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学习数学和物理的绝招?

首页

学习数学和物理的绝招?

我考的很差!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2-02 19:46:43
                       高考状元谈学习方法
    徐琰恺,1999年江苏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关于学习,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很少有普遍适用的,因此,在众多的方法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上课,做作业,复习,做参考书,准备考试,事情很多,人的精力有限,每样都做是不大可能的。
      对我而言,有一下几条: 1、上课集中精神,积极思维,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东西。 2、重视复习。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我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多,但是反复的遍数很多,以加深印象。
       3、我高中时没有做过参考书,但是我花在习题上的时间并不少。在作题时同时还在思考,总结概念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作题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平时我做题比较慢,但到考试时由于有平时的积累就可以提高速度。
      虽然我做的题量不多,但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我有即错即问的习惯。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会随手拿张纸记下,放在铅笔盒里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就扔掉。只有少数有价值的才用专门的本子记下。 5、考试时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解题中去,而不要想考试的最后成绩会是怎么样。考前注意休息好,宁可复习少一点时间,也保证考试时有充沛的精力。考试时先易后难,要能够狠心跳过难题,不要有心理负担,要立刻投入到后面的解题中去。    北师大二附中学生阎天以665分高居北京文科榜首 毕业于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   怎样学好文科?   一、正确处理文理科的关系  处理文理科的关系,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学习理科对学习文科有什么影响?理科学习难度较大,耗时较多。
      因此,许多有志于文科的同学,都认为理科学习是负担,得不偿失。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理科对文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如果说,单纯的文科学习,会令我们形成单线思维;那么通过理科学习,我们的思维就会成为交错前进的双线。
      近年文科高考,强调综合能力考察,注重在人文科学中渗透自然科学。  第二,储备精力,开掘潜能。目前各校文理分科,一般在高二;而高一要文理兼顾,侧重理科。正是理科学习的压力,促使我们提高文科学习效率。这样,在文理分科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理科学习的精力,全部投入文科。
      我主张,有志于文科的同学,一定要努力学习理科,发挥理科对文科促进作用。 二、正确处理语数外与政史地的关系  第一,千万不要忽视语数外。高考当中,语数外共占60%的分数。因此,复习当中,对这三科的时间投入,不应少于50%。实践证明,最能拉开分数的学科,是数学、英语。
        第二,搞清各科学习的特点。政史地是文理分科后的新主科,非常强调学习方法的探索,因此应更多地思考总结,而不是一味死记知识。 第三,当心文科内部的偏科。文科生偏科的最常见情况是数学不行,其次是地理不行。在文科综合中,三门学科是交错贯通的,如果有一门过于薄弱,作题时就会危机丛生,其他两门也答不好。
      分析近年高考状元,很少有同时又获得单科第一的,但也很少有明显的弱项。 三、正确处理兴趣与应试的关系  选择文科的学生,大多数对文科有超过理科的兴趣。这种兴趣应该成为高考的助力,而不是应试的阻力。  第一,兴趣可以促进应试。
      这是“放”的过程。主要是大量阅读,从而对课内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第二,兴趣必须服从应试。这是“收”的过程。应试毕竟不同于自由涉猎,主要是有客观的标准、严格的要求。这些都是必须适应的,也是高考训练的重点。 张宇,2000年天津市高考文科第一名,总分652分(原始分)。
      毕业于天津市南开中学,现为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只剩下最后不到1个月时间,学习状况基本已定型。良好的心态就成为同档次考生间比拼的法宝。”张宇总结了一套心理备战经验。 他概括说,6月~7月的心理准备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一要充分估计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准备好有效的应对措施。
      张宇解释道,考场变幻莫测难以预料,像天气偏热、监考老师面容严厉、遇到从未见过的试题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心情和状态。在这1个月中,应该把能够想见的“万一”都预设出来,然后有意将自己置于此种情境之下,并设法谋求多种稳妥的解决方式。 二要放下一切思想包袱,切忌迷信、盲从。
