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投资数码打印店赚钱吗?

首页 >
商业/理财
创业投资

投资数码打印店赚钱吗?

    想开个数码打印店,包括老照片修复、明星照、大头贴、照片设计、照片合成、也考虑学生证、工作证、日历、台历、等。对这方面的准备也不太懂,更不知道赚不赚钱了,希望大家帮帮忙。
   曾学过一段时间设计自我感觉照片处理方面应该没问题的,就是对投资不太了解需要注意哪些?都需要准备什么设备?启动投资大概要多少?

全部答案

    2006-02-05 11:38:06
  • 回答:顾客流量很重要。
  • 2006-01-22 20:56:39
  •   数码影像店大比拼
    惠普-柯达-富士
    投资数码影像店 别让激情冲昏了头
    时间:2005-10-03
         近日,惠普通过其合作伙伴——全球知名的特许经营发展服务公司FDS的中国区总部向外透露:惠普将在中国开展数码影像专门店业务,以特许经营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数千家“惠普数码影像店”,而针对这项业务的4个大区的区域代理商也正在招募中。
      据悉,这是自《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颁布以来,第一个世界顶级品牌在中国推出的特许经营发展计划。 与此同时,记者还在北京航天桥附近的一家柯达连锁店了解到,惠普的有关人员已经“拜访”过他们,希望能转投惠普。可见,惠普数码店的单店招商已拉开帷幕,这其实意味着数码影像店抢夺投资者或加盟者的竞争已延伸到市场终端,对于投资者而言,一定要权衡市场利弊,谨慎投资,适合自己的才是理想的选择。
       潜在市场不等于现实市场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投资者加盟,此次“惠普数码影像店”的招募门槛几乎是最低的。FDS中国区总裁刘文献告诉记者,惠普数码影像店的加盟金为每年1万元。而要完成店面设施、专用设备购买、软硬件支持及培训等全部投资,30平方米的店仅需投资十万元即可(10平方米的单店仅需投资8万元),同时会获得惠普数码影像店的商标许可,如此低的门槛是为了让投资者尽快回收投资。
       与惠普一样,柯达数码影像店也在降低加盟门槛,通过多铺点,把影像服务市场做起来。以柯达数码写真馆网络的门槛为例,一次性投资需要15万元。加盟的硬件条件是店面处于重要商业地段,面积大于10平方米,层高不低于2.8米。同时,柯达还会向投资者出售一整套设备,并提供选址、店面设计、店员培训等帮助。
       而另一影像品牌——富士的加盟店则不同:一直强调技术优势的富士更倾向于拉拢“高端用户”。所以,富士数码激光冲印店要求一般店面在40平方米以上,最基本的人员配备是5人。据悉,数码冲印的外围设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也可以由富士提供,但粗粗算来,要跨进富士数码店的创业门槛,怎么也要需要上百万元,这显然是一个很高的进入门槛。
       显然与富士的加盟理念不同,柯达和惠普都采取了低门槛的加盟策略,但目前的市场形势并不乐观。记者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了解,仅就2005年第一季度而言,我国居民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略高于100点,增幅不够明显。照此推算,作为文化娱乐消费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居民的数码生活投资还很少。
      IDC副总经理万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数码影像市场很有潜力,但由于该市场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紧密相连,因此受此限制,数码影像市场目前在我国更多是潜在的,即时存在的市场还很有限。”从这个角度讲,投资数码影像店还需三思而后行。 赢利要靠“组合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街上的数码影像店已有不少,甚至达到了在一条街上有七八家的地步,但真正能够完全赢利的却很少,特别是一些刚投资新建的数码影像店,由于装修成本较高、配套服务并不完善、产品种类单一等方面原因,开业一年了还处于亏损状态。
       连柯达自己的人也承认:随着市场上柯达店面的激增,很多店面实际上一直都没有收回成本,处于亏损状态,而有的则勉强糊口。一位柯达的员工告诉记者,“到2008年,柯达的店面至少要减少一半,亏损者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而面向高端客户的富士数码店的经营状况也好不到哪去。
