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结合社会群体和互动论的相关理论?

首页

结合社会群体和互动论的相关理论?

结合社会群体和互动论的相关理论,谈谈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初级群体的人际互动发生的变化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4-06-24 17:15:11
  •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劳动关系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政府及时找准自身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对劳动关系实行政府干预,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总结、借鉴中外政府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的劳动关系法律制度,加强政府的执法和监督力度,支持组建强有力的工会,将劳动者“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并对政府工作实施群众监督,这是今后政府在劳动关系领域应该着力履行的工作职责。
       社会群体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方式之一,而社会组织是比较高级的群体形式。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合群而居,以群体的形式生活着。人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群体.个人只有通过社会群体才能被纳入社会这个大体系中。 1、社会群体的涵义 社会群体,指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结合起来并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
      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 2、社会群体的本质 社会群体的本质在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即由规范、地位和角色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体系。 应当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群集合体都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如,剧场里的观众,公园里的游客,商场里的顾客等,他们虽然是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的一群人,但不是社会群体。
       同样一类人,他们之间如果不发生社会互动,不进行密切的社会交往,就不能称作社会群体。相反,如果同龄人之间、同职业的人之间发生了稳定的、相当密切的交往活动,产生了有别于其它类型人的社会共同体,这种统计学上的群体也就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社会群体具有如下特征: 1、经常性的社会互动 社会群体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的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成员间保持着经常性的互动关系。社会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彼此了解为纽带,并以一定的利益和感情关系为基础,转瞬即逝的互动不能形成社会群体,群体互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时间的交往。 2、相对稳定的成员关系 群体一旦形成,便有着相应的成员身份,这些身份便结成特定的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相当明确,另一则相对模糊。如家庭中的成员关系,便是相当明确的。家庭成员通常是由父母及子女组成,他们之间存在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都是明确的,不能随意混淆。在相对松散的群体中,也存在着成员身份。
      如有着相同爱好,并经常在一起活动的人,大家能够被此接受,而对于不认识的人则不愿意接受他们参加自己的活动。这就是成员身份的一种表现,在这种模糊的成员关系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确定,但是相对稳定。 3、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在群体最初形成的时候,可能只有简单的互相认同关系。
      随着群体的发展,往往会在内部形成稳定的交往方式,进而形成一定的公认的规范,用来协调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群体的功能得以实现。不论是简单的、非正规的通过互相信任、彼此接近形成的一些承诺,还是复杂的正规的规章制度,都是群体内部有一定行为规范的表现。 4、具有共同一致的群体意识 群体要求成员在群体活动中保持一致并以此与群体以外成员区分开来,这此独特的群体活动特征使成员能够明确区分群体内成员和群体外成员,并把本群体视为一个整体,形成一致的群体意识。
      具体说来,群体意识也就是一种群体归属感,就是成员认为自己属于某个群体。这种意识一旦建立起来,群体成员就与群体外的人有了明显的区别感,对群体有了相应的期望和归属意识。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一般说来,社会群体包括如下分类。 (一)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社会群体可以划分为初级群体积次级群体。
       初级群体.又称首届群体或基本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初级群体反映着人们员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即初级社会关系。 次级群体,又叫次属群体或间接群体,它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群体成员问的感情联系相对不如初级群体,面对面的互动有限。典型的次级群体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公司、政府机构、学校等。次级群体的规模可大可小,较小的次级群体,如一个科室、班组。在较大的次级群体中,总会出现一些较小的初级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群体等。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是根据群体的组织化、正规化程度来划分的。这种划分方法最早是由美国的梅约提出的。正式群体诸如现代社会的社会组织等,其成员的地位、角色和规范,以及权利、责任和义务都有明确的规定,并有相对固定的成员身份的群体,如企业、机关、学校等。
      正式群体的组织化、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 所谓非正式群体,主要是指社会组织内部的成员在日常互动中自发形成的人际关系系统。从形成的基础上来看、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六种类型: 1、友谊型 即以感情为基础而形成的亲密朋友群体。
      在友谊型群体中成员之间有诸多的共同点,彼此情投意合,成员感情投入较多。 2、同好型 即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如棋友等。在这些群体中,成员之间未必都是知心朋友。 3、利益型 即以共同的利益为纽带的群体,如在一个商场中,一群消费者感到商家有欺诈行为,就联合起来“讨说法”,如此形成的临时性群体是利益型的,非正式的。
      利益型群体可以是稳定的,例如美国国会以外的“院外集团”,他们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成员身份,属于非正式群体,又是共同利益促成的联合体。 4、信仰型 即以共同的理想、价值观、信仰为基础结成的非正式群体,如自发组织起来的学习小组。 上面的几种类型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来的,由于其出发点和划分标准不同,对于不同的群体的认识就应有所不同,不能简单认为非正式群体就是初级群体,正式群体就是次级群体。
      尽管它们有许多相同点,但不能等同。例如家庭,既属于初级群体,同时它又是非正式的;而许多利益型的次级群体,例如党派政治中的压力集团,是次级群体,但不是初级群体,对此要清楚地辨明。

    葶***

    2014-06-24 17:15:11

  • 2014-06-24 16:10:50
  • 社会转型期也是危险期。腐败,妄贪浮华,道德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普遍降低,已成为共识。

    E***

    2014-06-24 16:10: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其他社会话题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