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找论文

首页

找论文

需要两篇论文.一:东西方建筑艺术比较.二:对中国古建筑的探讨.3000字左右.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02 22:01:30
      “超越东西方的设计”——浅谈东西方建筑艺术 
    发布时间:2001年10月08日21:59 来源:王剑 (东华大学艺术学院) 
     
     
    -- 王剑 (东华大学艺术学院) 
    一、东方和西方:历史的观点 
      过去,我们以文化圈区分世界时,常常轻率地使用东方、西方的简单的概念.东方和西方似乎是代表传统和现代的意味,东方的定义在明确之前,那样的偏见是自然形成的,至少产生近代化的国家和社会之间,我们西方为成功的发展模型,不只是物质的,以至价值体系都以为一个规范.可是从明确的地理角度来看,亚州、东方包括中华文明圈和印度文明圈以及阿拉伯文明圈。
      再从宗教和思想来看,以中国为中心再分为包括韩国、日本、越南的儒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及印度文化圈等等。有的学者进一步主张把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以色利也包括在内。更有甚者,有的学者主张把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混在的中央亚州或西亚州要不能称为"东西方",而是要称为"中洋"。
      可是我们说东方时,一般都是指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州,究其原因,对于我们的祖先末说,他们是不是习惯上以为中国就是"整个世界"? 人们都具有文化人类学的母语.不只是人们,从他们创出来的建筑物和物品也具有母体性。即是由于不同人类学的系统和气质以及人间价值、美的价值,创出互相不同的造形型式。
      从而,"超越东西方的设计"是指个体文化的特殊形式和内容由相互沟通产生的普遍型式和规则的进化形态。 二、东西方建筑的关系   不管东方西方,获得世界上成功的设计的共同点是统合植根于设计本身的自生文化的土壤和现实社会的经济要素,首先在本国成功后,再走向世界。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经济上不是第一主义者,反而有所关注艺术创造精神。有一个设计,为了成为世界的名品或者名胜古迹,首先其设计要在小范围获得成功,进一步经过获得人类能共有的审美意识和普遍价值的认同。设计者的想像力超出地域的价值、进一步形成整个世界的文化环境。
      地域的正体性的"不同"以及人类普通价值的"同一"是在同一个设计里融合而创造世界的"生活的方式"。   东方的建筑师和学者们探讨东方和西方建筑的关系问题时,通常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东方的建筑传统现在已经消失了,它与西方传统相互无关并已经被技术更先进的、更有效果和效率的西方建筑风格所取代。
      另外一种学术思想是虽然东方传统很大程度上被取代,但还是与西方风格有关。这个阵营的建筑师和学者支持两种风格的综合,是两种传统的混合产物 。       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观点都有所欠缺。现在经过多年的思考,我感觉应有另外一种观点;如果你欣赏那就是第三的分支。
      我想应有一种新的引导性的思维带领我们超越东方和西方的教条。我们所需的是"超越西方和东方的建筑"。它是完全超越了将两种传统对立起来的二元的观点。   如果我们广泛的来看东西方建筑的关系,首先看到的,印象中最深刻的不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是它们之间的缺乏关系。
      因为到目前为止的大部分历史记录将这两种传统都完全分离,而且处于不同的风格就象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这一直保持到16世纪。16世纪左右开始有所改变。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现代的种子开始萌芽。欧洲突然开始提倡关注外面的世界,结果接之而来的就是逐步建立起东西方的联系。
      尤其是文艺复兴的觉醒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的技术发展,以及新大陆的发现,西部欧洲建筑突飞猛进。   然而东方的情况是很不同的。它们是在经历了停滞后的并行和独立的发展,之后是与另外一种传统的重叠。所以东方的发展是由外力推动的而不是自然发生的过程。
       三、东西方建筑的比较分析 那么到底什么是东西方建筑的区别,它们的特性、特点是什么? 我相信至少有三种主要区别:   1)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区别是在制造空间的方法上。在西方,确立室内的空间,墙起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先通过墙确立空间,上面加顶就像一个盖子,只是一个覆盖物而已。
      在东方正好相反,屋顶是最重要的建立空间的因素。通过由柱子支撑的屋顶确立空间而后再填充墙。   2) 第二个区别在于空间本身的状态。西方世界强调的是积极空间,即发挥建筑物本身作用的内部空间。然而在东方主要强调的却是消极空间即建筑物周围的外部空间。
         3)  我所指出的第三个区别在于东方的基本建筑原则和风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西方的风格却得以进步。在东方,一种建筑风格只是简单的重复。而西方却越来越强调建筑物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个性,其结果就是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持续改变。 浅论:   今天,由于信息和通讯领域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东西、南北相互融合的时代。
      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到我们共存的事实。这是不可避免的,是基于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改变的"社会全球化"的结果。然而,在这样的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单一空间的今天,东方建筑应该怎样努力去取得成功呢?我相信借鉴西方或试图把两种传统混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此,我想是到了发掘一种创造性的方法来超越东西方概念的时候了。
      我们正越来越接近像一个大运动场一样的世界,然而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拥有单一的建筑。也就是说,可以表现我们时代的大门敞开着,通过超越单一文化和传统的兼而有之的表现形式得以实现。为了真正实现这样的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形式,我觉得挖掘我们遥远的过去获取体现我们文化特质的"DNA"是很必要的。
      所以,我们很应该理解和清楚的懂得一般建筑传统和世界文化的关系。如果明确了我们的根源,我们就会更近一步而不仅仅是混合两种传统来达到建立不局限于某一特殊文化的、新的形式的目的。这样的建筑回超越东西方的限制。假如我们可以成功,我们就可以表现出我们时代的特色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时代在历史长河中不朽。
       (作者Email: wangwangking2001@ ) 。

    1***

    2006-12-02 22:01:30

其他答案

    2006-12-04 15:12:05
  • 你好!你需要的论文这里有
    需要的话请到这里去找
      
    如果找不到
    可以找在线管理员索取 
    

    端***

    2006-12-04 15:12:05

  • 2006-12-01 12:40:46
  • 您好,我的朋友!
    我这里有您需要的论文
    只是发到这里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如果您需要的话请与我联系
    爱问的用户名就是我的QQ号码
    记得验证用“爱问” 
    

    4***

    2006-12-01 12:40:46

  • 2006-11-30 15:50:51
  •   首先。作者援引的东西太多。援引资料能否说明出处。 
    其次。含蓄和轻浮不能用在一处,中国建筑怎么轻浮了?怎么含蓄了?怎么能既轻浮又含蓄?轻浮不是一种外漏吗? 
    同样的说法用与对国外建筑的评论。 
    第三,中国封建社会怎么是超稳态的了?五代十国,春秋战国。
      外族入侵,农民起义,历史的断代导致我们中国没有真正的文脉代表。不要人云亦云好不好?! 第四,木构建筑几千年来仅存一数栋,这不是木构建筑的不足吗?学外建史说来仅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就有几千栋,更不要说还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法国的歌特建筑,宏扬民族精神先看轻客观事实好吗?玄秘?能用来形容建筑技术吗?这也叫科学?漫看中国卫星云图,只有中国内陆部分是黄色甚至赭石色,这难道仅仅是大跃进的恶果吗?中建史上说明代建宫殿已找不到可用之才,要到云南山区才能找到。
      这不是和用木材建筑有很大关系吗? 最后,楼主的一腔热情历历在目,但援引历史不要囫囵吞枣,看问题要深入剖析好吗?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思想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找找这里也行。

    独***

    2006-11-30 15:50: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教育/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