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励志残疾人故事(集锦15篇)

励志残疾人故事(集锦15篇)

唐*** 23-06-14 故事

励志残疾人故事(1)

相对于正常人来说,残疾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往往在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今天我们要为您讲述一位农村残疾人朋友的故事:他自立自强、在外人看来甚至还有些倔强,他用爱撑起了整个家,他的名字叫喻川源。

43年前,在一次意外中,喻川源摔伤了自己的右腿。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右腿也就一直比左腿短了几公分,无论是走路还是做事情都受到很大影响。直到四年前,长时间的骨骼磨损让他当初受伤的腿开始发痛,有时甚至会持续疼上一个多小时,只有吃止痛片才能稍缓痛觉。

右腿的残缺还不是喻川源最困难的事情,他告诉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四年前政府征用土地搬迁过来修建的。当时适逢两个孩子双双上大学,光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愁坏了他,更不用说修房屋的钱。虽然当时的他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

喻川源说:“我没有想要放弃,我认为你放弃了孩子的话,对孩子的一辈子一点好处都没有,始终想要把孩子养大,让他能够自食其力,大人始终要给他一点希望,给他创造一定的条件。”

孩子上学需要学费、修建房屋需要花钱,为了缓解家中的经济问题,喻川源最后想到了种植真龙柚和荔枝树来补贴家用。他带我们来到了他的果园,在这里喻川源向我们讲解起了种植的不易。从挖土种苗、到施肥修枝、再到丰收回家,这些繁重的农务喻川源都一个人默默地承担了下来。尤其是在今年把真龙柚从树上摘下来并挑回家,腿脚不便的他花了比平常人多了好几倍的力气才完成。他告诉我们,支撑他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最大动力就是源自他妻子的支持和鼓励。

喻川源说:“因为我老婆一直鼓励我,一定要努力一点,一定要把这个难关度过去,孩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经济上就要好一点,一直鼓励着我,精神上给我很大的帮助。”


励志残疾人故事(2)

陈州命运多舛,6岁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13岁从火车上摔下失去双腿,18岁学会唱歌,他以木盒为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唱,他用歌声行走中国,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娶妻生子,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从无腿乞丐成长为中国激励大师。

他的童年较同龄人相比极其不幸,刚满5岁时,父母就因感情不合而分 居,1991年,年仅8岁的他被法院判给了爸爸,没多久,爸爸把他托付给了50多岁的爷爷后,远离家门。由于爷爷、奶奶经济困难,陈州从小就没上过学,11岁时,就靠着爷爷教的一点快板和家乡戏开始外出“闯天下”了,佳木斯、北京、沈阳等地到处留下了他那幼小的足迹。

1996年五月中旬,陈州流浪到潍坊市昌乐县爬乘一辆火车时,不小心摔了下来,等他醒来时,他已经躺在医院里,火车碾断后高度截肢,从臀部往下仅保留了10厘米。一年后,在家倍感孤单的陈州趁爷爷不备,用一块厚厚的轮胎皮绑在屁股下面,用两手撑地一点一点向前挪动,再次离开了家门,一个月后,流落到浙江嘉兴的陈州,遇到了一个街头卖唱的无腿残疾人。

“就是这个朋友,教会了我唱歌,后来,我就用美妙的歌声引来了身边美丽的凤凰。”提及老婆和一对儿女,天生乐观的陈州更显得兴奋和开心。

陈州: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二庙乡瓦子埠村人,六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失去了父爱母爱,陈州的童年是不幸的,13岁的时候,跟随爷爷去卖艺,有一次坐反了火车从车上跳下,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双腿。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陈州最终选择了坚强面对。虽然没有了双腿,但他有健全的意志和心理,他决心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养活自己。从此在外流浪,在流浪卖艺的这些年里,陈州当过乞丐,卖过 报纸,擦过皮鞋,修过电视。

陈州亲手制作的两个普通的木盒子,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重,一个轻,一个三斤半,一个四斤半,成了平时走路时穿的鞋子,成了他的强有力的双腿,重的右手拿,这样保持行进中的平衡。陈州就是穿着这双“鞋子”走南闯北,认识了让他走上“流浪歌手”道路的“师傅”。到目前为止,街头演唱达3000多场。

陈州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多次登山。到目前为止,陈州登了中国大大小小90多座山,正是靠着登山磨练出来的意志,陈州有这么大的勇气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励志残疾人故事(3)

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北京市人。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职责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22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2002年10月建立北京钢琴调律网,2004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月被江苏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一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学调律还务必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光,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4年学习,陈燕掌握了欧美最先进的钢琴调律技术,但信心满怀的她立刻遭遇了残酷的现实,当时国内的人还无法理解盲人调琴师这一行业。几经周折,一家大的琴行经理考核后同意录用。但经理为难地说,这份工作需要上门为客户调琴,你此刻的状况挨家上门也太困难。再说路上车很多,出了交通事故,琴行要负责的。

