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国超难问题.请三国学者前来作答.

首页

三国超难问题.请三国学者前来作答.

官渡之战后,袁绍战败,其谋士沮授被俘.可无论曹操如何劝降,沮授都不投降,反而一再"谋还袁氏".有的史书说.沮授是因为家眷都在袁绍那里,才不肯投降曹操,我觉得其另有隐情.我的问题是:沮授不肯投降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请大家不吝赐教.最好回答的详尽一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7-30 19:55:47
          先举一个简单都知道的道理,吕布的手下高顺,他在临死以前是多么的鄙视吕布。可是他最后为什么还是没有投降,而是默默不语的引颈受戮?这和沮授的道理是一样的,当然家人也是原因的一种(古人的心理都是很顾家的,看看马超就知道了),不过忠臣不事二主这句话在当时就是烙印深深的克在大部分士人的心中,这就是好多人在择主之前都十分慎重的事情,他们一旦选择了主公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这也是鲁肃一开始没有去找孙权,宁可去找一个没有名气的郑宝。 但是那个暂且不论,就说沮授的行为代表了大部分士人的行为,并且袁绍的家庭不用介绍,大家应该都清楚,满朝文武都是他们家的学生,沮授这么做其实是在做出表率,不要因为本初的一次失败就要叛变。
      但是那个白痴袁绍会理睬他吗?不会!这就使沮授的悲哀。 所以沮授不投降的原因我认为是三个并发症:1、忠字当胸;2、带头表率;3、家人在北。 这是个人意见,所以请大家多多指正,但是不要人身攻击,俺脸皮薄。

    y***

    2007-07-30 19:55:47

其他答案

    2007-08-03 16:20:28
  • 郭嘉评价沮授,刚而犯上,从其言行来看,果然如此,这样的人,性格刚烈,正直,敢于犯颜直谏,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后世小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故有妄言。

    1***

    2007-08-03 16:20:28

  • 2007-08-02 14:10:16
  • 或许是史书本身的问题?

