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宋代后妃得谥礼仪

首页

宋代后妃得谥礼仪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3-08-13 01:00:00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大长公主是皇帝的姑姑。姊妹曰长公主,仪比诸侯王。帝女曰公主,仪比列侯。

    公主不是很复杂。

    皇子也只有太子和皇子之分。

    宫女

    正三品:掌事嬷嬷(管理所有宫里大事,负责分发俸禄,分配宫女等)

    从三品:御前尚义(皇帝贴身宫女)

    正四品:礼教司仪(教导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宫女)

    从四品:风仪女官(太后,太妃,皇后或侧皇后贴身宫女)(每个主子1名)

    正五品:尊等宫女(从六品『含』以上妃嫔的贴身侍女。)(每个主子1名)

    从五品:各宫主管(每个宫里的主管宫女,可监督其他宫女)(每个宫1名)

    正六品:御花圃,佛堂等其他宫殿里的主管宫女

    从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错的宫女)

    正七品:冷宫主管(分配冷宫里的食物,衣裳)

    从七品:一等宫女(端茶倒水等轻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正八品:二等宫女(做饭煎药等不轻不重的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八品:三等宫女(烧煤守夜等重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正九品:打扫道路和每晚巡视的宫女

    从九品:冷宫宫女(1位妃嫔1名)

    正十品:浣衣局里的宫女

    从五品以上可以称姑姑

    汉朝时宦官可以担任的职务从高到低有:

    中常侍:千石,后增至比二千石

    黄门侍郎:六百石

    小黄门:六百石

    黄门令:六百石

    中黄门冗从仆射:六百石

    掖庭令:六百石

    永巷令:六百石

    御府令:六百石

    祠祀令:六百石

    钩盾令:六百石

    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四百石

    永安丞:三百石

    中黄门:比百石,后增到比三百石

    宋代后妃得谥礼仪

    谥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历代王朝统治的重要工具。

    谥法产生于西周,创立之初,纯粹是为尊祖敬宗、神化先人,春秋战国之际,谥号被赋予褒贬功能。

    先秦时期,皇帝谥号与其生前行为大致相符,汉代以后由于儒家为君父讳恶思想的渗入,皇帝的谥号大多为美谥。

    西周至唐前期皇帝谥号字数较少,唐后期逐渐增多。

    后妃谥号产生于先秦,大多冠于帝谥。

    唐以前后妃谥号一两字兼用,唐玄宗时期开启后妃四字谥号先例,后妃的谥号也大都为美谥。

    宋代皇帝及后妃得谥有一定的程序和礼仪规范。

    得谥程序大体上是大臣议谥,命令官员撰写谥册宝,请谥号,奉谥册宝于灵座等四个步骤,表明皇帝及后妃得谥程序在宋代逐渐成熟。

    皇帝及后妃得谥的礼仪比较规范,但也非常繁琐,这是维护皇家尊严必不可少的环节。

    宋代继承唐代为先帝增谥之风,除宋钦宗、宋度宗谥号没有增加外,其他得谥皇帝的谥号都有增加现象,有时还出现更改。

    宋真宗时期揭开了为先帝增谥的序幕,被宋代历朝所沿用,宋徽宗时期多次为先帝增改谥号,反映了宋真宗、宋徽宗崇尚虚名,不求实际的作风态度。

    后妃由于不干涉政事,谥号只是出现更改现象,目的是为了从于帝谥。

    宋代严格规定皇帝及后妃谥号册宝的材质、尺寸大小和内容,但得谥对象的不同,内容也会有差异。

    宋代皇帝及后妃谥号用字有一定规律可循。

    字数上,皇帝的初谥为六字,一般由嗣帝为其奉上,举行祭祀活动时,为其增加谥号,至十六字为止。

    但宋神宗谥号增至二十字,是宋代谥法史上的异典。

    后妃的谥号字数一般为两字,但垂帘听政的太后谥号为四字。

    用字上,皇帝谥号中一般都含有文、武、德、功、孝五字,反映出大臣对皇帝的期许,同时也映射出统治者所倡导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

    后妃的谥号与其个人的品行、天资、性格、爱好、才能等有关,反映出中国古代对妇女的最高道德要求。宋代皇帝及后妃谥号的发展变化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皇帝及后妃谥号制度成为统治者区别尊卑、维护等级的工具,惩恶劝善、维护礼教的手段,尊崇祖宗、表达孝敬的方式,神化皇帝、维护皇权的武器,因此皇帝及后妃谥号制度是宋政府进行政治统治的需要,是统治阶级的必然产物。

    宋代皇帝及后妃谥号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被同时代的少数民族及后代所继承,因此在中国古代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王***

    2023-08-13 01:00: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