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含义

首页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什么含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07 05:41:36
    这是佛家的唯心主义用语 
    是讲物质和精神的,这句话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宣扬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认为万事本就是无所谓有无的,在于你心,心有它就有,心无它就无,讲的就是要四大皆空
     
    参考上述网址

    t***

    2018-04-07 05:41:36

其他答案

    2018-04-07 10:41:36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段话出自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传世有七个中文译本,通常见到的是唐代玄装法师的译本。心经中的这句话,现在已经可以算作是汉语的经典了。对这句话有着各种各样的诠释。有些解说很玄,显得很高深莫测,似乎不成佛就不能了解其真意。
      另有些解释则指责这句话是佛学估弄玄虚,或者指责这是纯粹唯心主义世界观。这些解说,搞得常人不得门径,对佛学产生很多误解。 这句话不难,也不玄,更不是什莫纯粹“唯心主义”,它是佛陀关于存在的本质的说明。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觉器官所感知的一切存在,佛教称之为“色”相。
      佛陀认为,这个色相所代表的存在,其本质是“空”相。这个“空”,不是什莫都没有,而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而已。而且,佛陀认为,色相和空相其实是一个东西。所谓“妙空真有”,就是这个意思。 我的这句解释的话,也够“玄”的,和没有解释没有什莫两样。
      但是现代科学却给出了通俗真实的完美解释。大家都知道任何物体都是物质的构合体;构成这些物体的物质,其基本单位是各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的是一百多种基本元素的原子;这些原子则是质子、中子、电子的构合体;而质子、中子、电子则是更基本的粒子构合而成;现在公认最基本的粒子是一种取名为“夸克”的东西,好像光量子就是其中之一。
      量子力学的理论和实验都证明,夸克这东西具有波、粒二重性,也就是它有时候是以微粒的形式存在,有时候它会以波动的形式存在;当它以微粒形式存在时,它是物质实体,当它以波动形式存在时,它是能量;这个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统一和转换理论。物质实体形式的存在,是我们通常可以感知到的“色”相;能量形式的存在,就是我们通常不能感知到的“空”相。
      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这句话一点儿也不“玄”。这句话让人感到“玄妙”的,首先是2500年以前,佛陀对存在本质的认识,怎末能够如此深刻?其次是,上面科学对于这一句话的解释是不是就是这句话的全部?这两个问题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
       佛法无边啊。

    老***

    2018-04-07 10:41:36

  • 2018-04-07 09:41:36
  • 等同于,你是个活人,也是一个死人一样的概念。

    我***

    2018-04-07 09:41:36

  • 2018-04-07 07:41:36
  • 有,本来就生于无。
    相对的事物,就其本质来讲,都是一样的。
    故,有也就是无,无也就是有。善也就是恶,恶也就是善。来就是去,去自然也是来了``````
    这只不过是我们为他们取的一个假名而已。
    所以,最终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实在是不可说。
    一切尽在不言中。

    风***

    2018-04-07 07:41:36

  • 2018-04-07 06:41:36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色乃梦幻泡影。故不异于空也。
    空乃一真显露。故不异于色也。
    色有形相。凡有所相。皆是虚妄。终有坏期。故色即是空也。
    空性虚无。无形无声者也。道以虚无之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能生有色有声之天地万物。故空即是色也。
    世界上所见的一切物质,禅学上叫做“色”,色法都是依因缘条件而成的,色法不能单独存在,因此没有自性可得,这个不可得色即是空,所以色的当体是空,这就是“色即是空”的含义。空不是没有,虚空能包容一切万物,因此经上说:“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就是这个意思。
    

    苏***

    2018-04-07 06:41:36

  • 2018-04-07 05:41:36
  • 就是有认为万事本就是无所谓有无的,在于你心,心有它就有,心无它就无

    巴***

    2018-04-07 05:41:36

  • 2018-04-07 04:41:36
  •   佛教的“色即是空,空既是色”理论是佛教的一个相当完整和细致的思想体系。“色空理论”是关于自然层面上的理论,也是佛教宇宙观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佛教的这个理论是佛教理论体系的一个基石,如果没有他,佛教的其他理论就无法成立。 
    佛教认为,人的心(即意识)之外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这个世界包括人的肉体和自然界。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觉到,这就被称为“色”。那么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是由四大因素构成的。四大因素为“地、水、火、风”。四大因素由于因缘构成万物,又因为因缘复归和还原于四大因素。
      这种还原和复归被称为“空”。特别的,佛教认为,这个空色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一个循环结束,另一个循环开始,佛教称其为"轮回"。请注意这是佛教被认为是无神论的基本根据。 释迦牟尼佛认为这种由空到色,由色到空的轮回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任何进步的含义在里面。
      同时又可以推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空与色是等价的。没有任何区别。由此就又导出一个结论,真正具有实质意义的,就是实现"涅磐"。只有涅磐才有意义。实际上这就是佛教"色空"理论的基本意义和作用。 和西方哲学思想比较起来,佛教的色空理论与西方的自然社会发展进步论有根本性的区别。
      因为西方哲学对过程的发展也含有循环和重复的观念,但西方人认为这个循环和重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总是进步的。但释迦牟尼佛则认为这种循环和重复一点前进和发展的意义也没有。 总之,"色即是空,空既是色"的空色观是佛教独特的思辩,是佛教对宇宙的基本看法。
      也有的人们把佛教说的"色"解释为女色,那就对佛教的这个理论理解得太为简单。

    董***

    2018-04-07 04:41: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