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心血管内科

溶栓药物分哪几类?

溶栓药物分哪几类?如何评价不同溶栓途径及不同药物?
张*** | 2016-09-24 16:33:03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9-24 17:18:03
  • 血栓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原,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并降解纤维蛋白。纤溶酶能够降解不同类型的纤维蛋白(原),包括纤维蛋白原、单链纤维蛋白,但对交链纤维蛋白多聚体作用弱。在此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也参与调节,活化的纤溶酶受a抗纤溶酶的抑制以防止纤溶酶原过度激活。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溶栓药物的发展经历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到特异...

    查看全部>>

    血栓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蛋白原,溶栓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纤溶酶)并降解纤维蛋白。纤溶酶能够降解不同类型的纤维蛋白(原),包括纤维蛋白原、单链纤维蛋白,但对交链纤维蛋白多聚体作用弱。在此过程中,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也参与调节,活化的纤溶酶受a抗纤溶酶的抑制以防止纤溶酶原过度激活。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溶栓药物的发展经历从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到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从静脉持续滴注药物到静脉注射药物。(1) 第一代溶栓药物第一代溶栓药物常用的有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S(进 入机体后与纤溶酶原(PLG)按1:1的比率结合成SK-PLG复合物而发挥纤溶活性,SK- PLG复合物对纤维蛋白的降解无选择性,常导致全身性纤溶活性增高。SK为异种蛋白,可 引起变态反应,避免再次应用。UK是从人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双链丝氨酸蛋白酶,可以直接将循0血液中的纤溶酶原转变为活性的纤溶酶,非纤维蛋白特异性。无抗原性和变态反应,与Sg— 样对纤维蛋白无选择性。价格便宜。(2) 第二代溶栓药物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旳溶 栓药物,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可选择性激活血栓中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主要降 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响较小。该药半衰期短,需要同时使用肝素,但无抗原性,这类药物价格较高。(3) 第三代溶栓药物第三代溶栓药物主要采用基因工程改良天然溶栓药物,rt-PA的 衍生物。溶栓治疗的选择性更强,血浆半衰期延长,适合弹丸式静脉推注,药物剂量和不良 反应均减少,使用更方便。已用于临床的rt-PA的突变体有瑞替普酶(r-PA)、兰替普酶 (n-PA)和替耐普酶(TNK-tPA)等。GUSTO-I和GUSTO-Ⅲ研究资料提示,阿替普酶和瑞 替普酶开通冠状动脉可能优于SK。瑞替普酶(r-PA)是利用基因定点突变克隆技术获得的rt-PA突变体,无抗原性。与rt- PA比较半衰期较长,可静脉推注,使用更加方便。冠状动脉内溶栓的优点是再通率高,在80%以上。再通所需的时间较短,仅需半小时 左右。由于用药剂量小,因而出血并发症较少。通过重复注射造影剂,可对溶栓成功与否及时作出评价。缺点是需有先进的导管室和配套的技术熟练的专业队伍,因而不易开展,并容 易造成治疗的耽搁。静脉溶栓的突出优点是给药方便,在条件符合的病例,一经诊断即可治疗,因而可赢得至关重要的时间。缺点是冠状动脉再通率较低,再通时间较迟,而且因全身 用药剂量较大,出血并发症较多。国外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表明,静脉内溶栓是标准溶栓治疗方法。哪一种溶栓剂最好,应如何选择是目前广泛存在的问题。rt-PA具有相对的纤维蛋白特 异性,其优点是:①血栓溶解较快,90分钟的血管通畅率最高,因而有可能使缺血的心肌更早获得灌注。TIMI的几项研究,rt-PA治疗开始90分钟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率为62% ~ 70%,而SK为31%〜55%;②对形成时间较长的血栓效力可能更强,对就诊较迟的患者应 用t-PA可能有优越性;③理论上rt-PA消耗血循环中凝血因子较少,因而出血并发症可能较 少。不少研究已作出rt-PA优于SK的结论。然而近来有一些人重新审视以前的研究后,对 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rt-PA的纤维蛋白选择性虽然使血栓溶解的速度加速,但另一方面,它带来的再通是不稳定的,较SK等非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剂容易发生再闭塞。已证明 治疗后1小时t-PA的再闭塞率为近2倍高于SKQSK溶栓虽较慢,但较稳定、彻底,_闭塞 率较低,两药在3〜24小时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率可能相同。此外,原以为rt-PA会降低|出血 并发症的发生率,但结果却并非如此。 SK大出血发生率较高,rt-PA则总的出血发生率较 高,而最危险的颅内出血发生率rt-PA明显高于SK。APSAC与SR的比较也有几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两药疗效相等,APSAC有较高的早期通畅率及易于使用的优点。有试验以治疗开始90分钟造影时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率为观察终点,rt-PA以近2 : 1的优势于SK。如以保存心肌、改善心室功能、降低病死率为观察终点,则t-PA、SK及APSAC比较,并不显示哪一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优,以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1年病死率亦无差异。因此,以90分钟时血管再通率作为观察终点的真正价值如何?其他溶栓剂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与rt-PA相同或更好?显然值得继续研究和总结。在选药时还应考虑到患者的费用问题,rt-PA目前在美国的价格是2200美元,7倍于SK,该两药使用的频率是75%和15%,因此,对rt-PA和SK的进一步比较和研究不但具有学术意义,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还应包括不同溶栓剂的合理合并应用。例如,将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的t-PA与不具此选择性的SK合用,已观察到90分钟早期再通率虽然难以突破75%,但再闭塞率极低,而且发现即使大剂量的合并应用两种溶栓剂,出血率仍较低。这种合并治疗的结果对生存率有何影响,仍待进一步观察。目前国内多数使用SK治疗。开展溶栓治疗药源主要在国内,但目前国产的SK效果仍不理想,迫切需要提高质量,提高其效应和稳定性。剂量和给药方法也需要统一。
    下*** | 2016-09-24 17:18:03 115 36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