    1***

    2007-08-02 14:10:16

  • 2007-08-02 13:21:50
  •   哎,沮授北向而死肯定不是因为那里有他的家人。现在一些史书就是喜欢胡乱臆测,来发掘一些所谓的"看头",这些都是为了吸引读这眼球罢了,我认为对沮授这样的猜测不异于对一个忠贞之士人格的侮辱!他就是一心忠于袁绍,认为"生为袁家人,死为袁家魂",虽然着有着封建愚忠的烙印,但单就着种尽忠的思想来说,依然是令我们万分崇敬的! 
    有诗赞沮授: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沮授作为河北军中首席谋臣,他在袁绍称霸河北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官渡之战中,他提出了很多建议, 假如这些建议袁绍能够听取的话,恐怕历史将要改写了。
      这就是为何曹操要狠下心来处决这一能人的原因,曹操实在担 不起让如此出色的谋臣回到对手阵营的风险。 认为沮授不愿降主要因为家人原因的最大证据是他面对曹操招降时说过“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 ”,但要了解当时沮授的想法,不能忽略以下几点: 请仔细看“献帝传曰:绍临发,沮授会其宗族,散资财以与之曰:“夫势在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其 弟宗曰:“曹公士马不敌,君何惧焉!”授曰:“以曹?贾葜髀裕中熳右晕剩宜淇斯铮谑灯1祝? 主?觯瓢埽诖司僖病!? 沮授在出发前已经抱着必死之心,并对战争前景不抱乐观态度,主要是认为“众实疲弊”、“将骄主?觥薄N颐嵌贾? 在袁绍发兵前,河北阵营中除了沮授还有一个稳健派代表,就是田丰。
      他们两人都反对对曹作战采取过激的军事行动, 但结果是田丰下狱,沮授被冷落。所以沮授说“以曹?贾葜髀浴保导适怯吧湓艿摹安幻髀浴薄K运怠胺蚴圃? 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这儿要注意的是“哀哉”,这句话的前两句只是强调了这一战是孤注一掷,兴 亡在此一举,这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奇怪,但就当时局内人来看就有问题了。
      因为就对曹作战而言,当时天下人,特别河 北阵营都抱着一种观点就是袁绍势大,曹操必败。 沮授不止没高喊袁绍万岁,阿瞒必败的口号,说出“势亡则不保一身”这样相对很丧气的话,最后还加了个“哀哉”, 所以他的弟弟才会发问,从而引出他真正的想法。
      三国志中的这段校注未让我们了解到起码这一时刻沮授是有死意的, 这种死意和哀伤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家人受要挟,我不得不去死那种感觉。就如荀文若苦苦追寻了一辈子光复大义之 路反而被自己一直仰赖的主君曹操一手毁灭时的情形一样,这对于知识分子,特别是古代的“士”而言,是比死还要难 受的事。
      田丰能看出绍败后必杀他,打赢了还可能放了他,难道沮授就看不出袁绍的为人么?正是因为突然间看清楚了 ,所以大梦初醒,万念俱灰,哀哉,哀哉,一心求死罢了。所以孙盛评论沮授、田丰二人,认为他们都不是大才,因为 能人第一要做的就是选对老板,象郭嘉、荀攸等,但我个人认为这样评价太苛刻了点,要是照这样子说,荀?癫皇翘? 下第一的大笨蛋? 在官渡之战期间,沮授虽然哀哉,但还是尽力未袁绍出谋划策,可惜袁天王一点都没听进去。
      到后来兵败,沮授被抓住 ,才有了曹操与沮授这段对话。但是请别忽略这次对话并没决定沮授的死亡,而是“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后多少?我们不知道,但起码不是立刻的事。这就说明了几个问题, 一、当时兵荒马乱,通讯不灵,沮授有没有投降在袁绍方根本无法得知,要知道长板之战中,赵云仅仅向北走,刘备手 下诸将就认为他是投靠曹操去了,何况沮授被俘后没被杀,反而让敌人厚待,真要杀了他的家人,就算袁绍不动手,郭 图几个当时也会去杀了。
      说明起码当时袁氏并没有急着的杀意。 二、沮授当时被抓是大叫我不投降,你们把我抓住了而已。到曹操劝降又说我全家都在袁绍手上,你还是杀了我算了吧 。后来,也没死,还让曹操厚待之。这就让人觉得奇怪了,忠义之士,一心求死,却怎么看也不像要死的样子。
       三、后谋还袁是出自沮授本意还是受人以其家眷为威胁? 因为史料不全,从这来看,确实两种可能都有。但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更倾向于沮授是忠义而死。首先,沮授在出发前 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此刻有反意,在会战过程中就不会屡次被拒绝排挤后仍然出谋划策。
       其二,官渡之战袁绍是只带着袁谭等几个仓惶逃跑,成了光杆司令,余众皆降,数万大军啊,连沮授这些高级参谋都被 抓住了,其他军机要人也不少吧?真要把这些人家眷杀光,恐怕大败后本就人心惶惶的河北立刻就要散架了。 其三、以沮授和曹操的智慧,沮授真要密降了,袁绍阵营大败后能防得住吗?象田丰这种捏在自己手上的袁绍才敢杀, 对于在敌方阵营的这些降将和俘虏,袁绍可不敢动他们的家人。
      万一真把这些人逼急了,该降的降,该出力的出力。 所以我觉得沮授在被曹操劝降时答的话是耍了曹阿瞒一把太极,极具他谋士的本色。他先是大叫我不投降,到曹操劝降 时他又卖了个关子,答的模棱两可,让曹操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是不想降,是家人被袁绍控制了,你还是快杀了我吧。
       这话就把曹操的心里挠得痒痒的了,我们知道曹操爱才,并对沮授评价很高,很想将他收归旗下,这种谋士不仅是好的 顾问,因为他在河北阵营的地位,也将是入侵河北最好的向导。但曹操又很怕放虎归山,让敌人那边多个能人。所以要 是沮授坚决不降,话锋很硬,曹操当时就会把他杀了,但就因为这个太极把曹操耍晕了,所以曹操觉得还有希望劝降他 ,所以厚待之。
      而沮授却寻找机会重返袁绍。 最后曹操杀沮授,我觉得是沮授出于忠义而非出于要挟赴死的最大证明。要知道曹操爱才,也是个相人的高手,要是沮 授只是出于家人而不降,曹操完全没必要处死他,他在这种情况下占主动,他继续厚待沮授,把时间拖住,袁家要是处 死沮授家人,那么沮授这么以家人为上的话,最大可能是投靠曹操,借其力量复仇,退一万步说,也不会回归袁绍阵营 (曹操还有很多其他手段可以用)。
      而曹操却杀了沮授,说明家人只是沮授的一种托词,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我想袁氏 阵营也无意加害沮授家人),而曹操在被沮授忽悠一把后,第二次把沮授抓住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才痛下杀手的。
      从 招降对话到后来沮授被杀,这期间的时间间隔和事情,反映出曹操的态度的转化,从极力招降到不得不痛下杀手,除了 曹操看透了沮授的心意,终将不为我所用,还能有其他原因吗?而这种让曹操也却步的心意,必定不是受外在因素所主 宰,而是发自内心对袁氏家族的忠义。

