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冕是什么样的礼冠?

首页

冕是什么样的礼冠?

冕是什么样的礼冠?定陵出土几顶?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30 18:05:51
  •   
    冕,是古代帝王及身份显赫的大臣在重要场合戴用的一种最高贵的礼冠。它与相关的衣物相配合组成冕服。
    冕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传说时代。古文献有“皇帝(黄帝)造冕垂旒”或“胡曹(黄帝时的大臣)作冕”的记载。
    《论语》有“子曰:禹……恶衣服而致美黼冕”,说禹平时衣着俭朴,但祭祀时则穿上华美的黼冕。
      到了周朝,冕服已多达六种:祀昊天上帝服大裘冕;享先王服衮冕;享先公、宴宾客及与诸侯射则服鹜(音闭,即锦鸡)冕;祀四望山川服毳(音脆,鸟兽的细毛)冕;祭社稷,祀五谷之神、五色之帝则服希冕;祭林泽坟衍四方百物服玄冕。服用冕服的人,除了王(天 子)夕卜,还有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等官员。
      此后,历朝冕服在沿用古制的同时,又不断有所变革。 明朝时,冕服只有一种,即衮晃。当时,只有皇帝、皇太子、亲王、郡王、世子有此种礼服。服用冕服的场合是祭天地、宗庙、社稷、先农,以及正旦、冬至、圣节、册拜等举行隆重典礼时。 冕冠的形制,历史各朝各代在细微处不尽统一,但大抵都遵循礼书的记载。
      如《礼记•玉藻》记:“天子玉藻十有二旗,前后邃延。”意思是说,天子冕冠前后应各有玉藻(玉为玉珠,藻为穿玉珠的五彩丝绳)十二旒。各朝代的天子冕冠均遵从此制。又,《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记:“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銃(音ch6ng、充,黄色)统(矿,丝绵絮)塞耳,所以弇(音y6n、眼,遮蔽)听也。
      ”意即古时冕前垂旒,以示王者不视非、不视邪;两侧用黄色丝绵塞耳,以示王者不听谗言,不听不急之言。各朝代冕冠也都有充耳这一饰件。明洪武、永乐、嘉靖不同时期对冕冠形制的要求,不仅基本承袭古制,而且规定比较具体。《大明会典》记,嘉靖八年(1529年)定,天子冕:“冠制以圆匡乌纱冒之。
      冠上有覆板,长二尺四寸,广一尺二寸,玄表朱里,前圆后方,前后各七采玉珠十二旒,以黄、赤、青、白、黑、红、绿为之。玉珩、玉簪导,朱缨、青纩、充耳缀以玉珠二。凡尺皆以周尺为度。” 定陵出土皇帝冕冠二顶。一顶出自神宗棺内,另一顶出自随葬器物箱中。
      一顶保存稍好,另一顶仅存金玉饰件。但从现存物看,两冠与《大明会典》所载制度大同小异,并不完全一致。保存稍好的一顶其冠卷(帽壳)作圆柱形,内有细竹胎,外蒙黑纱,内衬红素絹。冠卷上覆板作前圆后方形状,长38。7厘米,宽19厘米,上贴黑缎,下贴红缎。
      前后各有十二旒。每旒穿玉珠九颗(颜色有白、红(赤)、蓝(青)、绿四种)和珍珠若干颗。冠卷穿有玉珩、玉簪,两侧各有一绿一白两玉珠作为充耳。 另一顶为玉珩、金簪,各旒所存珠饰有红石珠、白玉珠、青玉珠、黄琥珀珠、黑石珠五种,充耳存玉珠四颗,为二白二黑。
      由此可见,明代的冠服制度在基本遵循礼制的前提下,也是因时而异,不断变化的。 。

    再***

    2016-06-30 18:05: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