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辨析文言文虚词“以”的意义是什么?

首页

辨析文言文虚词“以”的意义是什么?

辨析文言文虚词“以”的意义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4-27 18:54:05
  •   以
    (1)    介词
    ①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法 等,可译为“拿、用、凭着”等。如: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②    表示所处置的对象,可译为“把”。 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    表示时间,可译为“于、从”。
      如: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十二郎文》 ④ 表示处所,可译为“于、在、从”。如: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 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 于”。如: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 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⑥ 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依照、 根据”。如: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⑦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 “与”,可译为“和、跟”。如: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⑵连词 ① 表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 又、而且、并且”,或不译。
      如: 忽魂悸以魄动。《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 表承接关系或动作行为的手段,可 译为“而”,或不译。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③ 表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 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 “而、来、用来、以致”。
      如: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 表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 句前,可译为“因为”。如: 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论》 ⑤ 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可译为“而”,或不译。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3) 助词 ① 语气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 围,相当于“之”。如: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② 语气助词,在句中和句末起调整 音节或语气的作用。如: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4) 副词。
      通“已”,表已经。如: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5) 复音虚词。有“以是、是以”,弓丨 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因 此”。如: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

    刘***

    2016-04-27 18:54: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