为了熟悉地形路况,她请家人帮忙,把图上的地名、车站、胡同小区等一一抄写成盲文,一一记熟。有一位用户不期望盲人调律,她到用户家后,凭着眼睛仅存的一点光感,跟用户走到钢琴前,连调带修干了两个小时,客户试弹后很满意,并说他的两台琴以后都请陈燕调。这时陈燕告诉他自己是个盲人,对方不好意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陈燕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与客户见面时决不告诉自己是盲人,调琴结束后,必须要告诉用户自己是盲人。她说:“给用户调完音后,我除了教给用户一些保养知识外,还要给用户弹一首优美的曲子,这时才告诉他,我是一名盲人钢琴调律师,用户感到十分惊讶。你是盲人,你怎样来的?你调琴的时候,眼睛一向跟着手动呀!每当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真正在调琴这个圈子里闯出名气,陈燕靠的是技术。她将8000多个钢琴零件熟记于心,并能及时发现影响音准的零件,调出正确的音律。到目前,她已给上万个家庭的钢琴做过调音,足迹遍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

为了帮忙更多的钢琴用户,陈燕开通了全国第一条钢琴公益热线,每一天晚上7点到10点,她都会守候在电话机旁。在钢琴调律的路上,她最大理想就是让全国的人都明白,盲人完全能够从事钢琴调律工作。

陈燕不仅仅拥有娴熟的调琴专业技术,她还创造了许多盲人第一的奇迹: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中国盲人中第一个写自传的,第一个会骑独轮车、游泳、骑自行车、开卡丁车、滑旱冰、练跆拳道的盲人等等。陈燕说,不管路有多漫长、有多艰辛,她都会“笑对人生”。她是该笑,因为她为自己“调”出了一派光明。


励志残疾人故事(4)

有一种人令人感动。他们虽身有残疾,却像梅花一样,越是寒风凛冽,越是傲然开放。

襄城县人倪营就是这样的人。得先天性白化病的他,12岁便离开了学校。为了学戏,他需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成年后,为了不荒废技艺,他常常凌晨4时起床练习。外出演出下大雨,他把衣服脱下来保护心爱的乐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他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唱段,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现在,他自发成立了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免费为十里八乡的乡亲带去精彩表演。

在采访中,他很少说及病痛给他带来的折磨。他常说:“我不信残疾人比正常人差。只要我们奋发向上,就不比正常人差!”40多年来,他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先天患病,他刻苦学戏

1970年,在襄城县城关镇生产街5号,12岁的倪营辍学在家。他患有先天性白化病。这种疾病除了让他全身发白外,还将他的视力一点儿一点儿地剥夺。12岁时,他的视力只有0.7。

为了让倪营以后生活有着落,爱好戏剧的父亲给他请来曲胡、坠子老师。由于视力不好,他无法找准曲胡上的音区,也看不清戏谱。

刚开始练习时,老师会手把手地帮他找音区。他看不清戏谱,老师会给他多念几遍。

为了学好戏,到了晚上,他常常闭着眼用手拉曲胡,通过声音分辨音区。通过家人念戏谱,他逐字逐句地背诵,忘了再背,直到完全记住为止。

14岁时,他去工地上打零工,晚上下了班,累得躺在床上不想起来。但只要老师来,他立即起来跟老师学习。

“总不能一辈子当建筑工吧!我眼睛将越来越不好使。”倪营说。

热爱戏剧,凌晨4时去练戏

22岁时,倪营的生活出现转机。当年,他的父亲退休,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当时的襄城县房管局上班,主要负责处理废旧房屋,当泥瓦工。

“工作累了点儿,但稳定,我很满足。”倪营说。当时,他已经学戏10年了,能够熟练地运用曲胡、二胡、板胡等乐器,还能唱越调、坠子等。他几乎每天凌晨4时起床,跟随戏迷朋友到襄城老城墙外的空地上唱戏,切磋技艺。练到将近8时,他就去上班。

倪营特别感谢妻子以及戏迷朋友的支持。他的妻子姚盘特别支持他,从来没有因为唱戏跟他吵过架。

因为他的视力越来越差,戏迷朋友常常会带着他走路。“襄城县文化馆的王本桂老师总是安排人把我安全送回家。谢谢他们!”倪营说。

获得省级一等奖

热爱戏曲的倪营逐渐被大家熟知。在20世纪90年代,他常常到襄城县文化馆举办的消夏戏曲晚会、周末文艺演唱会上献艺。

襄城县文化馆馆长杨春敏还记得当时的热闹场景:“大家搬着小板凳来看。一曲唱罢,观众常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会送饮料、瓜子等物犒劳演员。”

“倪营不仅伴奏得好,戏也唱得好。”杨春敏说。

2009年,鉴于倪营热爱戏剧,襄城县残联通知倪营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倪营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唱戏肯定要写戏谱,但是倪营的视力一个眼是0.25,另一个眼是0.1,写戏谱非常困难。

他没法儿写,就口述戏谱,让戏迷朋友记录;他看不清,就凭声音修改。等戏谱写成后,他拿给襄城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王木桂修改,最后定名为《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

2009年11月,倪营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

“残疾人不比正常人差!”倪营激动地说。随后,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时的唱段:“人人看我不顺心,个个说我不成形。我可没有这样想,我一瘸一拐一咯噔地出了名……”

他有一个心愿:教贫困孩子学戏

倪营在很早之前就有成立剧团的想法,在省里获奖之后,这个想法更强烈了。2010年,他自费买了乐器、音响,开始招收戏迷朋友入团。

在成立剧团之初,倪营本想招收残疾人加入,但后来还有非残疾的戏迷朋友加入。“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倪营说。

这个剧团目前有近10名团员,其中4人是残疾人。他们曾去襄城县的茨沟乡、山头店镇、库庄镇等地演出。

最近,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参加了襄城县文化馆戏迷演唱文化月活动。杨春敏介绍,目前,襄城县的11家剧团参加了该活动。

今年,倪营已经57岁了。在此之前,他曾因为脑供血不足住过医院。他从医院出来后,仍然去戏迷聚集地聊天儿、听戏。他现在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教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学戏。“那些孩子过得不容易,要是能通过戏剧帮他们走出困境,那就太好啦!”