    l***

    2007-08-02 13:21:50

  • 2007-08-02 10:13:23
  • 我们现在看,可以说他是读书人的愚忠,在那个时代,则是道德、大节的标准;就好比抗日战争的时候谁谁谁被捉住了,降则是汉奸卖国贼,死则可留下千古好名声。沮授所想的也是一样的,便如后世文天祥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或者重于泰山,或者轻于鸿毛,为大节而从容就义留名青史,不正是他们努力一辈子所想得到的吗?按史书所说,自然也讲的通,沮授已经被曹操捉住了,难道还期望曹操可以把自己放回去吗,不降曹,尤可保全自己家人性命。
    另外,三国演义是小说,其中有作者价值取向的问题存在,他所要弘扬的就是一种“忠义”的价值准则,而这种价值准则的弘扬又是通过具体的人物形象塑造来达到的。特别强调突出甚至虚构人物的某一特点,便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张飞骂没骂过吕布三姓家奴我们不知道,是小说家语,而演义之不谈沮授家人在袁绍处,正是要突出沮授的“忠义”。

    1***

    2007-08-02 10:13:23

  • 2007-07-30 21:37:09
  •   沮授作为河北军中首席谋臣,他在袁绍称霸河北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官渡之战中,他提出了很多建议,
    假如这些建议袁绍能够听取的话,恐怕历史将要改写了。这就是为何曹操要狠下心来处决这一能人的原因,曹操实在担
    不起让如此出色的谋臣回到对手阵营的风险。
       认为沮授不愿降主要因为家人原因的最大证据是他面对曹操招降时说过“叔父、母、弟,县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 ”,但要了解当时沮授的想法,不能忽略以下几点: 请仔细看“献帝传曰:绍临发,沮授会其宗族,散资财以与之曰:“夫势在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其 弟宗曰:“曹公士马不敌,君何惧焉!”授曰:“以曹?贾葜髀裕中熳右晕剩宜淇斯铮谑灯1祝? 主?觯瓢埽诖司僖病!? 沮授在出发前已经抱着必死之心,并对战争前景不抱乐观态度,主要是认为“众实疲弊”、“将骄主?觥薄N颐嵌贾? 在袁绍发兵前,河北阵营中除了沮授还有一个稳健派代表,就是田丰。
      他们两人都反对对曹作战采取过激的军事行动, 但结果是田丰下狱,沮授被冷落。所以沮授说“以曹?贾葜髀浴保导适怯吧湓艿摹安幻髀浴薄K运怠胺蚴圃? 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这儿要注意的是“哀哉”,这句话的前两句只是强调了这一战是孤注一掷,兴 亡在此一举,这在我们现在看来不奇怪,但就当时局内人来看就有问题了。
      因为就对曹作战而言,当时天下人,特别河 北阵营都抱着一种观点就是袁绍势大,曹操必败。 沮授不止没高喊袁绍万岁,阿瞒必败的口号,说出“势亡则不保一身”这样相对很丧气的话,最后还加了个“哀哉”, 所以他的弟弟才会发问,从而引出他真正的想法。
      三国志中的这段校注未让我们了解到起码这一时刻沮授是有死意的, 这种死意和哀伤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家人受要挟,我不得不去死那种感觉。就如荀文若苦苦追寻了一辈子光复大义之 路反而被自己一直仰赖的主君曹操一手毁灭时的情形一样,这对于知识分子,特别是古代的“士”而言,是比死还要难 受的事。
      田丰能看出绍败后必杀他,打赢了还可能放了他,难道沮授就看不出袁绍的为人么?正是因为突然间看清楚了 ,所以大梦初醒,万念俱灰,哀哉,哀哉,一心求死罢了。所以孙盛评论沮授、田丰二人,认为他们都不是大才,因为 能人第一要做的就是选对老板,象郭嘉、荀攸等,但我个人认为这样评价太苛刻了点,要是照这样子说,荀?癫皇翘? 下第一的大笨蛋? 在官渡之战期间,沮授虽然哀哉,但还是尽力未袁绍出谋划策,可惜袁天王一点都没听进去。
      到后来兵败,沮授被抓住 ,才有了曹操与沮授这段对话。但是请别忽略这次对话并没决定沮授的死亡,而是“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后多少?我们不知道,但起码不是立刻的事。这就说明了几个问题, 一、当时兵荒马乱,通讯不灵,沮授有没有投降在袁绍方根本无法得知,要知道长板之战中,赵云仅仅向北走,刘备手 下诸将就认为他是投靠曹操去了,何况沮授被俘后没被杀,反而让敌人厚待,真要杀了他的家人,就算袁绍不动手,郭 图几个当时也会去杀了。
      说明起码当时袁氏并没有急着的杀意。 二、沮授当时被抓是大叫我不投降,你们把我抓住了而已。到曹操劝降又说我全家都在袁绍手上,你还是杀了我算了吧 。后来,也没死,还让曹操厚待之。这就让人觉得奇怪了,忠义之士,一心求死,却怎么看也不像要死的样子。
       三、后谋还袁是出自沮授本意还是受人以其家眷为威胁? 因为史料不全,从这来看,确实两种可能都有。但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更倾向于沮授是忠义而死。首先,沮授在出发前 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如此刻有反意,在会战过程中就不会屡次被拒绝排挤后仍然出谋划策。
       其二,官渡之战袁绍是只带着袁谭等几个仓惶逃跑,成了光杆司令,余众皆降,数万大军啊,连沮授这些高级参谋都被 抓住了,其他军机要人也不少吧?真要把这些人家眷杀光,恐怕大败后本就人心惶惶的河北立刻就要散架了。 其三、以沮授和曹操的智慧,沮授真要密降了,袁绍阵营大败后能防得住吗?象田丰这种捏在自己手上的袁绍才敢杀, 对于在敌方阵营的这些降将和俘虏,袁绍可不敢动他们的家人。
      万一真把这些人逼急了,该降的降,该出力的出力。 所以我觉得沮授在被曹操劝降时答的话是耍了曹阿瞒一把太极,极具他谋士的本色。他先是大叫我不投降,到曹操劝降 时他又卖了个关子,答的模棱两可,让曹操言外之意就是我不是不想降,是家人被袁绍控制了,你还是快杀了我吧。
       这话就把曹操的心里挠得痒痒的了,我们知道曹操爱才,并对沮授评价很高,很想将他收归旗下,这种谋士不仅是好的 顾问,因为他在河北阵营的地位,也将是入侵河北最好的向导。但曹操又很怕放虎归山,让敌人那边多个能人。所以要 是沮授坚决不降,话锋很硬,曹操当时就会把他杀了,但就因为这个太极把曹操耍晕了,所以曹操觉得还有希望劝降他 ,所以厚待之。
      而沮授却寻找机会重返袁绍。 最后曹操杀沮授,我觉得是沮授出于忠义而非出于要挟赴死的最大证明。要知道曹操爱才,也是个相人的高手,要是沮 授只是出于家人而不降,曹操完全没必要处死他,他在这种情况下占主动,他继续厚待沮授,把时间拖住,袁家要是处 死沮授家人,那么沮授这么以家人为上的话,最大可能是投靠曹操,借其力量复仇,退一万步说,也不会回归袁绍阵营 (曹操还有很多其他手段可以用)。
      而曹操却杀了沮授,说明家人只是沮授的一种托词,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我想袁氏 阵营也无意加害沮授家人),而曹操在被沮授忽悠一把后,第二次把沮授抓住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才痛下杀手的。
      从 招降对话到后来沮授被杀,这期间的时间间隔和事情,反映出曹操的态度的转化,从极力招降到不得不痛下杀手,除了 曹操看透了沮授的心意,终将不为我所用,还能有其他原因吗?而这种让曹操也却步的心意,必定不是受外在因素所主 宰,而是发自内心对袁氏家族的忠义。

