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代筵与席的概念

首页

古代筵与席的概念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3-08-23 23:00:00

    席本义是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较早的字形像一张席子,上有编织的纹路。《孟子》:“捆屦织席以为食。”《说文》:“席,籍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筵本义是竹席。《说文》:“筵,竹席也。”

    汉晋之前没有椅子,人们就坐在地上。高贵一点儿的人坐时要在地上铺席,而后坐在席上,再讲究一点的在底席上还要铺小席,谓之重席。筵和席都是用竹篾、苇草等编织的方片物,区别在于筵长席短,筵粗糙,席精细,称着地铺设者为筵,铺在上面者为席。《周礼》:“初在地者一重即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所以,古时主要的坐具是筵和席,《诗经》中就有“肆筵设席”的说法。并以铺席多少来区分等级,表明地位。《礼记》:“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古代尊者有专席,设专席是尊敬、重视的表示。家庭中为长辈设专席,讲堂上为老师设专席,宫廷中为帝王和皇后设专席。专席是临时用时才摆出来的,所以重要人物参加名为“出席”,“出席”即摆出席来,表示某人要来。坐中最主要的那块席子称为“主席”,讲课人坐的那块席子叫“讲席”。因为饭菜是放在筵上的,筵引申指宴会,如:喜筵、寿筵、筵席等。再后来引申出一系列的词语:“席位”、“入席”。

    再有,身份相同的人才能共坐一席,否则为非礼。《史记·田叔列传》:“任安、田仁俱为卫将军舍人,过平阳公主家,令二人与骑奴同坐而食。此二子拔刀断席而坐。”“断席”即不与骑奴同席。

    古代筵与席的概念

    筵和席都是用竹篾、苇草等编织的方片物,区别在于筵长席短,筵粗糙,席精细,称着地铺设者为筵,铺在上面者为席。

    “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 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新***

    2023-08-23 23:00: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