励志残疾人故事(5)

他是天生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他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未来充满忧虑。因为他患上罕见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玻璃娃娃。

他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影响,他还在很小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他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下来,脚被摔成骨折。

心疼他父亲建议他学点别,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一个特殊辅助器,使他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13岁那年,一个偶然机会,他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个人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地方,站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演奏,观众被他音乐震憾,先是短暂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身材才来,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高度。

置身于神奇音乐世界中,他忘却残缺肢体带来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独奏音乐会超过180场。有时,超负荷训练量甚至令他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他推出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奇特身材好奇,而是带看钦佩心在仰望他灵魂高度。

然而,再伟大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不久,他事业又迎来辉煌时刻,不仅签约新唱片公司,而且出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苹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一句话是:如果我真高大,那是矮小成全!

他就是法国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挑战,克服身体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残疾人。他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励志残疾人故事(6)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励志残疾人故事(7)

高志鹏出生在吕梁山区兴县,6岁时因手术失败双目失明。8岁那年,他让妹妹拉着他的手到学校门外听课,被老师发现,让爸爸把他领回了家。爸爸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跟人家不一样,爸爸教你拉二胡吧!“从那天开始,他踏上了音乐旅途,在自己心灵的舞台上演绎起不灭的火焰和无尽的执着。高志鹏11岁时,二胡水平就已超过了父亲,当他得知了”阿炳“的故事后,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盲人音乐家。他”摸“懂了《二泉映月》,也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他跟着鼓乐班的师傅们沿九曲黄河一路苦学,学会了各种民间小调、晋剧曲牌,学会了唢呐、笙、箫、笛子等鼓乐班的全套乐器。15岁那年,父亲为他买了8件乐器,让他组建了自己的鼓乐班。从此,这位少年盲班主带着一伙明眼人,开始在陕西、内蒙古一带的农村闯荡。几年下来,他挣下的钱,不但贴补家用,建了新窑洞,而且还为两个哥哥娶了媳妇,供妹妹读完了初中。在外闯荡的高志鹏第一次听说在太原有一所盲校,他心中又开启了一扇窗户,独自一人去太原市盲校求学。在省残联领导的帮助下,他成为太原市盲童学校的一名大龄插班生。

在盲校学习的两年间,每到星期天,志鹏便抱着吉他、二胡到街头卖唱,挣学费和生活费;上课时间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于学习和创作中。1994年,他创作的歌曲《心声》,在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升华奖“新歌征集中,荣获词曲创作一等奖;歌曲《满天繁星属于你》,在全国第二届盲聋学校学生艺术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及创作奖。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当中残联主席邓朴方把奖杯送到他的手中时,他感到茫茫黑夜中有了繁星般的点点希望。

如今,高志鹏的心中有了一个”神州万里行“的计划。他准备用两年时间,走访全国百所高校,为高校师生免费演奏自己的音乐作品,分享他捕捉到的照亮人生的音符。


励志残疾人故事(8)

有一种人令人感动。他们虽身有残疾,却像梅花一样,越是寒风凛冽,越是傲然开放。

襄城县人倪营就是这样的人。得先天性白化病的他,12岁便离开了学校。为了学戏,他需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成年后,为了不荒废技艺,他常常凌晨4时起床练习。外出演出下大雨,他把衣服脱下来保护心爱的乐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他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唱段,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现在,他自发成立了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免费为十里八乡的乡亲带去精彩表演。

在采访中,他很少说及病痛给他带来的折磨。他常说:“我不信残疾人比正常人差。只要我们奋发向上,就不比正常人差!”40多年来,他这样说着,也这样做着。

先天患病,他刻苦学戏

1970年,在襄城县城关镇生产街5号,12岁的倪营辍学在家。他患有先天性白化病。这种疾病除了让他全身发白外,还将他的视力一点儿一点儿地剥夺。12岁时,他的视力只有0.7。

为了让倪营以后生活有着落,爱好戏剧的父亲给他请来曲胡、坠子老师。由于视力不好,他无法找准曲胡上的音区,也看不清戏谱。

刚开始练习时,老师会手把手地帮他找音区。他看不清戏谱,老师会给他多念几遍。

为了学好戏,到了晚上,他常常闭着眼用手拉曲胡,通过声音分辨音区。通过家人念戏谱,他逐字逐句地背诵,忘了再背,直到完全记住为止。

14岁时,他去工地上打零工,晚上下了班,累得躺在床上不想起来。但只要老师来,他立即起来跟老师学习。

“总不能一辈子当建筑工吧!我眼睛将越来越不好使。”倪营说。

热爱戏剧,凌晨4时去练戏

22岁时,倪营的生活出现转机。当年,他的父亲退休,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当时的襄城县房管局上班,主要负责处理废旧房屋,当泥瓦工。

“工作累了点儿,但稳定,我很满足。”倪营说。当时,他已经学戏10年了,能够熟练地运用曲胡、二胡、板胡等乐器,还能唱越调、坠子等。他几乎每天凌晨4时起床,跟随戏迷朋友到襄城老城墙外的空地上唱戏,切磋技艺。练到将近8时,他就去上班。

