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后天性胆脂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后天性胆脂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唐*** | 2018-09-17 20:35:09

好评回答

2018-09-17 21:06:09
A*** |2018-09-17 21:06:09 0 0 评论
发病机制:移行学说由于上呼吸道屡次感染致咽鼓管阻塞,中耳腔长期呈负压,而使鼓膜松驰部或后上部凹陷,导致松驰部或后上部呈穿孔状。胆脂瘤仅在袋形内陷的包囊内有角化积聚时才开始形成。正常时鼓膜上皮的角化层经常向外耳道移行,部分为耵聍溶解,部分向外排出。故内陷袋内角化层如能继续移行,则无角化物积存。若角化物一旦积聚袋内,在受潮后迅速膨胀。形成胆脂瘤,并为变形杆菌等蛋白溶解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组织变形学说...

查看全部>>

发病机制:移行学说由于上呼吸道屡次感染致咽鼓管阻塞,中耳腔长期呈负压,而使鼓膜松驰部或后上部凹陷,导致松驰部或后上部呈穿孔状。胆脂瘤仅在袋形内陷的包囊内有角化积聚时才开始形成。正常时鼓膜上皮的角化层经常向外耳道移行,部分为耵聍溶解,部分向外排出。故内陷袋内角化层如能继续移行,则无角化物积存。若角化物一旦积聚袋内,在受潮后迅速膨胀。形成胆脂瘤,并为变形杆菌等蛋白溶解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组织变形学说系慢性炎症使中耳粘膜上皮变为鳞状上皮所致。胆脂瘤好发于坚实型和板障型乳突。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