      毕竟高投入会带来高风险,如果选址稍有不慎,就可能全面亏损。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车道沟附近的一家富士店,属中高档富士连锁店,基本购买了富士的全套设备,前期投入大概150万元,可营业一年来一直亏损,价格高、人流少注定了其亏损的命运。 万宁认为,在如今其实并不庞大的市场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长期发展、赢利,必须要从数码本身细化自己的服务,如围绕自己的内容开设培训课、创意课等。
      据悉,目前很多的柯达店里已经卖起了电池,甚至摆上了“中国网通指定的IP电话服务代理商”的牌子,卖起了IP电话卡,这些的确可能给投资商带来一些利润。 而新入者——惠普数码店则显然是吸取了这方面的经验,所以重点出击的就是提供多方位的增值服务,但在目前居民对数码影像消费还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这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最终给投资者带来“数码”时代的财富,投资者还需要理性地预期市场回报。
       风险提醒 因质量问题带来信誉风险 数码影像店作为服务性的行业,客户比较重视其质量和服务态度。记者在一家数码影像店里恰逢一位老先生由于冲洗质量问题与服务员发生了争执。这位老先生告诉记者:他花在照片上的钱一年平均有500元,看重的是质量和服务,其次才是价格。
      而因为这场争执,老先生可能从此不再光临此店了。 投资攻略 投资者一定要先“懂行” 上海格林照相器材公司副总经理卫晓东认为,摄影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开数码影像店,必须懂化学、电子、光学、摄影技术原理等等多种知识。
      有一套好机器不一定就能做好生意,一台机器十个人冲出来会是十个样。而要冲印出好照片首先要读懂照片,知道拍摄者想要表现什么,这就像翻译家翻译小说,假如用翻译器一个字一个字翻过来,肯定翻得“硬邦邦”,如果是第二次创作式的翻译,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冲印照片也是如此,投资成败的关键在于店主自己是否用心。
       从配套服务选择厂商 加盟者都想“背靠大树好乘凉”。选择加盟厂商时一定要考虑厂商提供的售后服务。如柯达有一整套操作流程的培训机制、800免费热线咨询等;而惠普则是与宽带服务公司、移动电话商、大型网站、银联组织、航空公司、音像公司、数码礼品公司、快递网络和社区服务网络等组成战略发展联盟。
       (作者:李清宇 来源:中国经营报 ) 柯达-富士 1月21日,柯达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活动,隆重推出一个加盟新项目———“数码写真馆”。同一天下午,富士的中国代理商富士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的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孙大伦在沪接受记者采访时明言:富士除了继续发展普通专卖店外,富士的数码激光冲印店(FDI )加盟计划将加快步伐,三年内全国将出现1000家FDI 店。
       都是数码,都是新网络的布建,又一场柯达VS富士?!虽然柯达和富士都很反感把两者放到一块作比较,孙大伦一再强调“富士只把自己作为竞争对手”,但是,购买胶卷时大多只在柯达和富士之间作选择的普通消费者仍然会很自然地把这一系列举动视作两强新的一轮争斗。
       柯达数码写真馆展示了两天之后,国际会议中心华夏厅聚集了上百名加盟心切的投资者。因为在这天成为柯达数码写真馆网络的一员,只需要8.8万元,刚与柯达签署了银企合作协议的中国银行还设点现场办公,提供一半贷款额度。而据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数码写真馆的辜思历透露,过了那天,价钱就是10万元,开满100家以后将涨到15万元。
      有如此低的创业门槛,又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柯达快速彩印店作榜样,真让人心动。因此柯达乐观地把数码写真馆发展目标定为今年500—1000家。 相比而言,开富士FDI 店的投资就要算“重量级”了。据富士透露,目前富士的数码激光冲印设备有四种型号:330、350、370和390,售价在89万元-150万元不等。
