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翻译孙子兵法第一章

首页

请翻译孙子兵法第一章

1.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3、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6、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12 22:26:48
      【译文】
    1、孙武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认真考察的。
       
     2、所以,要以五件事情为主,进行比较计算,以探索它的实际情况。
        
    3、五件事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
      政治,是指民众和国君有共同意愿,可以同生共死,不怕危难。天时,是指白天黑夜,严寒酷暑等季节天候。地利,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战地的宽广或狭窄,地形的利弊。将帅,是指将帅的才智、威信、爱兵、勇敢、严正。法制,是指军队的编制和信号的规定,百官级别的区分和职责范围,军费开支和后勤供给制度。
      凡上述五件事,做将帅的不能不知道。能深刻理解的就能取胜,不能深刻理解的就不能取胜。 4、所以,要认真比较计算以探索敌我的真实情况。就是说:哪一方的国君推行进步的主张?哪一方的将帅有才能?哪一方得到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军队实力强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军队赏罚严明?我从这些方面就能预知谁胜谁负了。
       5、将领听从我的决策,用他必然取胜,就留用他。将领不听从我的决策,用他必然失败,就不用他。根据有利条件制定战略决策而又能贯彻执行,就要在战场上创造有利的“势”,用来辅助决策和实施。所谓“势”,是根据敌情变化制定有利的相应措施而形成的。
       6、战争,是诡诈的行动。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愿打,要打近处装作打远处。敌人贪利,要以利引诱他;敌人混乱,要乘机攻取他;敌人兵力充实,要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要躲壁他;敌将易怒,要搔扰他;敌将轻视我,要使他更加骄傲;敌人安逸要疲劳他;敌人团结要离间他。
      
      攻击没有防备的敌人,行动向着敌人意料不到的地方,这些都是军事取胜的方法,是不能事先规定的。 7、凡是作战以前在决策上廉洁预计能取胜的,是因为有利条件多;作战以前在决策上就预计不能取胜的,是因为有利条件少。有利条件多的就能取胜,有利条件少的就不能取胜,何况不具备有利条件呢?我根据这些来全面观察,就可以预见战争的胜负了。

    h***

    2006-07-12 22:26:48

其他答案

    2006-07-12 22:56:51
  •    (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二)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译文: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 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三)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四)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译文: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五)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文:谋划之策既为有利且被采纳,于是就再造成一种客观态势,以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态势,就是要根据利的原则而采取应变措施以保持战略主动之谓。   (六)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译文:战争是以运用诈谋奇计以克敌制胜为最高原则的。所以,实际能打,反而示敌以不能打;准备怎么打,反而示敌以不怎么打;拟取近道,反而示敌以走远路;拟走远路,反而示敌要取近道。
      敌若贪利,就以利去诱惑它;敌若乱而不整,就乘机去袭取它;敌若力量充实,就要防备它;敌若兵强卒锐,就暂时避开它;敌若气势汹汹,乘怒而来,就设法使之屈挠;敌若词卑行敛,就设法使之骄惰;敌若休整良好,就设法使之劳顿;敌若亲和团结,就设法离间它。要进攻敌没有防备之处,要出击在敌意料不到之时。
      这是军事指挥家的奥秘所在,是不可事先泄露出去的。   (七)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开战之前,凡是“庙算”获胜的,是由于所得算筹较多的缘故;“庙算”不胜的,则是由于所得算筹较少的缘故。
      所得算筹多的就胜利,少的就不能胜利,何况得不到算筹呢。我们根据这种情况来进行考察,谁胜谁负就显而易见了。

    g***

    2006-07-12 22:56:51

  • 2006-07-12 22:21:02
  • 想要获取请加 

    冰***

    2006-07-12 22:21:0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