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寻找阅读题

首页

寻找阅读题

要有答案的阅读题,有文章,字数在300字左右(2篇以上)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5-07 11:34:58
  • 上面的不错`~

    √***

    2006-05-07 11:34:58

  • 2006-05-06 14:56:52
  •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
      ”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
      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 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
      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
      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
      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 ▲ ▲ ▲ ① ② ③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
      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
      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选自《时文选粹》2004年第一辑,有删改) 8.联系选文语境,读读下面划线的语句,说说你分别读出了儿子怎样的个性特点。
      (6分) ①儿子尚未参加创意比赛,就对妈妈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②(儿子)自语道:“在地下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③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 ① ② ③ 9.请品味文中带“▲”的“一笑了之”,从中你能品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吗?(4分) 10.儿子这么富有创意,必然有主客观的原因,请你从文中概括出几点来。(4分) 11.选文最后儿子的一句话出乎母亲的意料,请你结合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表现母亲听了这话后的心情或神情。
      (3分) 12.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①儿子如此执着地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其动机竟是为了能去日本买一台游戏机回来玩。 对儿子的好玩你是如何看待的? 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你赞同母亲的说法吗? 为什么? 枯木的妙用 张洪军 20世纪末,美国西部的一个州,突然爆发了一场森林大火,上万亩森林遭受了灭顶之灾。 事后,人们对火灾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罪魁祸首是森林中的那些枯枝朽叶,它们即使只遇到星星之火,也会很容易地燃烧起来,并迅速蔓延,酿成一场生态灾难。
       于是,人们痛定思痛,决心亡羊补牢。州政府责令全州的森林管理部门和人员,并发动全社会的环保主义者,对森林中衰萎干枯的树木、草叶进行及时清理,以消除火灾发生的隐患。 命令执行后,果然大见成效,在随后的两年里,再没有大的火灾发生。
      正当人们暗自得意时,另一种始料未及的生态灾难,使他们目瞪口呆! 一种由云杉卷叶蛾引起的虫害,大面积地爆发了。这种害虫在毛虫阶段危害树木,专门吞噬树木的嫩叶嫩芽。在很短的时间里,几万亩珍贵的树木被吞食掉,成片成片地枯萎、死亡。 眼看着虫害在迅速蔓延,更多的森林将遭受侵害,束手无策的州政府赶紧向联邦政府求 援。
      美国农业部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令许多人大吃一惊:原来,造成云杉卷叶蛾大量繁殖和严重虫害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无知地把森林中枯死的树木、草叶清理掉了! 森林中的枯木为害虫的天敌——鸟儿、蚂蚁提供了筑巢、栖居、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它们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虫的繁衍。
      当人们为了防止火灾而把这些枯木清除掉的同时,也就毁掉了鸟类和蚁类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它们失去了栖息、繁衍的场所之后,数量急剧地减少,于是害虫就会乘虚而入,有了作孽和繁殖的机会。 以上这些发现,让人们明白了一条真理: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
      大自然总会用一只无形的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面对大自然,人类最应该做的就是: (选自《百科知识》2004年第五期,有删改) 13.根据选文,说说枯木有何妙用。(3分) 14.选文写了两场与枯木相关的生态灾难,请分别用一个词加以概括。
      (4分) ① ② 15.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大自然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16.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在文末填上一句话,说说人与自然如何相处。(4分) 参考答案 8.①自信 ②有创意(富有想象力) ③好玩(稚气未脱) 9.宽容;民主(平等) 10.“经常异想天开”(富有想象力);阅读面宽;好玩;有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
       11.如: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12.①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一种动力;玩使孩子身心更健康,更富有创造力。②成绩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学生还应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创意与成绩并不矛盾,有了好的创意能使成绩更好。
       评分标准:第8题6分;第9题4分,答出一点即得4分;第10题4分,答出一点得2分,得出两点得4分;第11题3分,切题得3分,较切题得2分,不够切题得1分;第12题选做一题,允许发表不同意见,能自圆其说即给分。 13.为害虫的天敌——鸟儿、蚂蚁提供了筑巢、栖居、休息、觅食和避难的重要场所,而鸟儿、蚂蚁的存在又有力地遏制了害虫的繁衍。
      (维持生态平衡。) 14.①火灾 ②虫害(虫灾) 15.自然界中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大自然总会用—只无形的 手,去巧妙地调节和平衡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6.尊重自然的法则和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评分标准:第13题3分;第14题4分;第15题3分,答出一点即可;第16题4分,意对即可。 。