      要开店,没有上百万元资金根本不行。不过,富士提供的数据也挺诱惑人:高投入有高回报,目前在上海已经开设的5家富士FDI 店家家赢利,一年半到两年能收回投资。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该投谁的怀抱,才能真正享受投资成功的快乐?且让我们分析分析,来几次“对对碰”,或许这会对你的决策有帮助。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传统胶片市场虽然在中国还大有潜力可挖,但是数码摄影将势不可挡地冲击传统胶卷市场,数码时代已经降临,柯达也好,富士也好,都既想保持已有优势,又想抢占先机,在数码影像新领域成为龙头老大,加盟者越多,他们的势力范围将越大,小老板们赚钱的同时,实际上意味着柯达、富士赚到了更多的金钱。
       对对碰之一 市场潜力 虽然街头巷尾已随处可见柯达、富士的黄、绿标志,但是柯达和富士却坚信,数码影像店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柯达提供的数据说,在中国,每人每年平均拍摄0.2个胶卷,美国人为3.7个;照相机普及率仅为17%,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41%。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市场的发展,摄影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影像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的年增长率与中国的GDP 增长看齐。 柯达数码写真馆做的其实是贴近普通消费者的生意,比如数码证件快照、电子相册、数码相机照片扩印等。
      据统计,消费者每隔15个月便需拍摄一次证件照,用于求职、申请证件等用途。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45岁以下的消费者中只有10%的人曾经把照片扫描、修饰或通过电子邮件传送给他人。随着电脑价格的不断下降,电脑家庭普及率的提高,将有更多的人会把照片转化为电子文档、电子相册等。
       柯达还认为,数码相机的普及也将带动照片扩印量的上升。数码相机的普及速度,有多种统计口径,其中一种说近年全世界市场平均增长率在70%左右,2001年700多万台,而2002年估计可达1700万台,加速度惊人。另一种口径更为乐观,说2001年市场总容量为1600万台,2002年可达2200万台。
       富士的数码激光冲印店目前主攻专业摄影领域,上海现有的几家FDI 店做这一块已经有点应接不暇,对民用一块市场还远未好好开垦,而高质量的影像画面是人所共求的,所以潜力巨大。况且,冲印消费有地域性,如果冲印水平差不多,一般人们总是选择步行不超过1公里的最近的那家店,而现在,富士FDI 店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许多地方还是空白,到这些地方开店不用担心竞争的压力。
       对对碰之二 入行门槛 加入哪个网络,首先要掂掂手里的钱袋子,正确定位。 柯达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降低门槛,多铺点,把影像服务市场做起来。所以柯达数码写真馆网络的门槛非常低,只要一次性投资15万元。加盟的硬件条件是店面处于重要商业地段(这是初期的要求,今后店面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向次级地段延伸),面积大于10平方米,层高不低于2.8米。
      柯达会卖给你一整套设备,包括高位数码相机、PMGC 、P4配置联想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专业灯光、POS 机和相关软件等,并提供选址、店面设计、店员培训等帮助。10多平方米的店面虽小得像个“螺蛳壳”,但里面有配置了专业灯光顾问设计灯光的小型摄影棚,此外的重点就是一个小巧玲珑、造型可爱的操作主机,电脑、扫描、打印、刻录机等有条不紊地藏在里面。
       一直强调自己技术优势的富士倾向于拉拢“高端用户”,与柯达拉开层次。所以,富士数码激光冲印店要求一般店面在40平方米以上,最基本的人员配备是五人。除了配备数码激光冲印设备,根据过来者经验,你最好也配备传统胶卷冲洗机,这样专业市场、民用市场两不误,可以获得更大回报。
      数码冲印的外围设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富士可提供便利。这样粗粗算来,跨进富士FDI 创业门槛,大概总要200万元吧。 不过,对于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感兴趣的不是投资额的多少,而是投入产出比,谁最能迎合市场需求,谁才最有投资价值。