      在这段最紧张最易心烦的日子里,考生应更注重考试过程,想想如何发挥最佳水平,而“不要总去惦记考试结果,不要荒唐地臆造出失败的假象”。某一次考试或自我评估成绩不理想之后,考生千万不可认为“是高考成绩的预兆”,自此失去信心和拼搏的勇气。 三要学会主动适度地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即自我认同和自我鼓励。
      张宇介绍说,当时他就不时地告诉自己“实力很强”。“他人的赞扬或许还带有些许奉承和虚假的意味,而潜意识的自我激励肯定会事半功倍。” 张宇刚进校时,北大曾请一位心理专家对各地高考“状元”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人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心理状态略胜一筹。
      所以,他希望考生家长不要从语言和行动上“逼”孩子,不要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同他人比较,而是应该主动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营造轻松的氛围,并科学合理地搭配膳食。 谈到最后一阶段的复习,张宇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6月中旬之后不必再做历史试题,不必再进行笼统的记忆,只需每天像翻看故事书似地阅读就行;二是不必再练习数学难题,只需适当地做一些普通试题,同时勤看勤练“错题档案”;三是不必一一过滤语文和英语的琐碎知识点,只需看看作文范文,梳理宏观上的结构层次;四是多阅读时事类新闻,把握社会动态、热点,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时政的能力。
      “文科考试强调平时积累,考生应保证匀速前进的趋势,切忌突击猛攻”。 他还认为,从高考前的两天起就可以停止复习,并建议考生观看部分娱乐节目以使心情放松。在考场上,要做到“稳定压倒一切”,考生不必强求超水平发挥,只需达到一贯的水准即可。
      另外,一定要保证容易、中等难度类试题的100%正确率,对于难度较大的试题不要死钻牛角尖,“在关键时刻要懂得取舍”。 最后,张宇告诉所有考生,定要“保证每天至少2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避免过度操心和疲劳。 张东升,男,毕业于云南省重点中学——曲靖一中,在1997年5月份的全省统测中曾荣获云南省文科第一名,现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学生   记得高考前夕,我在书店里发现一本书《在北大等你》,当即欣喜若狂。
      从此以后,那本书陪伴我走过了一段最难熬的日子,也陪伴我走进了北大。   我曾把《在北大等你》诸学子的方法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地记在笔记本上,不时翻阅,的确受益匪浅。最 为重要的是形成了我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方法因博采众长而显得更加珍贵,使我在高三的学习中甚至大学的学 习中都受用无穷。
        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后,常有人问我学习经验,自己也确实尽力地告诉他们,但却发觉常是抓住一点, 不及其余。于是常想着能静下心来,全面地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求对在高中学习的诸学子有所帮助。 正好出版社给了我这一机会,于是也就有了这篇短文。
       在这篇文章里,略谈高一高二的学习,重点论及高三的学习、生活、心理调整,以及如何填报志愿。   一。高一高二:冲刺前的准备 如果说高中生活是一场马拉松长跑的话,那么,高一便是兴奋的起点,高二算是难熬的中段,高三则是最 后的冲刺。
       高一、高二是打基础的阶段,基础越厚,才能冲得越高。因此高一高二的学习中应当时刻记住“广博”二 字。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不偏科,文理科同等对待。自己喜欢的课要努力学好,并使之成为自己 的优势;不喜欢的课亦应耐心听讲。其二,多读课外书,广泛涉猎各国文化经典,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这点 相当重要,很多平日堪称优秀但却并非尖子的人到了高三一跃而上,凭的就是较深厚的文化素养。至于具体到 读哪些书,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这人喜欢总体浏览,把四五本厚厚的文学史仔细读了一遍,记了四 本笔记,收获不小。之后也就知道名著的价值所在,知道了该读什么。
      其三,常去阅览室,多读各种期刊杂志 ,坚持看报纸,关注国家大事。记得我上高中时,每天必去阅览室,有时星期六星期天也会鬼使神差般地转到 那儿(周六周日不开门)。《中国青年报》我每天都看。期刊杂志则凭兴趣,随手翻阅,碰到感兴趣的就抄下 来,不知不觉中也有了几大本摘抄。
      于是,与人谈天头头是道了,写起作文来一挥而就了,其实归根到底是知 识面广了,知识增加了。 给高一高二学生的一点建议是:生活要有规律,每天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最好能固定下来。单调的重复不见 得就是枯燥,它至少让你觉得有事做。 二。
      成功=时间+方法+坚持 大概这一成功公式是我的发明创造,才看到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等我把它解释一下,你也就清楚了。 时间是指时间上要保证,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苦”字也就说明了读书是必须多投入的。凭我自己的经历 ,在高中阶段,每天学习时间的投入(包括上课时间、课外学习时间)如下:高一、高二≥10小时,高三≥12 小时。
