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探寻彗星活动的周期是怎样的?

首页

探寻彗星活动的周期是怎样的?

探寻彗星活动的周期是怎样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02 11:28:40
  •   
    据说在1682年的一天夜里,突然有一颗明亮的大彗星划过欧洲的夜空。许多人被这一奇 特的自然现象吓坏了,以为世界末日就要来到,每天心惊胆战地过日子。当时英国有一位天 文学家也看到了这颗彗星,他就是哈雷,当然他没有像世人那样惊慌失措。
    哈雷从小就对天文现象感兴趣,他曾亲眼目睹过1664年和1665年出现的彗星。
      当时的 人都十分迷信,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两颗彗星的出现是不祥之兆,因为当年欧洲发生了黑死病 瘟疫和伦敦大火。在父亲的帮助下,哈雷自己买了一架望远镜来观测天象。17岁时,他进入 牛津大学王后学院学习。入学的第二年,哈雷就写信给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皇家天文学家 弗兰提斯德,指出了他绘制的木星图和土星图中的计算错误。
      弗兰提斯德并没有不高兴,而 是虚心接受了哈雷的观测记录。哈雷20岁的时候,依靠印度公司的资助前往圣勒拿岛,他在 那里建立了南半球第一座天文台。通过长时间的观测,他编制出了第一个包含341颗南天恒 星黄道坐标的南天星表。 哈雷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他不仅勤于观测,而且还善于思考,这些良好品质为他后来 研究彗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当年曾不辞辛苦地研究火星运动,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 律。这件事给了哈雷很大启发。他想,既然行星都按照一定的轨道有规律地运行,那么,彗 星运行是否也有什么轨道呢?其中是不是也有某种规律性呢? 一想到这些,哈雷就决心解开 这个难题。
      他花了大量时间搜集有关彗星出现的历史记载,并且编制了一张表,把彗星出现 的时间、运行路线和在天空中的位置详细地列在表中。由于种种原因,搜集到的资料都很不 完整,所以哈雷对每一颗星的记录都要加以整理计算,以便分析研究。 经过反复地计算分析,哈雷发现1682年的彗星的轨道很像1607年、1531年出现的彗星 的轨道,而且前后出现的时间间隔也比较接近,大约都是76年。
      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分析,认 为这3颗彗星很可能是同一颗彗星在不同时间里出现了 3次。1704年,哈雷升任为牛津大学 教授,第二年他就发表了《彗星天文学论说》,书中详细记述了 1337〜1698年间天文学家观 测到的24颗彗星及其轨道。他在书中指出1531年、1607年、1682年出现的3颗大彗星的轨 道十分相似,由此推断它们是同一颗彗星每隔75〜76年飞临地球一次。
      他甚至预言:1758年 底或1759年初这颗彗星将再度回归近日点。令人遗憾的是,哈雷没有等到亲眼目睹这一天文 奇观。1742年,哈雷病逝于格林尼治,享年86岁。 哈雷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研究事业还在继续,哈雷彗星开始向世人展示它的秘密。 1743年,一位名叫克雷洛的法国数学家根据哈雷的预言,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一步计 算了遥远的木星和土星对这颗彗星的引力效应。
      最后他得出结论,说该彗星届时会在土星和 木星的引力作用下,稍微偏离原来的轨道,这样它回归时出现的时间要迟于哈雷原先预测的 时间:它很有可能是在H59年4月出现。 1759年3月,这颗人们期待已久的明亮的大彗星终于如期而至。它比哈雷所预报的时间 晚了一些。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可靠性也再一次得到有力证明。后人为了纪念哈雷在彗星轨 道计算方面的伟大贡献, 就把这颗彗星以他的名字 命名。 彗星的中心部分是彗 核,呈固体状,构成彗核 的冰冻团块、尘埃在彗星 绕太阳运动时都有一部分 物质会损失掉。
      因为在彗 星高速行进中,从彗核蒸 发出来的气体、尘埃等被 吹离彗核,进入到行星际 空间。这样一来,彗星总 有一天也会“寿终正寝”。 彗核中所有的尘埃、气体 一次次地蒸发,彗核的结 构越来越松散,直到有一 天它支离破碎,整个地被 瓦解,彗星的生命也就终 结了。
       彗星的外观很庞大,其实它徒有其表,它的密度极小,整个就是“虚空”的。据说1000 亿颗彗星的质量合起来才等于地球的质量,由此可见,它是多么“轻”了。彗核瓦解崩溃后, 一部分物质可能成为很小的小行星;另一部分物质变成流星群,游荡在太阳系中。
      观测表明, 地球上常见的流星雨现象和彗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彗星经常游荡在远离太阳的太空 中,太阳很少影响到它的活动,许多早期太阳系的信息都保留在它身上,因此彗星在研究天 体演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最早观测到哈雷彗星。
      中国有一部古书名叫《春秋》,里面清楚地记 载着,鲁文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里的“星孛”就 是指哈雷彗星。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第一次确切文字记载。中国的另一部史书——西 汉的《淮南子》中也有对哈雷彗星的文字记载:“武王伐纣……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中 国现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经过推算指出,自公元前240年起,中国的史书记载了每次 哈雷彗星的出现,无论是次数还是详细程度,在世界上都是最完备的。 哈雷彗星最近的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现在历史已经跨进了 21世纪,我们期待着哈雷 彗星再次回归。
       。

    王***

    2016-07-02 11:28:4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