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定远 镇远 是中国自制的吗

首页

定远 镇远 是中国自制的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04 01:30:00
  •   定远级铁甲舰是中国清朝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Stettiner Vulcan AG)制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Ironclad)。定远级铁甲舰有两艘,分别为定远号及镇远号,二舰于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而定远则同时为北洋水师旗舰。
      排水量7,000吨的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至14吋,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
    定远、镇远二舰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二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海战内日军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极多,但因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未失去战斗力。
      后来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以自保,定远被突入港内的日军鱼雷艇击中,被迫搁浅。最后被陆上由日军占领的炮台击中后自沉。而镇远则因触礁受损,最后投降编入日本海军。
    建造经过
    1874年爆发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
      事件引起清朝朝野的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加快建设海军。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当中北洋舰队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负责守卫京师,故此获得优先集全力建造。北洋海军最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购舰,1879年起先后购入六艘排水量400吨、配有一门11吋口径主炮的炮舰,即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及镇边。
      这些炮舰为木船外包钢壳,称之为“蚊子船”;可作近岸防御但不具远洋作战能力。之后李鸿章再向英国购入排水量为1,350吨,10吋口径主炮2门的巡洋舰两艘,即为超勇及扬威,两舰于1881年年中完工并于年底驶回中国服役。
    在超勇及扬威在建造的同时,李鸿章在1880年3月31日奏准购买两艘铁甲舰。
      同年中,派徐建寅、李凤苞到英国及德国,考察海军以及购舰。徐、李在德国参观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及其制造的萨克森级(Sachsen class)铁甲舰,与及克虏伯公司(Krupp)及其火炮。在英国,二人则参观阿姆斯特朗及其最新之“英弗来息白”(Inflexible)铁甲舰。
      最后决定由位于德国坦特伯雷度(Stettin)的伏尔铿建造两艘集萨克森级及英弗来息白之长处的铁甲舰,舰上采用克虏伯火炮。铁甲舰的设计及技术均为当时最先进的。定远级的装甲布置类似英弗来息白的设计,厚达12英寸的装甲成碉堡式,集中在船身中部,保护机械、主炮及弹药库,而非分散在水缐之上。
      其吨位亦是远东第一,号称“远东第一舰”。1881年正式签署合约,每舰造价为620万马克。清政府吸收之前经验,派刘步蟾、魏瀚等熟识海军者到德国船厂监工。两艘战舰由李鸿章亲自名为“定远”、“镇远”。同年12月22日,“定远”号下水,次年镇远下水。
      
    定远及镇远本应在1884年完工交货。但1883年年底中法战争爆发,德国作为中立国,据国际惯例暂停交货。1885年中法签订和约,德国方才于7月履约付货。定远及镇远由德国水兵驾驶,悬挂德国商船旗,经苏伊士运河、新加坡、香港,于10月抵达天津大沽。
      10月29日,定远升起龙旗,正式成为大清海军舰只,北洋舰队旗舰。
    服役纪录
    定远、镇远在北洋舰队成军后曾出访邻国。1886年7月,定远及镇远等六舰出访朝鲜元山。8月,先后到访俄国海参崴,日本东京及长崎。
      定远及镇远两艘当时远东最大及最先进的战舰到日本,一度引起日本朝野的震撼;但是据说东乡平八郎上定远号参观后,发现清兵竟然在主炮上晾裤,故此断定中国海军虽有巨舰亦不足为惧。13及15日,大清海军上岸水兵与日本人发生冲突,多名水兵及日人死伤。这一事件后来通过外交途径得到了解决。
      
    甲午战争
    1894年,定远号作为北洋舰队旗舰,带领十多艘战舰参加9月17日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上的遭遇决战。当日下午12时50分,由定远先向日舰开炮。定远的管带(舰长)为刘步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亦在舰上。
      不幸地,在战事开始时定远的一次主炮齐发中,其舰桥突然断裂(真正原因众说不一,可能是设计的问题,有指是日久失修,亦有指可能其实是定远中弹),丁汝昌身负重伤,旗舰亦不能挂旗指挥各舰。而镇远的管带(舰长)为林泰曾。战事一直由中午持续至下午5时,期间定远、镇远一直坚持作战,是战斗的主力;曾以主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一说为定远所击中),使其弹药库起火退出战斗。
      定远中弹多达159发,舰上17人死38人受伤,前甲板更曾发生大火。镇远中弹更多达220发,舰上13人死28人受伤。但二舰因其装甲坚厚,并无致命损伤,一路亦未失作战能力。不过由于定远及镇远二舰火炮射速太低(原本用作更换主炮的经费被皇室转作修建颐和园等其它用途),弹药亦不足;在下午战事完结时,镇远主炮炮弹只馀25发,副炮更全部打完,在战事中未有发挥更大的威力。
      而黄海战役亦以北洋水师损失五艘战舰、日方五舰重创而结束。
    黄海战役后,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不再轻出。11月14日,镇远在进入海港时舰底触礁,以木料作紧急修护。由于清军的船坞所在的旅顺已被日军占领,无法修复出海再战,北洋舰队实力大减。
      管带林泰曾在触礁后次日引咎自尽,镇远由原帮带杨用霖接任。
    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左舷。清军将定远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
      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镇远与北洋舰队其它残馀舰只投降。
    后续
    定远的部份残骸后来由日本于1896年打捞。其舵轮后来被一名居住日本长崎的英国人作为咖啡桌,至今仍在日本。
       2005年,中国制造了定远舰的一比一复制品,停放在威海作为博物馆展品的一部份。
    甲午战争后,日本接收镇远为战利品,于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被日本海军接收。西京丸号特设巡洋舰将其拖至旅顺维修,恢复自航能力后,于7月4日离开旅顺,前往日本。
      此后镇远作为在日本舰队内服役,仍名为镇远,级别列为“第一种军舰”。1898年改列为二等战列舰。
    1904年2月6日日俄战争爆发后,镇远随日本联合舰队第五舰队参加朝鲜海峡警备作战和旅顺口封锁作战,并参加了黄海海战。改为一等海防舰,并参加日俄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1905年5月27日至5月28日参加对马海战。1911年4月1日退役,改作靶船。次年出售,作废铁拆解。出售所得费用被用来修建江田岛海军兵学校的大礼堂。部份零件如船锚、锚链、炮弹被搬至东京上野公园内展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民政府向日本政府索回原属镇远的遗物,于1947年5月18日从日本运抵中国上海。
      现在在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内展出。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量7335吨
    尺寸(长/宽/吃水):298。5呎/64呎/19。6呎
    动力:8个锅炉,两台三气缸往复式蒸气机(定远:6,200匹马力;镇远:7,200匹马力)。
      双螺旋桨推进,最大载煤量1000吨
    航速:定远:14。5节;镇远:15。4节
    武备:4门305毫米(12。2吋)/25倍径主炮,分于两座水压动力炮塔内;2门150毫米(6吋)副炮;8门37毫米转管式机炮;三支鱼雷发射管;另搭载三艘鱼雷艇。
      
    装甲:炮台与炮塔:14吋,舷侧:12吋,舰桥:8吋;甲板:3吋。装甲总重1461吨。
    舰员:329-363人。

    l***

    2018-11-04 01:30: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