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公在后汉指什么

首页

三公在后汉指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3-08-12 22:00:00

    东汉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太尉执掌兵马,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到了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依然以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为三公。不过,在西汉时期,太尉并不常设,实际存在的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对于皇帝来说,显然不放心将兵权交给某一个大臣手中。到了汉武帝晚年,因为丞相权力过大,所以通过大司马大将军这一官职,以此来限制丞相的权力。

    三公在后汉指什么

    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三公是中国秦朝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以后多为虚职,地位上略低于宰相。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三公为古官名,其说法各异。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春秋公羊传》:“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则何以三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两相印证,三公是秦及秦以前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的称呼,辅佐天子。《礼记》:“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9]”“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言使能也。”又《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德韶者居之)“或说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地,是为三公”(才高者居之)或说“丞相主民、太尉主军、御史大夫主法”(德才兼备者居之)。

    据杜佑的《通典》记载:

    “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7]

    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6]

    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

    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魏、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皆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后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大唐因之。”

    在夏朝和商朝以前并没有三公这个职称的。

    周朝时候,“三公”是指:太师、太傅以及太保。[2]

    秦朝、西汉时候,改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西汉末至东汉初期演变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改为太尉、司徒、司空。

    后来,魏、晋、宋、齐、梁、陈等皆沿用以太尉、司徒、司空作为“三公”。

    到了北周,又改回原来周朝的称呼:仍以太师、太傅以及太保为“三公”。

    隋朝再次称“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

    唐朝时候就延续隋朝制度,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

    n***

    2023-08-12 22:00: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