      高中生应当树立时间至上的观念,学会挤时间,抢时间。在这方面,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和一份短时期 的计划有较大意义。   方法之重要自不用说。只有好的方法才能有学习上的高效率。如果说时间保证是表面上的刻苦,那么,好 的方法便是本质上的动力。具体方法在后面谈到,这里要告诉高中生的是两句话:其一,学习时间内心平气和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翻开学习资料的同时,排除一切杂念,专心致志地思考。
      其 二,学会正确安排时间,高一高二应当文理相间,先课内后课外,先作业后练习。高三我采取集中复习法,每 天两门,每周完成两轮大循环,自我感觉效果不错。其要点还在这两门的安排上,我是学文科的,历史和政治 不能安排在一起,英语和语文不能安排在一起,这四科都有相互的干扰性。
      我当时是这样安排的:历史和数学 、语文和政治,英语每天安排固定时间段看。 最后就是坚持,恐怕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重要的三点一线总是很单调的,尤其对于高三学生,每日 面对高强度的练习及记忆总不免会有几分害怕。这时候,“坚持”尤为重要,我高中时习惯写日记,高三更是 每天必记,现在翻看,确有触目惊心之感。
      常有的内容是发泄自己的坏心情,向笔记本诉苦,然后又鼓励自己 前途是光明的。出现最多的句子便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就是胜利!”大概就是凭着日记的鼓舞 和心里那一份对大学的渴望,我每天都始终如一地坚持做应该做的事,直至高考 。 2005年高考重庆市又出两个女状元——理科状元陈昕昕家住开县,高考成绩709分;文科状元屈仁丽家住梁平农村,高考成绩676分。
      据统计,继2001年来,我市已出9位女状元,只出了1位男状元。   理科状元:陈昕昕 总分:709分(数学148分、语文125分、英语139分、理综297分) 毕业学校:南开中学 报考学校:清华大学 理科状元今年16岁 “我喜欢看动画片” 16岁的陈昕昕,是近5年来年龄最小的状元,声音还带着几分稚气。
      她向记者坦言:喜欢看动画片、漫画和武侠小说。   不过,动画片《柯南》是最爱。与其他孩子不同是的,昕昕看《柯南》时会自然想到课本中的化学、物理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样,在轻松愉快中巩固了书本知识。   状元“不过如此”   去年此时,看着本校一个与她同音姓名的男生(陈星兴)中了状元,“我觉得他好厉害”,昕昕说,虽然自己成绩也很优秀,但状元在她心里,还是“高不可攀”。
         昕昕说,听说自己中了状元,才感到状元“也不过如此”。   其实,三年前,昕昕就是开县中考状元,为留住她,当地最好的中学还承诺免去她三年学费,但她还是到了南开。   “我有股不服输的劲”   “我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昕昕坦言,就是这样的个性,让她一次又一次战胜对手,最终夺取冠军。
         刚到南开时,昕昕的英语基础不很好,老是拖后腿,第一次考试就排到60多名。   为提高英语成绩,昕昕每天分三段苦练英语。早上利用早自习前的半小时,自学英语;每天做三篇短文,练习阅读和完型填空;晚上看外语杂志和简单的外文童话故事;周六、周日复习一周单词、语法。
      经过两年的苦练,本次英语达到139分。   语文也同样。别人都认为语文不是短时间能提高的,昕昕偏不信这个理——进入高三后,为提高语文成绩,她背诵名篇诗词,一有灵感就练习作文,经过半年多的冲刺,语文提高了一个档次。   昕昕喜欢数学,并在这方面有天赋。
      今年数学考了148分,是全市理科数学最高分。学习数学有什么诀窍?昕昕说,还是老一套——题海战术,练多了,自然就熟了。   “我的梦想在清华”   昕昕钟情清华大学,在高考前的自主招生考试中,清华已承诺在差调档线20分时也录取她。   谈到今后的理想,昕昕表示本科完了还继续读书。
      她说,“我喜欢一种能看到自己进步轨迹的生活”。 湖北文科状元:康 静 高考总分:652分 单科成绩:语文133分、数学129分、英语146分、文综244分 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很多同学觉得,数学课本上面的题目很简单,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内容,下课以后,往往就把课本放在一边,去做其他一些他们认为难度更高的习题,刚开始我也是这样做的。
      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往往是难题做出来了,简单的题目却容易失分——尤其是前面的选择题、填空题这样一些小题。所以要特别注重学习课本,把课本上每一道题都做到位,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一点。第二点就是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课本上面不光是习题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
      数学课本有很多黑体字的大概念,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很注意的,但是在一些小字里面,往往有一些非常细微的概念和原理是容易被忽视的,而考试的时候,往往就是把那些我们忽视的问题拎出来考。而一考大家就“倒一大片”。所以我们在看课本的时候,一定要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即使很细小的一些原理都要看到。
