

2.利用学具小木棒,摆一摆此长方形周长演示。

3.师:看一看书上的公式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先求一组长和宽,再×2。)

师:因为有几组长和宽?(一组)

(1)复述计算公式。

(2)谁来介绍一下字母公式?

4.算式与各部分对应的名称和字母公式。

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哪些条件?

生:长和宽。

5.那么给了我们长方形的长和宽,我们就可以求周长了。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能这样算?(长方形对边相等)

6.小游戏:摆一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给定许多长和宽)

(1)a=3cm,b=2cm,摆一摆周长;

(2)a=5cm,b=1cm,摆一摆周长。

7.量一量书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算一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8.口答练习:(互相说,轻轻在同桌耳边说,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给定长和宽,求长方形的周长:

(1)a=3cm, b=4cm,求周长;

(2)a=5cm, b=9cm,求周长;

(3)a=12cm,b=12cm,求周长。

(二)正方形周长的认识。

1.请学生打开书本,完成第111页想一想.

2.自学正方形周长公式:

(1)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有什么不同?

3.出示公式。

4.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自我评价:

C=a×4,谁会用语言来表达公式的意思呢?

三、巩固新知,不断实践。

综合型:(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A) 例1: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C=(a+b)×2 =(25+15)×2 =40×2 =80(米)

答:它的周长是80米。

(B) 一张长方形的白纸,长45厘米,宽3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C=(a+b)×2 =(45+3)×2 =48×2 =96(厘米)

答:它的周长是96厘米。


长方形周长教案(15)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教案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教案(16)

《长方形的周长》教案及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形的周长》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107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活动记录单

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本课设计我“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出,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地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但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简单不一定对自己最佳,自己喜欢的才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相关推荐

教师学习计划(汇集20篇)

学习计划
教师学习计划(1)为了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我将以新课程为引领,认真践行校本教研工作,借助同伴互助提升教育理念,感悟教育真谛。为促进自身专业不断成长,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身
展开详情

考试的启示_关于考试作文450字

考试作文
在学习生涯中,一次的坎坷,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绩挥之而去了,它留给我的启示却抹不去,永远刻在心中。一次,老师在讲台是报考试成绩。我走上台去,一眼看到了成绩。心都凉了,脸涨得通红,周围的空气像凝固了一
展开详情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

九年级语文
表达方法考题形式:本文采用了哪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记叙:作用: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插叙是补充说明了xx。描写: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讲究
展开详情

高二地理快速提分技巧

高二地理
1、高二学生想要提高地理成绩,要打好基础。基础知识方面,整理好课本和老师讲的内容,要学会打框架或是学会画知识网络图,及时整理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复习,也有利于高二学生整合地理知识点。2、在高中地理的学习
展开详情

母亲节学校活动策划

九年级语文
5月10号是母亲节,为从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和提升孝母感恩的良好道德风尚,充分发挥我校的优良传统感恩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为此,我校校开展感恩母亲节“四个一”为主
展开详情

新时代好少年尊师孝亲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王旭东同学,是大连市西岗区建设小学六年级三班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多年来,各方面表现一直优秀,特别在助人为乐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展开详情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实践心得
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一个半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现在我就对本次实习做一个小结。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
展开详情

张晓风敬畏生命阅读及答案

阅读答案
敬畏生命张晓风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
展开详情

小学生日记心中的太阳

二年级语文
2100年,科学家们在太阳城里发现了一座无人居住的城市,他们给这座城市取名“太阳城”。因为地球人太多了,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主意,号召一些自愿者们到“太阳城”居住。我们一家三口都是自愿者,在一个阳光明媚
展开详情

传说故事(汇编18篇)