倪营特别感谢妻子以及戏迷朋友的支持。他的妻子姚盘特别支持他,从来没有因为唱戏跟他吵过架。

因为他的视力越来越差,戏迷朋友常常会带着他走路。

“襄城县文化馆的王本桂老师总是安排人把我安全送回家。谢谢他们!”倪营说。

获得省级一等奖

热爱戏曲的倪营逐渐被大家熟知。在20世纪90年代,他常常到襄城县文化馆举办的消夏戏曲晚会、周末文艺演唱会上献艺。

襄城县文化馆馆长杨春敏还记得当时的热闹场景:“大家搬着小板凳来看。一曲唱罢,观众常常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观众还会送饮料、瓜子等物犒劳演员。”

“倪营不仅伴奏得好,戏也唱得好。”杨春敏说。

2009年,鉴于倪营热爱戏剧,襄城县残联通知倪营参加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倪营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唱戏肯定要写戏谱,但是倪营的视力一个眼是0.25,另一个眼是0.1,写戏谱非常困难。

他没法儿写,就口述戏谱,让戏迷朋友记录;他看不清,就凭声音修改。等戏谱写成后,他拿给襄城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王木桂修改,最后定名为《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

2009年11月,倪营自编、自演、自拉、自唱的《表表咱残疾人的好心情》获得河南省第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戏曲小品类一等奖。

“残疾人不比正常人差!”倪营激动地说。随后,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当时的唱段:“人人看我不顺心,个个说我不成形。我可没有这样想,我一瘸一拐一咯噔地出了名……”

他有一个心愿:教贫困孩子学戏

倪营在很早之前就有成立剧团的想法,在省里获奖之后,这个想法更强烈了。2010年,他自费买了乐器、音响,开始招收戏迷朋友入团。

在成立剧团之初,倪营本想招收残疾人加入,但后来还有非残疾的戏迷朋友加入。

“名字都想好了,就叫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倪营说。

这个剧团目前有近10名团员,其中4人是残疾人。他们曾去襄城县的茨沟乡、山头店镇、库庄镇等地演出。

最近,襄城县残疾人戏迷艺术演唱团参加了襄城县文化馆戏迷演唱文化月活动。杨春敏介绍,目前,襄城县的11家剧团参加了该活动。

今年,倪营已经57岁了。在此之前,他曾因为脑供血不足住过医院。他从医院出来后,仍然去戏迷聚集地聊天儿、听戏。他现在有个愿望,就是希望教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学戏。

“那些孩子过得不容易,要是能通过戏剧帮他们走出困境,那就太好啦!”


励志残疾人故事(9)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2007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励志残疾人故事(10)

他的右手在一次创业中致残,只剩下一半手掌、一个指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追逐致富梦;在两次创业血本无归后,他挺起脊梁继续创业,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开办养殖场,混养鸭、羊、猪和鱼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创办的这个养殖场年可获利60万元,他就是阳新世华养殖场董事长陈世华。

学徒三年练就优秀品质

1980年,刚满16岁的陈世华初中毕业,在父亲的要求下,他跟着远房一个表叔,当起了为期三年的木工学徒。

学木工最难的除掌握技术外就是读懂图纸。勤奋又聪明的陈世华很快掌握了木工技术,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就是不能独立对照图纸做好木工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读不懂英文符号,看不懂图样结构,需要别人解释才能做。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读懂图纸?陈世华就此多次问师父,得到的总是一个回答:熟能生巧。

于是,白天,陈世华就拿着图纸慢慢做,虚心向师兄弟们请教;晚上,他就拿不同图纸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异同点。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管什么字母,不管什么图纸,陈世华都能读出来,读得懂。在师父眼中,陈世华在学徒期间已有很多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他所有徒弟中的“唯一”。

两次创业伤身又蚀财

1999年,细心的陈世华发现,农村很多山场被人承包,木材加工将是不错的行业。于是,2000年,他说服家人,毅然放弃用了20年的斧头,拿出全部积蓄购置了电锯等设备,专门为加工户提供裁锯服务。

随后十年的忙碌生意和丰厚收入,证明了陈世华当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计划扩大规模准备大展宏图时,2010年6月的一次工作中,他右手四指被电锯无情夺去,手掌也被削去一半。

躺在病床上的陈世华,一想到自己的大好事业就要终止,不由得长长哀叹,黯然神伤;一想到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得不为一家人今后生活着想,他又忧心忡忡。但这些压力更是激发了陈世华重拾生活的信心和重新创业的决心。

伤口愈合后,陈世华和家人商议决定,利用水田种养莲子。2011年,陈世华在家乡承包40亩水田,种植了莲子。在陈世华悉心的培植下,莲子产量丰收,但因市场价格不稳定,莲子由原15元/斤的价格跌至7元/斤。结果,他不但血本无归,而且还多出3万元的债务。

永不服输终于创业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面对多次创业的失败,陈世华没有灰心气馁,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并计划总投资30万元,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混养鸭、羊、猪和鱼等。但养殖场地和启动资金是第一道难题。

2012年12月,当地政府得知陈世华的情况后,主动组织镇村干部多次与当地群众协商,征求多方意见,最终把泉口村丁垅水库地带计200亩山地水域面积租赁给他,为他找到了合适的养殖场地;阳新县人社局了解陈世华主动上门为他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免息贷款,为他解决了资金难题,还让他参加免费的养殖技能培训,减轻他养殖的技术风险。

