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里程碑是怎么来的?

首页

里程碑是怎么来的?

里程碑是怎么来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16 12:25:11
  •   
    中国的里程碑可以上溯至汉朝。最早的 里程碑用泥土堆成,名叫“堠”。人们于大路 旁每隔一里即设置一个这样的小土堆,易于识认。但这种小土堆经不住雨水的冲刷,常
    常颓毁,不得不重新修复,十分麻烦。南北朝 的周文帝时,韦孝宽出任雍州刺史,有鉴于堠 易遭毁坏的弊病,便命令雍州境内一律用槐 树代替堠。
      这样,既免除了修复之苦,又使行 人得以遮阴避雨,的确是一种改进。周文帝 的皇后得知韦孝宽这一举措后大为赞赏,立 刻建议在全国推广,并就此颁布敕令:道路两 边一律每一里种一棵槐树。十里种两棵,百 里种五棵。自此以后,周朝境内道路两边的 标志都整齐划一,十分明确。
      后人将这种里 程碑称为堠槐。 树木做里程碑也并非十全十美,树大招 风,又常被人砍去做柴薪。而且北周仅统治 中国北方20余年,既未统一全中国,立国时 间也短,植堠槐的政令实行的时间、地域就都 有限,因此,至隋唐时期便又被原先的堠所代 替。
      
      这一时期设置的堠分为单双两种,五里 单堠,十里双堠。韩愈《路傍堠》诗:“堆堆路 傍堠,一双复一只”就是其真实写照。宋朝时 堠又有了发展,南宋人徐照诗:“堠碣苔侵字, 鱼塘水过栏”(《途中诗》),碣是一种圆形的 石碑,可见此时已用石做里程碑了,这已与当 代的里程碑十分接近了。

    郭***

    2016-07-16 12:25:1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