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老爷”的称呼又有什么讲究呢?

首页

“老爷”的称呼又有什么讲究呢?

“老爷”的称呼又有什么讲究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9-02 16:28:28
  •   
    “老爷”本来是古代对官绅的称呼,有时官绅们也自称个人为“老爷”。南宋已有
    这个称呼了。如《元史。董抟霄传》:“贼众突至搏霄前,捽而问曰:‘汝为谁?’搏霄 曰:‘我董老爷也。’”有个毛贼认为他说话太傲慢,举刀就把他杀掉了。
    但是,将“老爷”用于官场是在明代。
      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五:“前明时 縉紳惟九卿称老爷,词林称老爷,外任司、道以上称老爷,余止称爷,乡称老爹而已。” 由此可见在明朝对于“老爷”的称呼规定很明确:一是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如 内阁大学士、各部尚书、翰林可以称“老爷”。二是在地方官中,司、道以上官员称 “老爷”,其他的一律都称“爷”。
       “老爷”称呼到了清代又有变。乾隆年间朝廷规定:九卿、翰林、和司、道以上官 员升格为“大老爷”,这个称呼与“大人”之称的级别是一样的,四品以上京官在官署 以内称“大人”,出了官府则称“大老爷”。府、县长官则称为“太老爷”,也有的简称 为“太爷”,在看传统戏剧时,常见有人喊知县为“太爷”。
      到了清代末年,知县和未 加衔的知府以及六品以上的佐吏都改称为“大老爷”。 关于“爷”的称呼,是沿用了明代以来的官场流行语,也是“京话”中对官员尊 称的略缩语。哪级官员都可以称为“爷”,这一称呼在清代京城很普通。有些四品以上 大员乐意别人称为“爷”,如清朝管理各部院的亲郡王,被尊称为“王爷”。
      像恭亲被称为“六爷”,醇贤亲王称为“七爷”,甚至也把皇帝简称为“爷”,如影视剧中常到的的“乾隆爷”、“万岁爷”等,这是官场内外的口头语,是在非正式场合使用的, 称呼起来很随便,一般不会出大错。

    周***

    2016-09-02 16:28: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