这样,陈世华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迎来了属于自己创业的“春天”:2013年底,该养殖场年纯收入60多万元。“目前养殖场正处发展阶段,规模还需扩大。下一步,我计划投资20万元,建立可养殖万羽鸡的养鸡圈,充分利用水库的生态资源,逐步扩大鸭、猪、羊、鱼、鸡等复合式养殖基地,争取到年底纯收入突破百万大关!”谈起养殖场的前景,陈世华信心百倍。


励志残疾人故事(11)

黄宇,男,汉族,1967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人,现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经理,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导致下肢严重残疾,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参加远程大学教育,取得了英语自考多项单科结业证书。1991年创办“小雨亭”刻字社,从100元的启动资金滚动发展,现已成为年营业额60余万元的中型服务企业;解决了15名残疾人和下岗工人就业,曾被评为上海市肢残人百强明星和自强模范。

在繁华的大上海长乐路,有一家刻字工艺品商社名叫小雨亭。创办这家小雨亭的主人叫黄宇,先天性成骨不全,连打喷嚏或在床上翻身都可能骨折,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他的生命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成了“玻璃娃娃”。黄宇十三四岁时,30多年来他至少骨折过40多次,导致全身畸形,其痛苦令人难以忍受!

黄宇母亲是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六十年代曾在《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李勇奇母亲。儿子将永远是个残疾人,她内心的酸痛只有自己体味。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带着小宇跑遍了北京、上海所有的大小医院,但专家都说目前还没有治愈的希望。由于肌肉萎缩,也无法整形,儿子两条腿和肢体的其他部分渐渐地都弯曲变形了。残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小宇不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非常痛苦,但他也认识到痛苦伤心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坦然地去面对残疾,勇敢地去抗争,生活才能美好。

知识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宇开始要学一门技术以谋生,终于在一家刻图章的小店当起了学徒。虽然工资只有36元钱,却拥有了第一份工作,日复一日他风雨无阻地上班,因为这是他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开始。一干就是5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宇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他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他说:“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任何摆在你面前的机会都不要错过。”1991年,他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支持,创办了“小雨亭”刻字工艺品商社。开业至今,经过17年的发展,现在拥有两家门市部、一间工作室,面积加起来也有200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余万元,一年的营额将近70万,公司共有12名员工,一半是残疾人。对于这点,黄宇有他自己的想法:“生意场上各种各样的企业家很多,如果单单跟别人比每月能赚多少钱,我远远比不过别人,但是能够帮助身边的残疾朋友,真正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对我这样的残疾人来说,比赚钱有着更大的意义。”黄宇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先后担任上海市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市残联青年委员会主任,--年被评为上海市自强模范,--年被评为徐汇“十佳青年”。--年春,黄宇与一位温柔贤惠、楚楚可人的上海市坐式排球运动员共结连理,迎来了美好的生活。


励志残疾人故事(12)

郑龙华,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临安市。幼年失去双手,1981年开始自学摄影,他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并多次在各种影赛中获奖。郑龙华于--年5月20日在家乡浙江省临安市启动“生命之光”——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100位残疾人精英的摄影活动。经两年多的时间,他先后独自走遍全国100多个县及港、澳、台地区,行程达6。3719万公里,采访了各行业100位残疾人精英,拍摄图片4。5万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万字,撰写采访手记19。86万字。--年5月,郑龙华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

由他拍摄的100位成功残疾人士的照片《一位无手摄影家对话中国百位残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没有健全的手或脚、甚至身体不能直立的残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49岁的郑龙华说:“我选择展示他们阳光的一面,而不去关注他们肢体的残缺。尽管拍摄残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我希望这些作品能带给人们希望和鼓舞。”为了这组照片,他花了近3年时间。

他用镜头记录了一个个成功的残障人士:虽失去右手但创立了“谭木匠”木梳传奇的谭传华、虽由于幼时疾病腿部行动不便但创立“江民软件”的反病毒软件专家王江民、虽由于先天佝偻身高不足1米却坐着轮椅宣传环保的甘肃省清水县秦亭镇店子村袁建明……郑龙华要展示残疾人的“健全”生活。“我希望这些作品是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大家照到自己:这些伤残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做事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更应该用心做事。”

如郑龙华所努力的,照片鼓励了很多参观者。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8岁的葛斌用手语说:“来看展览之前,我感觉非常迷茫。但看到这些照片,我很感动。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拼搏努力。”他指着一个肢残运动员的照片说,“我能够感受到她很努力!”

北京第四聋人学校19岁的刘建超用手语说:“我来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那里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不幸成为残疾人,他们更需要用这些故事来进行励志教育,勇敢地面对生活。”

从1岁落入火炕失去双手后,郑龙华对于生活的磨砺便不再陌生。他用双腕夹笔写字、两次考上大学却被拒收、找工作碰壁……困顿中,同学寄给他台旧相机,22岁的他开始用双腕操作这台“精密仪器”,走街串巷为村民拍照,两年后在上海第一次获奖。

“摄影让我第一次有了自信。以前我很内向、封闭自己,因为我清楚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郑龙华说,“当别的摄影师,拍拍我的肩膀说,‘老郑,拍的不错啊’,我才觉得我和他们一样,在艺术上也能创造出好作品。”

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与他人不同,郑龙华觉得最大的不同是“困难多于顺利,每做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他看来,对残疾人最致命的打击是“失去信心”。