    橙***

    2006-05-06 14:56:52

  • 2006-05-03 19:51:26
  • 10篇以上

    l***

    2006-05-03 19:51:26

  • 2006-05-03 17:50:57
  •   说“华表”
    张羽新
    ① 当你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会到天安门前去游览一番,尽情欣赏那古老宫殿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的壮丽风光。也许,你会对天安门前那一对用汉白玉雕刻的华表产生兴趣吧。你看,它那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刻着精美的蟠龙流云纹饰;柱的上部插着一块云形长石片,一头大,一头小,远远望去,似柱身直插云间。
      真给人以美的享受啊。华表已经成为中华的标志,不是吗?那些用“中华”作为商品牌号的,哪一个不是用华表作商标? ② 深受人们喜爱的华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相传在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出现了。那时人们在交通要道竖立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因此叫它“华表木”或 “桓表”。
      表者,标也,就是标示道路的木柱,相当于现在的“指路牌”;另外,也让人们在木柱上刻写意见,因此又叫“诽谤木”。诽谤这个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意思,即现代的提意见,并不是指造谣污蔑、恶意中伤。所以“诽谤木”类似现在的“意见箱”。 ③远古时代的“诽谤木”是个什么样子呢?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载:“程雅问曰:‘尧设诽谤之木,何也?’答曰:‘今之华表木也。
      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式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今天,天安门前的华表仍然保持了“以横木交柱头”,“形似桔槔”的基本形制。 ④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奴隶制度、封建制度的确立,广大人民群众议论政治是非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诽谤木”上,“谏言”被作为皇权象征的云龙纹所代替。
      它被置于皇宫或帝王陵寝的前面,作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它作为道路标志的职能,也大大退化了,偶尔设于桥梁之头,城垣之外,作为标志,但大都在京城,一般地方就很难见到了。 ⑤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蹲兽,头向宫外;天安门后面还有一对华表,上面的蹲兽是头朝宫内。
      据北京古老传说:华表柱头上的蹲兽,名叫犼,性好望。犼头向内是希望帝王不要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它好像在对帝王说,经常出来看看你的臣民吧,因而名叫“望帝出”;犼头向外,是希望帝王不要耽恋山水,废弃政务,它好像在对出游的皇帝说,快些回来治理朝政吧,因而名叫“望帝归”。
      当然,这只是古人对君王的一种虚幻的期望。我们在观赏这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时,这类传说不是正可增加游人的兴味吗? (选自《文史知识》) 14.根据文章介绍,你对华表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请在文中摘引恰当的词语按恰当的填写在下面横线上,揭示华表的作用和历史变迁。(2分) 道路标志(或指路牌) → → 15.请从作者情感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分析第一自然段末尾加线的两个反问句。(2分) 16.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大都”能否改为“全都”?为什么?(2分) 17.《现代汉语词典》对“华表”的注释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建筑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柱身多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雕花的石板。
      ”本文也介绍了有关华表的知识,请你结合选文和词典注释,用自己的话对华表作一个通俗易懂的介绍。(6分) 答案:14.道路标志(或指路牌)、诽谤木(或意见箱)——皇权的标志——中华民族的标志 15.表达效果:加强肯定语气,强调华表在今天的作用。
      情感: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或对祖国的热爱)或对“华表”的喜爱。 16.不能,因为“大都”表示大部分而非全部,“全都”则表示全部;换用之后,表意不准确。(意对即可) 17.要点:华表的材质——石质、木质,华表的安放地;华表作用的历史变迁,表达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这双手 艾煊 ①外婆今年85岁,没有文化,历经三朝。
      对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奇事,她的思路不算怎么古板,这是不容易的,但他素有的生活习惯,要稍许改变一下,那也是不容易的。 ②最近,媳妇买了台洗衣机。老太太听说要把衣服给机器去洗,她实在放心不下。因为外婆的一生是在灶台与洗衣盆边度过的,对洗衣机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她比全家任何人都更关切。
       ③外婆家里有一个洗衣用的圆木盆。解放前有许多年,无论冬夏,每天她都要洗出好几大盆衣服。早上一批晒干了,午饭后再洗一批,没冬没夏,日日如此。 ④那些衣裳,大多是染坊、糟坊、糖坊、碾米厂里的大师傅们的。那个时代,男人们是不肯洗衣裳的,以为似乎是贱役,是不光彩的事。
      这些大师傅都把衣服送给外婆洗。有的是包月的,每月酬金铜板一吊;有的是零星送来的,衣裤衬衫一两个铜板一件。 ⑤衣服先在木盆里用手搓好,再拎到大河里去汰。河边有石埠头,有条石。每天早上,妇女们在沿河条石上跪成一排,用棒槌一记记捶击衣服。在河边汰衣服,头上都是没有遮拦的。
      夏天,外婆常常趁天快亮时汰衣,早饭后就跪到船桥上汰。中午还要顶着毒日头再来跪一次。冬天,河上风紧,水又彻骨的凉,她也一天不落,日日跪在河边寒风里汰衣裳。她不能一天不洗衣,那是那些年中她为全家谋生的重要手段。在苦役般的繁重劳动中,她的指关节弄坏了,不能自由地伸屈。
       ⑥ 解放以后,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外婆再也不需要为挣几个铜板冬天下冰河、夏天顶毒日头去河边汰衣裳了。她的那双青筋裸露的手,头一次得到了解放。她的那双关节不灵便的手,应该休息了。但劳动,已经变成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休息,反而变成为一种似乎是多余的奢侈。
