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关于杨柳的诗?

首页

关于杨柳的诗?

请各位帮忙找一下关于杨柳的诗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2007-05-16 14:11:18
  •   唐朝  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南朝  萧绎的《绿柳》:“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 
    唐朝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唐朝 宋之问《折杨柳》玉树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 宋朝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仗东风便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陶渊明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年年柳色,灞桥伤别” 为近都门多送行,长条折尽减春风”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崆崃? 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赵孟頫的“野店桃花红粉姿,陌头杨柳绿烟丝。不因送客东城去,过却春光总不知” 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西城杨柳弄轻柔。
      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渭城朝雨?徘岢?客舍青青柳色新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 咏柳喻人,在这类咏柳诗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推李商隐的《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全诗八句,纯用白描的手法,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的宛若一个多情的倩影。
      咏柳实则咏人,诗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下面这首出自清代诗人厉鹗的《杨柳枝词》也堪称咏柳喻人的佳作。 玉女窗前日未曛,笼烟带雨渐氤氲。 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 此诗写女子相思,妙在以柳喻人。那笼烟带雨的柔美的杨柳,正是相思缠绵绵少女的绝妙写照。
       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道柳身”也不失为这类诗词中的佳作。无怪乎,世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杨柳腰”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
       提到以柳喻人的诗词,我们不妨再提一提宋代词人王观的一首咏柳词: 铜驼陌上新正後,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删停叩醚娓鍪荨?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这首词以轻快活泼、清丽自然的笔调,借柳喻人。
      通过对柳的特性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风流、多情、柔美的丽人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于身为下贱、心性美丽的风尘女子的同情乃至于赞美。 古人以柳喻人,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毛泽东在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写道: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里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骄杨”指的是诗人的夫人杨开慧烈士。一语双关,甚是巧妙。 以柳喻人,或取其形,或取其貌,或取其性,诗人们各取所需,各领风骚,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千古绝唱。
       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杨柳折尽花飞尽,借问行有归不归。”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聊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 还是让我们看看李商隐是怎么说的: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李商隐的这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属于咏柳送别的代表作品。
      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可奈何,只能暂时凭借杯酒来驱遣离愁。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地保重身体。除了死亡没有比分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啬那长长的柳条,让分别的人们尽情地攀折吧!面对杨柳依依,枝条曼舞,一派多情难舍之状,友人去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生怨? “柳”做为“留”的代名词,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个亮点。
      那无边的聊色,碧绿的枝条,如雪的飞絮,无不契合着人间的离情别绪,无不契合着人间的相思与忧怨。而这种情绪一直延伸到我们今天的生活。200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便将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纳入其中。我们不妨将视线拉回到2002年的高考,再次去感受一下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002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是一道新题,也是一道好题。其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考题将问题的设置上,以“折柳”为中心。考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在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就有柳咏的《雨霖霖》一词。而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千古名句,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在这里,“杨柳岸”不是一般的写景的文字,它会让人联想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会联想到折柳惜别的情景。当然,对于那些阅读面宽泛的考生来说,回答这一问题,则会有更大的联想的空间。在这里,我们不妨摘录几首相关的诗句。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北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枝》)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乐府·塞下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唐·戴叔伦《堤上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唐·施肩吾《折杨柳》 在众多的送别诗里,唐代诗人雍裕之的《江边柳》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无法说清楚离人手中那青青的柳枝何时枯槁,但折柳这个动作却一年一度地重复着。最后升华为一种优雅的伤怀之美,升华为我们审美传统中的一个典型意象。
       三、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阿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谈到“意象”时指出: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依据这一点,我们想到了“柳”。为一个客观的物象,诗人在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中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和自己的情感。
      于是,缘“柳”抒情的诗作也就纷纷地飘入我们的世界。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

    有***

    2007-05-16 14:11: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物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