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问狮子山在哪里呢?

首页

请问狮子山在哪里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12-15 19:54:07
      
     
    阅江楼景区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景区内有阅江楼、玩咸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古城墙、地藏寺、五色土、静海寺等3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狮子山原名卢龙山,高78米,周长2公里,有“狮岭雄观”之美誉,为金陵48景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以8万军队大败陈友谅40万人马,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600年来虽有2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建成。   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有记无楼”的历史。阅江楼高52米,共7层(外观4层暗3层),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阅江楼以明文化为主题,分“统一、开放、发展”三大主体,分别展示了明朝16位皇帝造像、明朝版图。阅江楼景区还有瓷画《郑和下西洋全图》、《江南四大名楼》双面绣、《阅江楼记》汉白玉雕刻、阅江楼鼎、狮岭阅江浮雕等5个“全国之最大”,立意新颖,工艺精湛,独具特色,充分体现了阅江楼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
         登上阅江楼,放眼远眺,浩瀚的大江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背江而望,金陵全景尽收眼底。 一、阅江楼   阅江楼是继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后的江南第四大名楼。阅江楼和前面三大名楼,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四大名楼。阅江楼的特色,一是高,山高78米,楼高52米,总高130多米,是最高的名楼;二是精,处处精工细作,精雕细刻,无比华美;三是内涵丰富,有许许多多历史文化积淀,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的足迹和作品;四是皇家气派,因为只有南京,出过十姓二十六位帝王,这里的建筑都是按照皇帝的规格建造房屋。
         现在的阅江楼,是南京市批准并支持部分资金,由下关区投资4000余万元建起来的。阅江楼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外四内三共计七层,总高度为51米,总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两翼各以歇山顶层次递减,屋顶犬牙交错,高低起伏,跌宕多变,轮廊优美;屋面覆盖黄色琉璃瓦,并镶有绿色琉璃瓦缘边,色彩鲜丽;檐下斗拱彩绘各异,廊柱、门窗红中呈暗,更显古色古香。
      完全符合朱元璋笔下的“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廉风飞,彤飞彩盈”的具体描述。 二、静海寺   在狮子山西侧有一座静海古寺,这座古寺始建于明朝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凯旋归来而敕建的。在敕建时,朱棣还赐了一块匾额,上书“静海”二字,意为四海平静。
      志书记载:“文皇命使海外,风波无警,因建寺,赐静海”。   因火灾和战乱,静海寺曾几次毁坏,几次重修,到全国解放后,它仅剩下几间僧房。静海寺是1842年6月签订的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议约的地方,是中国近代历史起点的标志,也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在寺内挖地道到仪凤门,炸毁城墙后攻进城的地方。
         1987年,南京市和下关区政府拨款在原址复建了一座占地628平方米的静海寺,后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时,在南门入口处架设了一座“警世钟”,洪亮、深沉、幽远的钟声警示我们:不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天妃宫   狮子山西侧原有座规模宏大、规格极高的天妃宫。该宫始建于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十七年(1419年)重建,正德十二年(1517年)重修。说其规格高,是明永乐皇帝钦定敕建的。永乐七年,朱棣以神屡有护助大功为由,加封天妃为“扩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并下发了《敕封扩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诏》,同时亲赐“弘仁普济天妃之宫”匾额。
      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又为南京天妃宫撰写了699字的《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一文,并在宫中树起了高4。63米(加碑座6米)的刻有碑文的石碑。皇帝亲自敕建宫殿、下诏加封、撰写碑文,这在妈祖文化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其规格之高了。清咸丰后,天妃宫遭到毁坏,至后因战乱等原因屡建屡毁,至今仅存《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并从原地移至静海寺内。
       附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之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日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境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他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口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栏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深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夷之远,益思有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悉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令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故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岷。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

    z***

    2006-12-15 19:54:07

其他答案

    2006-12-15 20:06:21
  • 香港应该有一个,因为黄沾早期有首歌曲叫《狮子山下》

    飞***

    2006-12-15 20:06:21

  • 2006-12-15 19:52:01
  • 南京狮子山原名卢龙山,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大败陈友谅,为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称帝后,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在山顶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600多年来,虽有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建成。 

    l***

    2006-12-15 19:52:0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地理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