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网络互助保险平台大家有了解吗?

首页 >
商业/理财
保险

网络互助保险平台大家有了解吗?

网络互助保险平台大家有了解吗?

全部答案

    2018-04-07 17:44:25
  •   网络互助,其实是国外的互助保险(或者叫相互保险)在国内的一个变体。它继承了互助保险的一些模式的特点,比如组织形式、管理办法,也根据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和当前的监管环境做了一些变更。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互助保险,第二是网络互助。
      互助保险,是一群有共同要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的人自愿组织起来,定义好风险补偿的规则,预交风险补偿分摊资金,从而保障每一个参与者的风险损失。这是现代保险的最初形式,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面临巨大劳动风险却无法得到补偿的工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互助社,进而逐步演变成相互保险公司的形式。
      相比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像平安保险、中国人寿、安邦保险这样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互助保险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是投保人即股东,对公司拥有所有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所支付的保费要全部用于风险保障,保费资金所产生的收益也贵全体投保人所有。第二是同类人群的同质风险保障,因为有共同点,所以投保人相互之间更容易信任,对于互助保险组织或者公司的忠诚度也更高,愿意长期参与。
      另一方面,对于商业保险因为不赚钱或风险难以预测的风险,像高风险人群(比如大厦清洁工,俗称蜘蛛人),或者不固定的风险(比如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而在互助保险模式下,只要全体会员认可,定好规则,就可以运转了。所以说,互助保险不仅是一种靠谱的保障模式,而且对于股份制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体系)还能形成有益的补充,覆盖一些特殊的的保障需求。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互助保险历经400多年的变迁,依然在全球保险市场占有27%的份额,能覆盖将近10亿用户的原因。而其中的佼佼者,像日本最大的寿险公司“日本生命相互保险株式会社”,长期稳居日本寿险公司的第一位,其资金规模是日本最大的商业寿险公司“三井生命”的三倍之多,同时还掌管日本的养老金发放。
      可见相互保险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重要性。而网络互助,是互助保险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当前特殊的监管环境下的一个变体,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虽然保监会在去年已经发布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各种规定基本是按照国外的相互保险模式来定的。但牌照迟迟没有发。
      而国内的一些先行者又担心错过机会,所以经过改良,以网络互助的名义开始探索。除了没有牌照,没有注册保险公司之外,他们的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面向大众,而不是同类人群。这样扩大了用户群体,有利于快速积攒用户,但失去了同类人群的特点;第二:不预收费,或者小额预收费,而不是按照精算模型按年缴费。
      这样降低了获客门槛,但拉来的用户的后续付费意愿和留存率会降低;第三:保障标的以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为主,这两个是相对比较标准化的,有利于互助平台做风控。但还没有发挥出互助保险保障灵活的特点。对于中国的保险用户来说,不妨选择一两家网络互助平台,作为自己保险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选择的时候主要考虑一下几个点:1。运营公司的初衷和实力,是由有意愿和有能力持续经营下去?2。产品的设计,保障是否充足,会员权益是否公平?3。风险把控的能力,是否存在明显的骗保或者带病入保而无法甄别?4。运营的透明度,是否能及时、真实的公示资金、互助事件等信息?虽然大部分网络互助现在还在起步阶段,也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依然非常看好互助保险在中国的发展。
      目前国内出现以区块链技术(同心互助平台)来解决网络互助存在的众多问题,利用区块链通过区块链以及大数据技术,消除传统网络互助模式的缺陷,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新型网络互助平台。区块链的技术特性决定同心互助具有三大特点:首先,所有资金流向是公开透明的,无法伪造和篡改,每个用户都可以行使监督的权利。
      
      其次,所有资金的划转只能按照公开的智能合约执行,无法人为挪用及干预。最后,每个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都将高度加密,其他人无法查阅。基于以上三点,传统网络互助模式存在的质疑一一得到解决。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出单的真实性,同心互助在监督机制上新建了“陪审团”制度,组成了有律师、医生、法官、警察等公职人员在内的专业鉴别体系,保证每一单赔付的真实可靠,彻底消除了传统网络互助最中令人诟病的缺陷。

类似问题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