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安纳线与安大线

首页

安纳线与安大线

最后到底什么结果?俄罗斯同意修那一条?现在中国从俄进口石油还靠火车运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2-05 23:26:24
      中俄油气资源合作前景:复杂心态下充满未知
     中俄是相邻的两个大国。近年来,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11月下旬,作为“中国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方在圣彼得堡举办了中国“地学年”,两国油气资源合作及油气资源资料交换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油气长期、稳定供应的需求,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实施、藉油气资源开发拉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意图等,是促成双方在油气领域合作拓展的关键因素。俄罗斯政府已经明确强调,对东方的能源出口是一个战略方向。
       俄罗斯把油气资源看做是民族复兴的战略保证,但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却心态复杂。中国与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合作未来仍将充满未知。 俄罗斯的能源牌 当前,俄罗斯不断加快其国内“门户清理”,将油气资源通过种种方式重新收到国家手中,此外,又在不露声色地以“能源外交”为资本,谋求并不断获得着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上马历程,便是其中最经典的案例。 1994年,俄罗斯推出中俄石油管道“安大线”(从俄安加尔斯克油田到中国大庆)方案,以便高效、安全、低廉地为中国输油。2002年11月27日,普京提出了修建从安加尔斯克通往远东纳霍德卡的石油出口管道建议,成为“安纳线”的始作俑者。
      从此,“安大线”与“安纳线”之争便愈演愈烈。2003年10月,由于涉嫌欺诈和逃税,作为“安大线”石油管道项目的主要供油公司、项目实施单位的尤科斯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安大线”方案戛然而止。 当人们正热望“安纳线”时,“安纳线”又旋即被否,全长4700公里的“泰纳线”(泰舍特到纳霍德卡)闪亮登场。
      2002年底,日本插手“安大线”,强力推销“安纳线”。 中日两国在石油管道问题上鹬蚌相争,均不断增加对俄的相关承诺。其实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政府以渔人姿态对此的拿捏态度。 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冲高,俄罗斯石油公司对目前向中国出口石油的价格日趋不满。
      声称俄中之间的能源合作应能满足双方利益,“如果经济利益即价格不到位,对华石油出口就不可能有重大推进。”接踵而至的是俄方宣布“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建设“进度缓慢”。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内外油气资源合作政策日趋收紧。对内,加强天然气巨头Gazprom等大型国有垄断企业在俄罗斯能源业主导地位,以法律形式授予Gazprom独家出口俄罗斯天然气的权利;对外,外国投资俄罗斯油气田的限制日趋严格。
      推测近期可能有新法律出台,以规定外国公司不能获得俄罗斯油气田的控股权,效益“边际型”小油气田仍归政府控制。政策趋紧的结果之一体现在萨哈林项目合作上,萨哈林-1号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埃克森-美孚公司原计划将该项目的产油销往国际市场,重点是中国,但被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拒绝,该项目的投资方须将所产油气全部销售在俄罗斯。
       丰富的油气资源是目前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的一张牌。“双头鹰”地跨欧亚,特殊的东正教情结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未来其在地缘政治上势必要兼顾东西。以往俄油气出口主要面向欧洲,不利于俄罗斯全球战略。近年来,俄一方面投入巨资建设新的面向欧洲的油气管道,一方面借亚太地区油气需求猛增实施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以摆脱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
      目前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是该国最具开发前景的油气区之一,而亚太地区油气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也使俄越来越重视开发东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中国等国蓬勃发展的经济,成为吸引俄罗斯向东方能源出口倾斜的主要动力。中、日、韩三国的能源需求量占东亚地区能源需求总量的98% 以上,都可成为俄罗斯油气出口的重要市场。
      对俄国人来说,开拓东亚市场可以在天然气销售方面减少对欧洲的依赖。在中俄天然气协议里,俄方承诺,中俄东西天然气管线都建成后,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将达到每年800亿立方米,接近其2006年出口欧洲量的一半。这样一个大客户加入到俄罗斯天然气市场的行列中,显然给俄罗斯操纵能源杠杆提供了更多选择。
      俄罗斯有意在天然气问题上打中国牌来制约欧洲。 但是,俄罗斯在打中国牌的时候也面临很多问题;多年来,世人仅仅是推测东西伯利亚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工作程度甚低,难资为证,储量前景不明,目前的地质勘探成果仍来自于前苏联时期。
      此外,随着资源开采程度不断加大,俄西西伯利亚石油开采程度已经达到45%。而东西伯利亚、季曼-伯朝拉北部等开发前景看好的新油区的开发速度缓慢,年开采量约为500万吨,仅占俄石油开采量的1%。同时,开发新油田需要巨额投资,但是俄国内投资能力不足缺乏稳定的投资法与政策,也限制了国外投资,后备油气田的开发严重滞后。
      俄罗斯东部如此的后备储量前景及生产能力,如何能在未来满足通往中国管道的原油输送?有资料显示,这也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建设一变再变、一延再延的原因之一。 另外,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部分俄罗斯人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持戒备心态。
      这充分体现在某些合作的细节上,其佐证之一便是油气合作的一路坎坷。中俄两国一个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一个则是力图摆脱急剧衰落势头的前洲际强国。能源已经成了俄罗斯最主要的收入之一,也成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在许多具体的问题上都将继续面临着利益取舍的考验。
      坐拥巨大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俄罗斯,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将越来越不容小觑。 中国如何应对? 中国要确立长远的目标和可行的手段,应将勘探、开发与运输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既保证了效益的最大化,也保障了中国能源供应的长期安全。中国人不缺乏勤劳、忍耐和创新精神,中国能源企业也不缺乏资金和技术,但是中国的大型能源公司应该少一些求稳、求全的想法,多一些开拓进取的精神。
      俄罗斯仍在复兴中,俄罗斯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形势还存在着许多变数,风险与机遇并存。 另外,中国要加强与中亚及日本等的油气资源合作。2005年年底中哈输油管道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这是哈萨克斯坦第一条不用经过俄国领土的石油外运管道,设计年输油能力2000万吨,震动了俄罗斯。
      2007年4月,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又达成为期30年的大宗天然气协议,土将比俄提前两年,从2009年起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使得俄罗斯不得不认真对待中俄油气合作。 总体来说,未来中俄间油气资源合作的前景的确是比较广阔的,但现实困难重重。
      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以及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到中国的数量、时间、出口方式等几个“尺度”思考,在石油、天然气仍是主要能源的时代,俄罗斯将很难达到中国的最低期盼,即出口到中国的油气量的增长幅度超出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超出这个判断,都是过度乐观的。
       。

    ****

    2008-02-05 23:26: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其他社会话题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