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苏轼的“醉落魄”这首词有什么典故?

首页

苏轼的“醉落魄”这首词有什么典故?

苏轼的“醉落魄”这首词有什么典故?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8-30 13:11:27
  •   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杭州通判移知密州,途经苏州,作本词赠别歌女。阊门是苏 州的西北门,因靠近运河,故甚为繁华。别筵当在此举行。词的上阕写自己在备尝艰辛之时遇得知 音。熙宁七年,词人正值盛年,为何开篇即云“苍颜华发”?这自然是见到佳人的豆蔻年华而有所感 伤,也传达出词人因仕途失意而未老先衰。
      “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惟有这位歌女对自己真心,输 肝沥胆,是可贵的知己。词人在词中不仅尊重这位侍宴的歌妓,对她甚至所有的歌女都寄予了深刻 的同情,而且进一步把她视为知音,将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的不幸命运联系起来。同是天涯沦落 人,在此临别之际,词人不免溢出内心的感情。
      用语虽是平常,含蕴极深。 下阕写两人不忍别离的深情;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不同的是,上阕由己及 人,下阕由人到己,展现出双方心有灵犀的情感交流。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但“多情自 古伤离别”,与自己的知音作别,难免哽咽无言,以至于泣不成声。
      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 字尽显歌妓的深情。十月初冬,正是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绵密不止,一时竟忘 了冷风吹泪脸。 词人在结尾将句意推进,劝佳人不用罗巾揾泪,任它洒满罗衫,待再次相会时,以此作为相知贵 心的见证。这既是劝慰佳人,也是自我宽解,企盼日后重逢。
      作者的赠别词多在结尾出豁达宽心之 语,此处用“图得见时说”来鼓励佳人,要对再次相聚抱有信心。真情流于肺腑,对佳人体贴入微。

    Y***

    2016-08-30 13:11: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