故事
传说故事(1)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而真正用毛笔写字,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据历史文物查证,在新石器时代就在一些彩陶上发现有用毛笔描绘的花纹。在殷商的甲骨文上也有残留的朱书或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三下乡假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几米的经典语录 防自然灾害主题班会教案(甄选3篇) 名人传读书笔记 浪费粮食700字话题作文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范文500字 小学生暑假英语学习计划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知识提纲 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易错点分析与应用题大全. 教师节 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大全 我爱这土地仿写作文参考(精选5篇) 感恩老师的古诗(推荐3篇) 大自然的美作文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 刘墉经典语录 期中考试作文300字 春景的诗句(必备9篇) 辞旧迎新的成语(汇集3篇) 语文考试作文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我是中国人教学反思(优选8篇) 中学生读书笔记700字 达尔文的故事(甄选8篇) 安全知识作文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学习复习方法 大学英语作文 爱的故事作文500字(优选8篇) 学好初一英语的四个疑问 小熊不刷牙教案(实用8篇) 一年级语文期中知识点梳理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六年级关于描写小鸟的作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题 高中生三好学生事迹材料 与青春同行600字精彩作文 教育心理学教案(汇集7篇) 音乐考试作文 三年级作文写人篇 列那狐的故事读书心得范文300字 2022电气专业实习报告 高考满分英语作文 焦耳定律说课稿(推荐4篇) 句子类型(必备13篇) 小学生爆笑笑话小明笑话大全 感动议论文800字高一 小学生礼仪常识大全 恐怖的故事(推荐17篇) 给地球爷爷的一封信的阅读答案 密度 练习题 四年级语文句子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考试的作文 政治高考必备的知识总结 写人作文550字(精编8篇) 巩乃斯森林公园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精编4篇) 经典古风句子(精品8篇) 考研应该关注的时间点 刷子李读后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高中语文作文如何练 2022年安徒生童话读书心得感悟 2022怎样学好数学建议 四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语文必看知识点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计算方法 会飞的教室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有关读书笔记作文 有关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主题是梦想高一作文 考研调剂怎样选择调剂高校 细节决定成败500字优秀作文 对实习生的综合评价 心中的梦想650字优秀范文 《苦儿流浪记》读书笔记 有关写小学毕业考试作文400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题 适合给女朋友讲的故事(实用16篇) 雨的古诗(精选6篇) 2022中考阅读理解的答题与方法归类 大学英语作文 火把节教案(实用16篇) 一次考试作文350字 高中升学宴演讲稿(精品15篇) 关于变化的成语(优选6篇) 有关我的笔记本作文 数字的故事(汇集4篇) 有关美容的实践心得体会 毕淑敏的经典语录 表情变变变教案(热门6篇) 小学四年级英语名词常用口诀与知识点归纳 高三语文诗歌备考的学习方法 渭川田家赏析(集合3篇)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合集7篇)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 读书的笔记 多边形面积教学反思(优选18篇) 初一军训感受600字 高中生物正确的复习方法 《草房子》读书笔记 名人传600字读书笔记 高一新生军训方案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激励人的名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000字 部门经理对员工评语(精编15篇) 重庆小升初经验,如何才能就读重庆二外的实验班:雪松班? 美术青花瓷教学反思(汇集7篇) 人生选择的高三作文范文 优秀团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恐怖灵异故事(集锦7篇) 班主任军训小结范文 工程造价专业认识实习小结 《昆虫记》读书笔记 排序教案(精选15篇) 实用的读书笔记作文 张玉清《一百元》阅读答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 期中考试的作文范文 数学考试的作文 全面重点高一政治学习方法 大学英语作文 节俭的名言(实用15篇) 除法教学反思(精品15篇) 我的母亲课件(集合16篇) 企业军训感悟心得 语文学习方法初二归纳 八字励志名言 小学生最有用的书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及翻译 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提纲 最美奋斗者事迹材料 家庭教育讲座主持词 简短故事大道理(精编15篇)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 实习自我鉴定会计 有关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的梳理 《漫话对联》阅读答案 关于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哪些(汇总4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做家务教学反思(甄选17篇) 社区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范文 2022年高考改革方案_高考改革省份及改革内容表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遇见为话题作文(通用5篇) 励志的名言 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150 高考复习方法之文综 欢度六一儿童节300字作文 期末考试的反思五年级作文 《唐吉坷德》读书笔记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六年级作文《我心中的英雄》 初二考试作文 开学典礼-安全教育 难忘的小学生活写事作文 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优质19篇) 难忘的考试作文 合唱教学反思(精品17篇) 小学生文明礼仪儿歌 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必备 未选择的路 动物猜谜语(汇集3篇) 高三政治原因类试题解题技巧 高智商鬼故事(热门17篇) 小学生日记50字大全 小学一年级有多重要 竟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2022中考初三生活应该如何规划? 笑猫日记读书心得感悟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 公主故事(必备16篇) 意林的优秀学生读书笔记 慈善邀请函2022参考(甄选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题 健康歌音乐教案(集合3篇) 富饶西沙群岛优秀教案(精品17篇) 暑期法院实习心得 小小手教案(合集20篇) 三只熊教案(合集20篇) 绿野仙踪读书心得感悟范文 小小图书馆教学反思(推荐8篇) 《藤野先生》阅读答案 家国情怀作文初中优秀范文 八十天环游地球读书笔记 英语第一课(汇编18篇) 中秋节诗歌朗诵大全(集合6篇) 小学生学习方法演讲稿 八年级记叙文我的同桌 关于英语学习复习计划 四年级作文家乡的美景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汇总15篇) 人教版4年级英语下册单词表(实用5篇) 三峡话题作文500字 心理教育教案(推荐19篇) 形容美貌的诗句(甄选5篇) 五分钟小故事(汇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