      再者应该考虑的是自己是否适合做这一行当。正如上海格林照相器材公司副总经理卫晓东提醒的:随便做啥前提必须是要“专”。摄影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开数码影像店,必须懂化学、电子、光学、摄影技术原理等等多种知识。有了套好机器就一定做得好生意?不尽然。
      一台机器十个人冲出来会是十个样。要冲印出好照片首先要读懂照片,知道拍摄者想要表现什么,这就像翻译家翻译小说,假若用翻译器一个字一个字翻过来,肯定翻得“硬梆梆”,而假若你是第二次创作式的翻译,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冲印照片也是如此,投资的成败关键还在于店主自己是否用心是否努力。
       对对碰之三 服务项目 富士数码激光冲印店的“镇山之宝”是富士数码激光冲印系统,富士把它称为“魔术手”。记者在静安宾馆附近的格林店观看“魔术手”施展魔法,只见从它嘴里“吐”出的照片色彩格外靓丽,影像层次分明,显然与传统的冲印照片不同。
      富士上海代表处的有关人员自豪地说,富士特有的高分辨率3线CCD 扫描仪及高速的激光曝光技术都已获得专利。“魔术手”的另一个神奇之处是“不忌口”,除了传统胶卷、还可用磁盘、光盘、记忆卡等作输入媒体,而且可以选择将你的照片刻录成数码影像光盘,在电脑上任意欣赏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你的照片给亲友分享。
      也许正是因为“魔术手” 科技含量高,具有长期市场优势,所以,这种设备的销售之好超出了富士原先的想象。本来计划中,全国两年时间推150家,现在却已达200多台。全国30个省市有“魔术手”在运转。 柯达写真数码馆的主要服务项目是证件快照、数码照片冲印、宠物照、照片金碟、个人写真MTV 等,以及传统的胶卷冲印接件,相机、胶卷、电池零售等。
      其中证件照是个大头,据统计,一个消费者平均每过15个月就需要拍摄一次证件照,主要是学生和转职找工作的年轻一代,中国的证件快照市场潜在规模庞大。此外,越来越多消费者喜欢到影楼拍摄家庭照、友情照、个人艺术照甚至宠物照,数码写真馆可以帮他们把照片扫描转换成数码格式,或者压制成金碟保存,或者制作个人写真MTV 。
      数码格式的照片还可以任意用来制作贺卡、婚礼请帖、年历、明信片、贴贴纸等,非常投合时尚年轻人的需求。 记者在现场观看了MTV 的整个制作过程。顾客一共带来30张照片,店员分五次扫描进电脑,进行单张分割、修饰后,填进特制的MTV 模板,然后根据顾客的要求,加上标题、文字,配上合适的流行歌曲或顾客自唱的歌曲,一张数字多媒体光碟很快刻录完成了。
      旁边已为顾客制作好的有“爱情故事”“宝宝相册”“怀旧篇———流金岁月”等,主题可随意设置。据悉,如无特殊要求,一张碟的收费在48~68元间,如制作个人简历等比较复杂的则增收一定费用。上海第一家柯达数码写真馆“新加坡富都摄影有限公司”在上个月推出这项服务后,平均每天都要制作两三张MTV 。
       对对碰之四 后台支持 加盟者都想“背靠大树好乘凉”,那么,柯达、富士为加盟者提供了哪些后台支持呢? 轻松赚钱,是在陕西南路开出“富都”的黄德喜下的结论。黄先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加盟者,柯达数码写真馆的摄影棚灯光设计就出自他之手,身为一个专业人员,他并没有多少时间精力去照管店里的琐事。
      黄先生的店里雇请了三名店员,不仅一整套操作流程都经过柯达培训合格,而且有无迟到早退、卫生工作搞得怎么样、服务态度好不好,都有柯达的人经常来检查,设备故障可拨柯达的800免费热线咨询。看来做一个小老板还真是挺轻松的,何况还有中国银行的“创业宝”助业贷款,可帮助囊中匮乏的创业者圆梦。
       在数码写真馆各种服务项目的背后,有柯达与英特尔等公司共同开发的照片金碟、卡丽来MTV 制作程序,既“傻瓜操作”,又可添加创意;同时柯达与中国市场占有率七成以上的DVD 厂商达成协议,这些DVD 机可以兼容播放照片金碟和MTV ,这就保障了产品的易用性和大众接受程度。
       全国第一个操作“魔术手”的上海格林彩扩器材公司当初购设备时还谨小慎微,现在却是信心十足,总经理任洪良坦露:“富士一向注重自主开发和生产高新设备,每年都有新品推出,技术在世界上领先,这是投资者的最大后备保障”。为了给FDI 店最多的支援,富士投资上亿元进行广告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先是推出一辑郭富城和日本首席广告女星藤原纪香的广告片,最近又邀请了香港著名歌手杨千华协助宣传富士数码冲印设备,拍得都是色彩缤纷,靓丽可人,青春洋溢。