      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习题中,有很多重要结论,都是应该记住的。吃透课本,不管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江西理科状元:李 超 高考总分:690分(含10分加分) 单科成绩:语文131分、数学142分、英语133分、理综274分 考入: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数学知识点繁多,要做到有条不紊地把握知识点实属不易,需要用一条线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
      知识网络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类,公式推导法。总结必须掌握的公式,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利用公式间的相互关联进行推导。高考的知识点来源于课本,将课本上的例题改编一下,就可以得到一道高考题,将一些基本题或知识点综合一下,就可以变成一道难题。
      万变不离其宗,根据日常梳理的知识点,我们便可以将难点个个击破。第二类,构图记忆法,即用画图表的方式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适用条件、特征等标注出来。从书中的一章一节,层层细分,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直到最终脱离书本也能回忆出个中的联系。这种方法听似枯燥、繁杂,实际操作时可以与具体习题(最好难度不大但有一定综合性)结合起来。
      构图记忆法注重的是基础,提高的是能力。 状元李超感言: 这几种方法也许仍不能满足大家学习的要求,但万法如一,关键是适合自己加上坚持,以及信心。苦干加巧干,必定成功! 湖北理科状元:朱师达 高考总分:701分 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单科成绩:语文129分、数学150分、英语141分、理综281分 在解题过程中很多同学因为找不到思路常常无从下笔。
      数学题无外乎两类:求解题和证明题。求解题让你求的是一个结果,证明题让你证明的是一个结论。我个人比较推祟这样一种方法:将已知条件列出来,看看能推出哪些结论,而这些结论又可以看作条件,再看看这些新的条件又能导出哪些新的结论,一层一层,就像树干的分支一样,越来越多。
      既然可以顺向推导,同样也可以逆向推导。从你要求的结果或需要证明的问题出发,看看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得出所要的结果,而要得到这些条件,又需要哪些更多的条件,一层一层,反向思维。当树枝越伸越多时,最终会有两条交织在一起,此时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的确比较费时,但相当有效,待逐渐熟练之后,往往能够一眼就看中问题的关键,迅速找到突破口。
       状元朱师达感言: 细节决定成败!我觉得这正是我复习过程的写照。 不要总拿自己的成绩和别人去比,不要让别人左右你的标准,每一次都要跟自己比,如果目标是650分,达到了就是成功了,即使别人比你更高。 人能攀多高不问双手问意志; 人能走多远不问双脚问信念。
       与所有已走过高考和正走向高考的同学们共勉。 湖南文科状元:陈 博 高考总分:682分 单科成绩:语文118分、数学146分、英语136分、文综282分 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解选择题有很多种方法,面对简单的选择题,也需要一些简单的技巧,这需要同学们平时在学习中慢慢摸索。
      但是我觉得解选择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掉选项法。培养自己的解题能力,也就是培养自己不被错误选项干扰的能力。尤其是面对一些比较难的、特别繁琐的选择题,我们可以把这些选项给去掉,把它当做填空题来做,把答案写出来之后,再从选项中去找,如果找不到的话,说明你肯定犯了错误。
      这样的话,还可以避免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同学容易看错题目,他做题目的时候,常常根据自己看错的一些数据去做,刚好选项里面有这样的答案,这样的话,就会选择错误答案;再者就是,有一些题目是理论性的选择题,可能它的选项本身就带有很大的误导性,去掉选项就不会受它的误导。
       状元陈 博感言: 在整个应考的过程中都要保持一种“注重过程,看淡结果”的心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高考取得好成绩,要付出汗水,但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太多勤奋的学子们在高考中折戟沉沙,我觉得盲目地加大学习的强度往往会适得其反。
       当然在高三的学习中,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大家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挑战,经历过风雨的雄鹰才能飞向更广袤的蓝天。用充分的自信面对即将到来的高三生活,没有实现不了的理想。 预祝大家在明年的高考中金榜题名,梦想成真。 山西理科状元 陈 敏   高考总分:689分 单科成绩:语文124分、数学135分、英语144分、理综286分 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在学习过程中,我曾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见到一道题目一时找不到思路,就迫不急待去翻看答案,看答案时往往觉得答案的每一步都顺理成章,该用哪个定理,该用什么方法,非常简单,就自认为把题目已经理解透了。
      过几天再做这道题,还是无从下手。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对这道题的接受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机械地看到了具体解题过程,而没有真正理解解题思路。   主动寻求解题思路法与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正好相反,这种方法强调从简单习题入手,因为做简单的习题会比较轻松一些,简单的做出来之后再由浅入深。