郑龙华曾在浙江省临安市残联工作,这段经历让他更熟悉残疾人的感受:“残疾人比较敏感,有时,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屑的动作,在常人看来没什么,但对于残疾人可能就不一样,他们可能会多想。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社会对残疾人的保障近年来提高得很快,包括教育就业等,但“仍滞后于社会发展”。此次残奥会对志愿者培训中有一条原则广为传播:帮助残疾人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允许。“他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比如残疾人有时更需要自食其力地工作,而不是等救助。”


励志残疾人故事(13)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1998年夏天,小智华如愿以偿考取了旗重点中学——鲁北一中,也就是在这时,妈妈的病情却加重了,于是小智华产生了一个想法:牺牲学业,照顾妈妈。鲁北一中的领导知道她的情况后,决定收她为函授生,每周派老师为小华授课。从此,她一边做家务照顾妈妈,一边坚持学习。6月7日,她走进了普通高考的考场。8月15日,接到了西安欧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终于用一双小脚叩开了高等学府的大门。

许许多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在关爱着她的学习生活。对于社会给予自己的资助,李智华也努力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回报社会。9月,她和姐姐在包头市学习,姐妹俩每天的生活费只有3元钱。当得知同学申怀宝面临失学时,她们每月向申家寄20元钱;非典疫情爆发,哥哥给李智华邮寄来300元卖牛粪的钱,可李智华却把这笔钱给同学们购买成防护用品;她被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评为“十佳学习之星”,同年,她又在陕西省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一举夺冠;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的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7月,大专毕业的李智华被一家单位聘用,单位发给她1000元的月工资。在得知13岁少女马依曼患白血病时,李智华将自己首月工资,全部打入医院账户,作为马依曼的治疗费用。多年来,李智华还一直给农民工子女做书画辅导。《隐形的翅膀》这部电影真实地反映了李智华奋斗的经历,李智华没有双手,如同没了翅膀,但她勇敢地面对人生,靠驾驭一双脚,照样在生活中飞翔。


励志残疾人故事(14)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科学家,有俄罗斯航天之父的美誉。他生在俄国梁赞省的一个美丽的村庄。在父亲的培养下, 康斯坦丁从小就养成了谦虚、节俭、热爱劳动及自立的习惯;小康斯坦丁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幻想。

8岁那年,母亲送给小康斯坦丁一只氢气球,并且叮嘱道:“小康斯坦丁,要拿好了,不然气球会飞走的。”康斯坦丁小心地接过这只红红的氢气球,高兴极了,氢气球一下子就飞了出去,飘飘荡荡地越飞越高,很快飞到了天空深处。

“康斯坦丁,妈妈刚才叮嘱过你了,怎么还是让气球飞走了?”妈妈嗔怪道。

“妈妈,”小康斯坦丁望着越飞越高的气球,苦有所思地说:“氢气球飞到哪里去了呢?”

“大概到星星上去了吧。”妈妈说。

“那么,我能像氢气球那样飞到别的星星上去吗?”小康斯坦丁好奇地问妈妈。

“那是不可能的。”妈妈回答道。

“如果我乘一只氢气球呢?就可以了吧?”

“也不行。”

童年的康斯坦丁就是这样地喜欢幻想,喜欢问很大奇怪的问题。

但是生活对小康斯坦丁这个小幻想家来说,却是不幸的。10岁时,小康斯坦丁不幸患上了猩红热,由此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使他几乎完全失去了听觉。从此,他成了一个半聋的孩子。由于耳聋,小康斯坦丁上学时,听不清楚老师讲的内容,他常常招致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康斯坦丁逐渐与人们拉开了距离,他无法继续在学校读下去了,只好辍学回到家里。母亲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对小康斯坦丁的教育上,教他读书写字,常常夸奖他出色的想像力。

可是,灾难接踵而来。两年后,母亲去世了。小康斯坦丁陷入了人生最痛苦、最忧伤的时刻。但是,这些都没有击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发愤地读书,以幻想的方式忘却痛苦与烦恼,从而使他走上了独立思考、立于善与思考的道路。

康斯坦丁通过刻苦的努力,学到了许多物理知识。后来,他又爱上了设计各种模型,以此来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制作这些模型的过程中,小康斯坦丁学会了木工、钳工和使用其他工具的技能。

后来,康斯坦丁一边教书,一边做独立的研究工作。1883年,他在一篇名为《自由空间》的论文中,正式提出利用反作用装置作为太空旅行工具的推进动力的设想,使人类几千年来关于宇宙航行的幻想终于变成了科学的可能,为后人开拓了一条通往星际空间的广阔道路。

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及1969年美国的登月壮举,最终使得他的理论设想成为现实。


励志残疾人故事(15)

李智华,女,汉族,1984年生,肢体残疾,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人,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系本科在读。一场大火失去了双臂,她没上过高中,通过顽强学习,考上了大专又专升本,现备考20XX年书法系的硕士研究生。20XX年4月初,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身残志坚的李智华学习。

1984年2月14日,李智华出生在内蒙古扎鲁特旗伊和背乡赵家堡村的一户农家。爸爸是一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患有精神病的妈妈硬是由人按着才生下了她,她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1984年5月23日,父亲李国林外出寻找疯癫的妻子,出生没几个月的李智华一觉醒来将煤油灯碰倒,瞬间炕席、被子相继燃烧起来……无情的大火改变了她的一生。经过抢救,李智华保住了生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