      其它的后台支持还有店铺门面设计及装修、开业礼品、技术培训、维修保养紧急支援服务、品质管理服务、富士数码激光冲印配件特供等等,免除了投资者诸多后顾之忧。 惠普-柯达 惠普和康柏合并后,惠普的大规模战略和新品发布昭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惠普打印将向数码影像领域延伸。
      随着数码影像诱人的前景,不论是IT厂商,还是传统影像厂商都在力图把这块市场作大,二者将殊途同归。   惠普柯达双剑合璧   数码照相已显示出王者之相,无论是厂商还是用户,纷纷由原来的怀疑、陌生或拒绝,转为心甘情愿的臣服,相机生产商明显地加快了高清晰度(高像素)数码相机的开发速度,同时价格快速下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数码相机取代传统相机的日期大大提前。虽然,数码成像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成像业务,但随着数码相机及各种成像设备成像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数码成像业必将大行其道。   惠普和柯达是两家分别具有60多年和10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
      今天,柯达作为传统影像厂商的代表,而惠普作为数码影像厂商的代表聚积在数码影像这个“新”市场中,其中,惠普的优势在前者———数码,而柯达的长项在后者———影像,两者具有不同侧面的优势,而目标却是一个。当然,它们都各有各的数码影像战略,以柯达为代表的传统影像厂商正在走一条“数码冲印”路线,以充分利用其原来的影像优势和资源,而以惠普为代表的IT厂商将充分发挥其在打印及成像领域的优势,贯彻“数码打印”的路线,希望更多的用户能够在家里用打印机输出数码照片。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这两种方式各有市场空间。   传统影像厂商柯达发起的是一场内部的战争,即将战略重心逐渐由原来的传统影像转移到数码影像,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到柯达数码冲印店冲印数码照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柯达、富士为代表的传统照片洗印商正在自己侵蚀自己的业务,他们投入巨资,正在展开一场数码照片冲印店的布点之战,很明显,他们每多冲洗一张数码照片,可能就意味着少冲洗一张传统照片,而至少到目前为止,传统照片的冲洗业务仍旧是这些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但他们不得不自己埋葬自己的传统业务,他们甚至乐于这样做,因为数码照片的前景太诱人了。
         IT厂商“打”到你身边   与柯达的战略重心转型相比,惠普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IPG)也在今年将数码影像的发展列为一项主要内容。而一些第三方调查公司的数据让惠普越发坚定了信心。IDC公司于2002年3月发布的数据表明,到2005年,在美国将有超过150亿张的数字图像是打印出来的;有1/3以上的家庭会拥有数码相机。
      而另一份由In fo T rend s发布的研究报告则称,在美国有81%的人愿意购买数码相机,并在家里打印数字照片。   和所有的技术发展一样,用户需求决定一切,数码影像技术也不例外———从用户需求出发,惠普预测了未来数码影像技术发展的趋势,制定了分阶段的惠普数码影像解决方案,为成为新时代的领导厂商,惠普已经准备好了一切。
         从用户的需求趋势来看,首先,用户要求现在的数码影像设备使用起来更为简单方便,要有类似于现在PC那样强大的处理能力,但是,最关键的是,不必像操作PC那样麻烦,不必经过专业的培训或学习,而要像使用普通相机、像开关电视机那样简单方便,它是一个简单易用的娱乐中心,而不是复杂的PC;其次,用户要求数字成像要像传统照片的成像一样简单,比如“按快门———到洗相店冲洗———取照片”,甚至取消中间那个环节,按完快门就取照片,而且还能立刻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好友共享。