      当在练习过程中遇到了难一点的题目时,有意识强迫自己不看答案、不看书套公式、不求助于别人(这些都是被动方法),而是静下心来,积极调动自己的大脑知识库,主动寻求解题思路。这样由浅入深地训练自己,加上对常见题型的归类分析,再见到数学、物理习题时就会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思维方式,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陕西文科状元 谢尼     高考总分:686分 单科成绩:语文136分、数学149分、英语132分、文综269分 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除了典型例题,还需要重视自己出错的题目。错题集是许多成绩好的学生必备的,我也不例外,而在这里我强调的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错题集。
         错题大约可以分两种:一种是自己根本不会做,因为太难了,没有思路;另一种是自己会做,因为粗心而做错。我觉得,最有价值的错题是第二类。因为粗心也有许多种,我们也要分析它。第一,看错题目。是看错数字还是理解错题意?为什么会看错题?怎么样误解了题意?以后会不会犯同样的错?第二,切入点、思路出错,这样的思维解法根本不适合这类题目。
      第三,计算错误。为什么会算错?有没有方法杜绝?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细心?其实在高考中,有多少题目是你不会做的呢?最终的竞争,还是在于你究竟能做对多少。如果你能把自己粗心的错误杜绝,那么在高考中一定会赢得非常好的成绩。 山东理科状元 张 振  毕业中学:山东省枣庄八中 高考总分:717分(含20分加分) 单科成绩:语文125分、数学133分、英语146分、理综293分 考入:清华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      我学习数学的第一个方法是知识点网络总结法。
      平时做数学题时,一些题目往往会让我们感觉到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联想到这道题目所考察的知识点,就可以以此为线索对症下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所谓的知识点网络总结法就是在平时做题时,如果遇到解答中出现困难的题目,就将与这道题目有关的解题方法和所考查的知识点在题目的旁边列出来,然后在本子上总结出来。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就能联想到有关的知识点,并迅速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为考生节约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做题的正确率很高,提高了解题命中率。 河南文科状元 杨楠楠  高考总分:662分 单科成绩:语文127分、数学138分、英语143分、文综254分 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话。
      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我认为要根据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准确定位,保证基础题全部答对,并适当放弃自己力不从心的高难题,这样达到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补短应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应试方法。俗话说“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我这个小嘴“麻雀”,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多大的优势。
      在平时考试中,数学最后一道题对我而言难度就挺大的,我经常只是做出第一问,第二问基本上是无可奈何、屡战屡败。在高考中,我一看最后一道题的第二个问题挺难的,于是很快决定放弃了这个难啃的“地瓜”,并立刻回头检查前面已经做过的试题,幸运的是检查出做错的一道5分的选择题。
      或许,正是由于这样量力而行的战术,我保住了“芝麻”——基础题,只在较难题目上失去了12分,其他题全部做对,做到了数学考试的超水平发挥。 学习数学做好课堂笔记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数学课堂笔记呢?   一、记提纲   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备课提纲书写在黑板上,这些提纲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有条理性,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二、记问题   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三、记疑点   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四、记方法   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   五、记总结   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

    l***

    2007-02-02 19:46: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英语考试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