家庭贫寒的李智华,又偏偏失去了双手。对于她个人而言,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奋斗做到和常人一样。哥哥姐姐上学去,李智华总是悄悄地跟在后面,校园里的欢声笑语,让她感到一切是那么新奇。她渐渐地学会了用脚趾夹着铅笔写字,刚开始时铅笔头怎么也夹不紧,她就用绳子把铅笔和脚趾捆在一起,绳子松了,就使劲勒。为了能写好一个简单的“0”,她竟整整练了1天,脚被磨得又红又肿。内蒙古的冬天特别冷,由于不能穿袜子,智华的双脚长满了冻疮,但她却从不哼一声。1990年9月,赵家堡村小学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李智华却因为残疾进不了教室,她便拿几块砖头垫在脚下,悄悄地站在窗外听课;没有课本,她牢牢记住黑板上的每一个字。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里的孩子们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时,却从窗外传来李智华清脆而准确的回答声。在老师的帮助下,李智华终于走进了课堂。

相关推荐

穷人课文教案(精编5篇)

教案
穷人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
展开详情

故宫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教学设计
故宫教学设计(1)一、原有的教学课例原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教给学生清理说明的顺序和学习说明事物的写法。通过完成课后练习一,来理清说明顺序;完成课后练习二,来学习说明事物的写法,课堂上以教师
展开详情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面积说课稿(集锦5篇)

说课稿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面积说课稿(1)人教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二)教材分析:(1)
展开详情

画螃蟹教案(精选17篇)

教案
画螃蟹教案(1)活动目标1、在已经了解螃蟹外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螃蟹壳制作工艺品。2、能与同伴两两合作,完成作品。3、以愉快的心情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并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活动准备收集洗净晒
展开详情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4篇)

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及反思(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解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
展开详情

部首查字法教学反思(推荐3篇)

教学反思
部首查字法教学反思(1)1)由于我并没灵活地根据这些预料外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反应,导致课堂比较混乱,一些学生没能完成学习计划。教学前没能充分考虑到两极分化的情况,一些学生没学会,而另一些浪费了多余的精力
展开详情

角的画法教学反思(汇总17篇)

教学反思
角的画法教学反思(1)1、心理素质方面面对那么多听课的教师,孩子们和往常一样,积极的思考,大胆的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看到孩子们的自信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我为他们高兴。可是自己呢?一开始就自乱阵脚,看到学
展开详情

友谊的回声教学反思(集锦3篇)

教学反思
友谊的回声教学反思(1)《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的篇幅较长,如果采用整体听唱法显得有难度,因此在课的开头通过童话故事《回声》对重点乐句进行突破练习,学唱
展开详情

11到20的认识教学反思(必备4篇)

教学反思
11到20的认识教学反思(1)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
展开详情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汇编4篇)

