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正常吗?宝宝的腿有点向内弯曲?

宝宝的腿有点向内弯曲,正常吗? 宝宝快5个月了,差不多18斤的样子.最近发现他的腿有点向内弯曲,象是"O"型腿.不知道是长胖的缘故还是怎么的??
高*** | 2016-05-07 14:03:42

全部答案(共4个回答)

    2016-05-07 14:03:42
  • 正常人的双侧下肢外观基本应是直的,当两侧踝关节内侧并拢时,双侧膝盖也应该能够靠拢。当双侧膝盖之间的距离在2厘米以上,就可以称做为"O形腿"或叫"膝内翻",民间俗称"罗圈腿"。"O形腿"常见于2-6岁的儿童,表现为双下肢不直或弯曲,脚跟并拢时两膝间的间隔较大,使人感到小腿过于弯曲,走路的时候双脚呈内八字。   原因:   * 新生儿及小婴儿的轻、中度"O"形腿的病因,可能与胎儿在子宫内屈髋、屈膝位置...

    查看全部>>

    正常人的双侧下肢外观基本应是直的,当两侧踝关节内侧并拢时,双侧膝盖也应该能够靠拢。当双侧膝盖之间的距离在2厘米以上,就可以称做为"O形腿"或叫"膝内翻",民间俗称"罗圈腿"。"O形腿"常见于2-6岁的儿童,表现为双下肢不直或弯曲,脚跟并拢时两膝间的间隔较大,使人感到小腿过于弯曲,走路的时候双脚呈内八字。   原因:   * 新生儿及小婴儿的轻、中度"O"形腿的病因,可能与胎儿在子宫内屈髋、屈膝位置有关。此类"O形腿"大多数程度较轻,能自动纠正。   * 儿童时期的"O形腿",相当一部分是此期患"佝偻病"以后留下的后遗症,是由于缺钙而导致的骨质软化,因此也称为"软骨病"。这些"佝偻病"儿童开始学习走路时,由于双下肢负重,软化的骨质就会在力的作用下逐渐变形而形成"O形腿"。   * 其他一些疾病如患有先天性胫内翻、低磷抗D性佝偻病等,也可导致一部分儿童出现"O形腿"。   重在预防:   儿童时期的 "O形腿"关键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合理、足量的补钙。   首先,早期补钙尤其重要,而且应该早在母亲怀孕期间就应该进行补钙了,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妈妈在怀孕的时候,对钙的需要量大大增加,此期必须增加补钙量,以预防宝宝出生后患"先天性佝偻病"。   其次,合理、足量补钙的原则。补钙应该在儿童保健科医生或是儿童骨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由家长自行增减宝宝的补钙量。   防治措施:   a) 宝宝如为轻度的"O形腿",家长们其实不用太过忧虑!在宝宝长大后或者是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时,这种症状基本上会有所改善。   b) 平时要注意,不要让小宝宝养成双下肢跪坐的习惯。   c) 鼓励宝宝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或运动,以增加双下肢肌肉的力量和对钙质的吸收。大部分的小患者在上小学之后,双下肢的形态基本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   d) 饮食中多补充高钙质的食物如紫菜、奶酪、青豆、海带、鸡蛋啤⒑谥ヂ椤⑾浩ぁ⒋蠖埂4,恕⒑谀径取F绞惫睦Ρη谏固粢源俳浦实奈铡?lt;br>  专家提醒:如发现宝宝"O形腿"畸形比较严重,家长要警惕宝宝患有低磷抗D性佝偻病的可能,一定要前往儿童专科医院就诊。有一小部分儿童的"O形腿"畸形程度太严重,无法完全恢复正常时,一定要在儿童骨科医生的支持下进行纠正。方法有矫正鞋、矫正支架、手术等。
    周*** | 2016-05-07 14:03:42 157 54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3:42
  •   别担心,没事。   宝宝在妈妈肚中两腿一直是弯曲且分开的,他现在虽然出来了,但由于运动量不大所以还是习惯于微曲状。   尤其是胖宝宝肉肉都长在小腿的外侧,所以看起来好像O型,等他走路了以后就看不出来了。
    沈*** | 2016-05-07 14:03:42 141 57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3:42
  • 我家逗逗以前就这样,现在长长就直了。我也问过很多同事她们的孩子也有这种情况,大了就都直了。
    即*** | 2016-05-07 14:03:42 125 60 评论
    0/300
  • 2016-05-07 14:03:42
  • 正常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腿就是弯着的,这是正常的生理弯曲,等宝宝一岁左右会走路了,腿才会慢慢直起来。   所以,不要让宝宝过早走路,否则腿部力量不够,支撑不了全身的重量,腿就容易形成O型腿。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补钙。   再说了,要是宝宝一生下来就是大直腿,那才可怕呢。
    吴*** | 2016-05-07 14:03:42 157 5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