         惠普在打印领域用户特有的技术和优势,其数码影像策略要从喷墨打印产品切入,日前惠普全面发布了新一代的喷墨打印技术和热喷墨打印机。   惠普的打印机功能丰富,并且易用,一键打印、一键取消、自由放大缩小、液晶显示等等功能使惠普的打印机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同时惠普在打印效果的改进方面做足了功夫,包括7色墨盒、4800dp i、富丽图4技术等等,成就了惠普数码打印的完美质量。而惠普的家用数码照片打印机的优势在于方便、即拍即现,据惠普称,将惠普照片打印机打印的照片和传统照片放在一起,已经无法分辨。
         惠普已经做好了冲刺数码影像输出领域的准备,除了家用照片打印机外,惠普力图为用户提供丰富的选择,其普通喷墨打印机和多功能一体机分别面向家庭用户推出了新品,惠普面对数码影像已经拉开了架势,向家用市场进攻已经势在必行。而凭借在专业领域的实力,惠普将“打”出一块家用新天地。
         Ofoto是什么?即使是中国广州街头手持最酷最in数码相机的时尚年轻人,或许都不知道。   即使是在数码相机销售持续3年呈现90%高速增长,即使是包括柯达、佳能、索尼、富士等全球数码影像巨头竞相重兵投入的中国沿海发达城市,拥有Ofoto(在线数码影像冲印网站)的柯达公司中国新闻发言人田耕,日前向记者也坦承,在中国知道这项业务的人不多。
         相比中国人更习惯于到街头冲印店冲印照片,在美国,更多的人是通过Ofoto,自助修改且冲印心仪的数码照片。   柯达先发优势明显   柯达是全球最大的胶卷影像龙头企业,尽管是18个月前才高调全面向数码影像转型。但早在4年前,柯达便悄然通过并购,同时附加以自身研发的强大柯达图像网络处理EasyShare系统,在业界最早推出在线冲印照片业务,即吸引消费者足不出户,在家中上传所摄照片至 终端,实现冲印业务。
         4年后,与遍布全球各地的“柯达黄”冲印店一样,柯达Ofoto在线网络仅美国一地,便拥有固定会员2000万,其网上单张照片冲印的最低价格也降至25美分,较直接去店里冲印便宜。虽然具体数据不详,但相对柯达、富士传统胶卷冲印业务量节节下滑而言,柯达在线冲印业务量节节攀升。
         在今年初,赚得不少净利的柯达将Ofoto业务提升至更高战略层面,并正式更名为EasyShareGallery。 在中国,柯达也早在2003年初便已经在上海、北京、广州开通了Ofoto网上冲印业务。柯达人士称,公司相信随着宽带网络和数码影像应用的普及,未来市场很大。
         惠普延伸产业链强势追赶   但到了今年的3月21日,在网上数码冲印市场演惯独角戏的柯达终于迎来了对手。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这次的对手是惠普!   原本在相当长时间里,惠普和柯达并不在同一战线作战,惠普以打印机和个人电脑而闻名,而柯达几乎就是胶卷的代名词。
         但这几年,柯达全力向数码电子企业转型,致力于提供包括胶卷、相机、打印、耗材等全线数码影像解决方案,而惠普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并购,自身业务大为扩展,数码打印输出,则是其战略产业链上最重心一环。可以说,是网络成像把这两家相安无事的公司推到了同一条战线上,同时避免不了相互蚕食竞争。
         惠普率先挑起了战火。惠普选择在今年3月整体收购柯达在线冲印的最大竞争对手、网上数码照片服务商Snapfish。Snapfish以低价竞争为主要策略,允许人们免费共享和存储数码照片,照片冲印的价格最低只有15美分,网站注册用户据称有1300万人。
         此前惠普自身拥有的数码打印机产品已经被数百万消费者用来打印照片,而在此项收购时,惠普明确放言,希望借此赶超柯达,欲在今年预计将增长20%以上、达270亿美元(研究机构IDC的数据)的庞大市场中与柯达一决雌雄。   市场前景仍不确定   但真正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他们的消费兴趣和习惯将决定这项在线网络冲印新技术的发展。
         为了吸引消费者离开街头社区冲印服务店改投网络服务,柯达和惠普都特别强调个性化服务,如网上相册和可打印成册的影集,以及长期以来的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的信任等等,同时Snapfish和EasyShare提供许多相同的服务:会员制、免费存储和浏览照片等。
         Gartner的分析师格兰特相信,数码摄影产品市场的增长只会进一步加速,因此惠普和柯达都将坚守这块阵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把日渐增多的数码照片存储在网上。   柯达人担心的还在于,如果惠普尝到了在线冲印的甜头,那么佳能、爱普生、甚至索尼,他们也会陆续加入这个战线么? 编辑:黄宏平 。
      

类似问题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