教学设计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1)1、通过《包装的学问》的主题活动,知道包装保鲜、美观、保护、推销、识别等作用;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包装;进行商品包装设计,对已有商品进行改进,根据本地实际,对本地的一些产品进行包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表达爱国的古诗(甄选6篇) 爱绿护绿主题班会教案(必备3篇) 考核校长评语(热门4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集合16篇) 名人英语作文(甄选9篇) 语文期末考试总结试卷(实用4篇) 晒太阳教案(实用13篇)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反思(实用14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甄选20篇) 多边形内角和说课稿(推荐10篇) 呼吸阅读答案(集合8篇) 安全文明出行主题班会(集锦3篇) 物理论文题目(精品5篇) 七下英语教学计划(甄选4篇) 辨认方向说课稿(汇编3篇) 流动的空气教学设计(集合3篇) 必修一第七课政治知识点(优质4篇) 头发肩膀膝盖脚教案(汇编15篇) 七夕主题活动策划(汇总19篇) 分数小数互化教学设计(汇集3篇) 燕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集锦10篇) 古风对联(汇编3篇) 爱迪生名言大全(精编3篇)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汇集3篇) 藏羚羊跪拜说课稿(精品7篇) 语文4年级下册课件(必备15篇)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说课稿(热门15篇) 介词的知识点(优质16篇) 0的突破教学设计(集锦3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优秀教学设计(精编6篇) 电工教学计划(优质5篇) 彼得与狼教学反思(优选15篇) 统一试卷英语(精选8篇) 浮与沉说课稿(推荐18篇)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汇集20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精编17篇) 山市的阅读答案(推荐16篇) 拼音iu教案(合集7篇) 垃圾分类的故事(集锦9篇) 找次品教学设计(精品17篇) 台灯的说明文(集锦3篇)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征文(汇编6篇) 位置与方向二教案(汇集4篇)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汇集19篇)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反思(精编8篇) 英语知识点练习(实用10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汇编19篇) 复数的练习题(通用3篇) 定语从句讲解课件(精编3篇) 京剧教案(必备15篇) 诚信议论文范文(精编17篇) 北风乍起时阅读答案(精选4篇) 彩虹诗歌(推荐16篇) 地震征文(汇总16篇) 长方体体积练习题(优选8篇) 我的小书包教学设计(集锦3篇) 测试题目在线测试(精选3篇) 童年乐趣教学反思(优选4篇) 脑筋急转弯大全及答案超难(合集8篇) 分桃子教案(热门9篇)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热门5篇) 品格的阅读答案(推荐6篇) 心理健康学会合作教案(实用3篇) 组合图形面积教学反思(汇编20篇) 韵律操教学反思(甄选7篇) 阅读答案论语四则(汇编4篇) 平分生命教学反思(汇集16篇) n和n练习题(汇编20篇) 阳光心理主题班会(热门5篇) 部编版曹冲称象教学反思(精选14篇) 我是消防员教案(汇集14篇) 反比例函数的教学反思(推荐15篇)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盐类水解教案(通用5篇) 唐朝诗歌(必备3篇) 国歌教学设计(通用3篇) 闹花灯教案(热门15篇) 生物年级上册试卷及答案(汇总4篇) 孔子的故事字(甄选6篇) 九寨沟教案设计(通用3篇) 材料议论文(优质8篇) 资助育人主题班会(汇总3篇) 完形填空练习题(推荐19篇) 年英语真题阅读答案(必备8篇) 母亲的目光的阅读答案(必备3篇) 温暖阅读理解的答案(精品5篇) 人力资源管理师试题(集锦8篇) 小蜜蜂美术教案(甄选7篇)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反思(实用3篇) 阳光散文(汇集19篇) 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20篇) 行为教育主题班会(合集3篇) 低碳生活主题班会教案(汇总5篇) 想北平阅读答案(精选14篇) 两位数减一位数教学反思(汇编17篇) 祝福说课稿(合集18篇)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通用5篇) 敬重卑微的阅读答案(汇集19篇) 精读与略读教学设计(汇集5篇) 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通用4篇) 励志谚语英语(集合17篇) 豆浆阅读答案(集合3篇) 关于吃的散文(汇总4篇) 七年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必备5篇) 我的青春故事演讲稿(甄选16篇) 老人与海鸥的教学反思(集合18篇) 我的太阳教学反思(优质6篇)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通用8篇) 优雅的诗词(推荐3篇) 注册造价工程师试题(通用4篇) 独自在家教案(精编13篇) 没有人喝彩的阅读答案(集合6篇) 色彩绘画教案(通用7篇) 白马湖阅读答案(甄选14篇) 敬老爱老的名言名句(优选3篇) 守信阅读答案(精品6篇) 火烧云优质课教案(甄选15篇) 伯牙鼓琴教案(汇集7篇) 曹冲称象的教学反思(优质18篇) 朱自清散文匆匆(通用11篇) 东郭先生和狼教学反思(精品4篇) 秋天的课件(通用16篇) 答案阅读题答案(汇集17篇) 考试写试卷(推荐8篇) 译林版英语知识点(合集19篇) 唤醒生命的阅读答案(汇总5篇) 春分散文(汇总17篇) 钱学森阅读答案(实用3篇) 简答题答题技巧(实用19篇) 猫的教学课件(优质6篇) l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合集20篇) 语文手法知识点(推荐8篇)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汇编18篇)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优秀教学设计(推荐13篇) 苏轼西江月赏析(甄选5篇) 花地毯教学反思(热门8篇) 制作面具教案(必备6篇) 轮滑教学计划(汇编6篇) 动物过冬课件(优选6篇) 有趣的科学小故事(推荐8篇) 乡愁说课稿(集锦16篇) 幼儿防火安全教育教案(精编17篇) 车轮滚滚教案(优选12篇) 生命生命同步练习题(实用4篇)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合集5篇) 绿太阳教案(推荐6篇)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实用18篇) 螳螂捕蝉教案(精选16篇) 礼物课件(精选14篇) 生命之源水教案(热门4篇) 幼儿教学教案(合集17篇) 冬季台北阅读答案(甄选4篇) 第十一位的阅读答案(合集7篇) 校园感人故事(甄选5篇) 图表类英语作文(精编3篇) 改变命运的故事(优质5篇) 地球的练习题(通用13篇) 教师课题开题报告(推荐3篇) 环保谚语(实用8篇) 二力平衡说课稿(甄选10篇) 敦煌莫高窟教案(通用5篇) 梦想的英语作文(集合15篇) 班级团结主题班会(集锦4篇) 三年上册第一单元试卷语文(精选4篇) 攀爬教案(汇集15篇) 旋转练习题(推荐4篇) 失去的一天说课稿(合集5篇) 教案的模板(优选16篇) 人教版克和千克说课稿(通用3篇) 人类的起源教案(精品5篇) 渡荆门送别教学反思(集锦5篇) 阅读答案安徒生(优质7篇) 种爱阅读答案(汇集6篇) 英文教案(集锦18篇) 课文一分钟教案(汇总5篇) 大海的古诗(精编9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件(通用6篇) 雕凤凰的阅读答案(精选5篇) 简单的排列教案(精品4篇) 教师考试题及答案(甄选3篇) 水车阅读答案(精选9篇)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优选6篇) 美术学期教学计划(汇集17篇) 喇叭花电话教案(汇编18篇) 关于名人故事的演讲稿(优质3篇)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说课稿(精选8篇) 导学案的使用(汇总8篇) 小鞋匠教案(优选3篇) 黄鹤楼送别教案(集锦18篇) 饮食安全班会教案(必备4篇) 小小的书橱教案(甄选7篇) 九九重阳节教案(合集20篇) 老舍故事(合集4篇) 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优质6篇) 一语英雄阅读答案(热门4篇) 有趣的儿童故事(精品18篇) 校园是我家主题班会(汇集8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赏析(汇总3篇) 家风家训主题班会(汇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