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青铜“包浆”?

首页

什么是青铜“包浆”?

什么是青铜“包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13 11:12:33
  •   
    对于青铜器而言,包浆专指古铜器锈蚀层下面的青铜“地子”,南方称为“皮
    这里还要区分“生坑”器、“熟坑”器的地子,旧时古董商专指对古铜的称谓。 “熟坑”指未曾埋入地下的传世铜器,历代相传,它的表面氧化层是历经千百年自然形成。多为黑褐色或枣红、紫褐色地子,俗称“古铜色”。
      色泽并不单一,局部散斑状呈有朱砂斑、蓝绿色等贴骨锈斑。 而“生坑”所指发掘出土的青铜器,表层多为铜的浅绿色的盐类锈斑,是深埋地下千年以上,一层层逐渐生成的。附着的地子一般底层为氧化铜,第二层多为红 褐色氧化亚铜,间或黑褐、绿色交错,第三层为深或浅绿色及黑、靛蓝等色碱式碳酸铜、硫酸铜、硫化亚铜、硫化铜等,第四层为多种锈蚀物与硬结或钙化的土锈层。
      但是,青铜器的合金成分、矿化程度与埋藏环境不同,表面产生的锈斑不一样,铜镑层次错综复杂,色泽是相当丰富的。 “包浆”是鉴定古器物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在鉴定青铜器时,首先观察的是器表皮壳层,即“包浆”与锈斑,这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看惯了真器,在替朋友看铜器的时候,只要细看,第一感觉是色浮,心中先定了谱,“包浆”没有根,即没有沁入器骨成熟的润质感。
      
      再从其他方面观察找破绽。现在的髙仿品,采用了很多高新技术手法,作器纹饰等确实精良,加之用化学方法逐层作锈,然后埋入土中过上三五年后挖出,层锈色泽自然逼真,一般业内人也很难辨别真伪。但是,这种急功近利之作,地子是没有根的。而长期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员,鉴别真伪的独到之处,是用自己看惯了地子、锈斑质感,凭深深烙印在脑海中的直觉,去辨别观察真伪的。

    曹***

    2016-09-13 11:12:3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