      不洗衣服,她感到闲得难过。一个折衷的方案,老太太只洗自己的衣服,但她还嫌不够,一定还要加上小孙子的衣服。 ⑦没想到,到了85岁银雪满头时,一下子又来了个洗衣裳的机器。几十年的老习惯,全让它给弄乱了。她有疑虑,怕机器莽撞,笨手笨脚,洗不干净。
      说不定,用力不匀,还会把衣服搓破。 ⑧ 她时时站在洗衣机前,看着衣服、被单在水里旋转、翻滚,像鲤鱼抢水一样,击起欢乐的水声、浪花。机器很乖巧,很尽职。衣裳洗得很干净。领口、袖口不存污渍,薄如纸的汗衫也看不到一点损伤的痕迹。机器在勤奋地洗衣裳,外婆的手却闲着。
      她的手第二次解放了,但她却十分不习惯这次的解放。 ⑨她在洗衣机前看了许久, :“这是什么人的手,造出了这一双巧手。” 19.品味文中加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⑧段中加点的“时时”一词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中加点的两个“跪”字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3分) 20。文中说外婆对洗衣机洗衣服“实在放心不下”,她为什么会“放心不下”?(2分) 21。
      文章的第④自然段划线句子写“那个时代……是不光彩的事”,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请说说理由。(3分) 22。文章说外婆的手有“两次解放”,这“两次解放”分别指什么?(2分) 第一次“解放”指: 第二次“解放”指: 23。
      请结合上文内容,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为第⑨段空缺的地方补写一个句子,描写外婆在此情此景下的神态和心理。(30字以内) 24。文章的题目是“这双手”,请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说说题目的含义 答案 19.(1)“时时”一词,体现出外婆不放心的心理,但她劳动惯了,无法闲下来,所以时时关心。
      这样,她仿佛又回到了劳动的年代,体现了她的勤劳。(2)不同,第一个所指的仅仅是洗衣服的一种姿态,第二个则反映了外婆为养家而工作的艰辛,反映了她的坚韧、勤劳。 20.她不放心的是:洗衣机能否把衣服洗干净,会不会损坏衣物,或者说洗衣机能否真正代替人采工作。
       21.不离题,这是一种对比(或衬托),更说明当时洗衣工作的下贱或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从而表明外婆的艰难。 22.第一次解放:儿女都长大了,外婆不用再靠给别人洗衣服来谋生。第二次解放:洗衣机代替了用手洗衣服的方式。 23.所写内容合情合理,表达顺畅,前后衔接合理即可。
       24.“这双手”既指“外婆”的双手,也指洗衣机,用这个题目突出了外婆操劳一生,也表现了她的勤劳。 (3) ① 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设计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
      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 “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遐迩闻名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
      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痺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枝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医、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
      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 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
      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
      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 ⑥ 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草的芬芒,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因它又是一个完善的圆。
      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走去…… 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20.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1.文中席勒的童话说明了怎样的道理?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有什么作用?(3分) 22.请你为本文第②自然段横线处补写一个理论认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上下文衔接更顺畅。
      (3分) 2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 24.人,不可能没有缺陷。
      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反思。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了吗?你认为这种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为诊治这种缺陷开一个“处方”。(3分) 名称: 形成原因: 弥补办法: 答案: 20.一方面源自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或源自急于实现终极目标所产生的焦虑感),另一方面源自和别人进行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或源自采用不正确的比较方式而产生的自卑感)。
       21.说明了人生有点缺陷不一定是坏事 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是不完美的,过分追求人生的完美是不现实的观点。 22.引用名言警句或古诗文名句准确且能证明作者的观点,补充的理论论据前面有“正如”等词语,能与上文衔接顺畅即可。 23.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24.“名称”“形成原因”“弥补办法”三者需综合考虑,语言表述需准确、通顺 。

    w***

    2006-05-03 17:50:57

  • 2006-05-03 17:24:54
  • 这里有三篇!

    打***

    2006-05-03 17:24: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72-191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