    哈***

    2007-07-30 21:37:09

  • 2007-07-30 13:33:22
  • 古代有些死硬的文人都崇尚从一而终,诸葛守着刘备,王累守着刘璋都是同类。

    1***

    2007-07-30 13:33:22

  • 2007-07-29 23:18:18
  • 因为沮授的家人在袁绍那里,袁绍要是知道沮授投降,肯定要杀他的家人。为了自己家人不受伤害,他当然不投降。我才12岁,有可能没说清楚,请大家赐教!

    地***

    2007-07-29 23:18:18

  • 2007-07-29 20:59:03
  • 忠臣不事二主

    飞***

    2007-07-29 20:59:03

  • 2007-07-29 19:43:11
  • 封建愚忠的烙印

    晟***

    2007-07-29 19:43:11

  • 2007-07-29 15:33:19
  • 哎,沮授北向而死肯定不是因为那里有他的家人.现在一些史书就是喜欢胡乱臆测,来发掘一些所谓的"看头",这些都是为了吸引读这眼球罢了,我认为对沮授这样的猜测不异于对一个忠贞之士人格的侮辱!他就是一心忠于袁绍,认为"生为袁家人,死为袁家魂",虽然着有着封建愚忠的烙印,但单就着种尽忠的思想来说,依然是令我们万分崇敬的!
    有诗赞沮授: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
    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顺便说句:我也很喜欢他哈,虽然在书中出场不多!

    闪***

    2007-07-29 15:33:19

  • 2007-07-29 10:21:13
  • 古人有从一而终的思想,例如张飞骂吕布三性家奴。

    l***

    2007-07-29 10:21: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