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产生躁动的全麻药理作用有哪些?

产生躁动的全麻药理作用有哪些?
自*** | 2017-03-08 10:51:38

好评回答

2017-03-08 11:20:38
V*** |2017-03-08 11:20:38 65 6 评论
虽全身性麻醉药均作用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但对高级中枢神经不同的 功能位点其抑制程度不一。因此,全麻术毕高级中枢神经不同位点功能恢复的时间也不尽相 同,即作用于脑功能不同位点的全麻药完全代谢消除速率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当全麻药对高 级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有所恢复,但部分全麻药的残余作用使大脑皮 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的生理功能仍未全部复原,皮层指令与运动效应分 离,...

查看全部>>

虽全身性麻醉药均作用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但对高级中枢神经不同的 功能位点其抑制程度不一。因此,全麻术毕高级中枢神经不同位点功能恢复的时间也不尽相 同,即作用于脑功能不同位点的全麻药完全代谢消除速率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当全麻药对高 级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基本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有所恢复,但部分全麻药的残余作用使大脑皮 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的生理功能仍未全部复原,皮层指令与运动效应分 离,从而影响患者对自身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所以,部分患者可出现烦躁或躁动。麻醉药物作用所致全麻术后躁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全麻药对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正常情况下,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氨基酸类神 经递质(如谷氨酸及门冬氨酸)与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如GABA和甘氨酸)处于相对动态 平衡。而大多全麻药既可与GABA+受体上的一些特殊位点相结合,又可对NMDA(N-甲基-D- 门冬氨酸)受体通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全麻药对两者的影响难以平衡,故全麻术后部分 患者易引起躁动。如静脉全麻药丙泊酚,既可通过调节钠离子门控通道产生广泛的NMDA受 体的抑制,又可作用于GABAa受体及甘氨酸受体,从而全麻术后两者神经递质可能会出现暂 时性失衡。因此,觉醒激活系统与觉醒抑制系统两者各自的神经递质出现暂时或一过性紊乱, 从而导致患者也出现一过性或暂时性意识恢复障碍(注:临床上即使单纯应用丙泊酚一种全 麻药,也可出现全麻术后躁动,笔者曾遇到两例)。2.全麻药残余作用对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全麻术毕恢复初期,虽体内大部分全麻 药已基本代谢、消除,且对高级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也大部分消失,但部分全麻药的微弱残余 作用或代谢产物致使大脑皮层与觉醒激活系统的生理功能活动仍未全部复原,皮层指令与运 动支配相悖。加之意识未能真正完全恢复,故不能正常思维,致使难以正确识别与判断自身及 周围事物,当机体感受到不良刺激时很容易诱发躁动或反抗,且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作 用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全麻药物全部代谢消除,患者意识才能真正的恢复或全部恢复,躁动也就不再发生。3•全麻药作用于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位点恢复不同步不同的全麻药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与脑干网状结构等)的位点(靶点)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全麻药对高级中枢 神经的不同位点的抑制程度也存在差异。此外,即使应用一种全麻药,该全麻药也往往同时作 用于不同位点,术毕高级中枢神经系统不同位点的功能恢复的时间也不尽一致,即高级中枢神 经被抑制的所有位点未能同步恢复。因此,全麻术后患者出现意识恢复失调,导致出现一过 性、暂时性的意识障碍(如思维模糊、记忆不清、谵妄等)和行为异常(如反复躁动)。产生全麻术后躁动的机制与全麻药理作用两者互为关系,两者为“本”,而 各种促发因素则是“标”,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取的治“标”处理。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