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电子书《全唐诗》第884卷第四首 《樊川寒食》喻凫著

首页

电子书《全唐诗》第884卷第四首 《樊川寒食》喻凫著

电子书《全唐诗》第884卷第四首 《樊川寒食》喻凫著: 
新松 □绿草,古柏翳黄沙。佩珂客惊鸟,绮罗人间花。
蹙尘南北马,碾石去来车。川晚悲风动,坟前碎纸斜。
其中“新松 □绿草”中间有一个口字,其实原诗决不是“口”字,而是一个生僻字,我查遍了网络,都没弄清这个到底是什么字,所有的转载者都用“口”代替,我无法到大型图书馆里去查阅,但是所有的转载者包括原电子书制作者都没能力去查吗?一个小问题就反映出国人治学的态度,由此及彼第推论出国人对待其他事情的粗糙不精益求精的态度,
这也就是国力落后假冒伪劣盛行的根本原因,实在令人悲痛万分!!
谁纠正了这个字,给你50 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12-15 17:17:15
      我替你到大型图书馆里去查阅了,原本此诗“第一句缺一字”,休怪诸“转载者都用‘口’代替”,也不是“国人治学的态度”不严谨,更不是“国人对待其他事情的粗糙不精益求精的态度”,真是哪个庙都有屈死鬼呀!
    其实,几千年来的古典文献保存至今,或多或少都部分缺失的字、页,没办法考证、核实、补订,于是便就有了用“口”来代替某字某段的办法。
      例如《全唐诗》中张循宪的《五言隙岁过栖岩寺》:“……色口行将遗,声贪坐自捐。钟铃口口口,口口眇相连……”10句中就有12个脱字。原因就在于诗的原稿是北京图书馆所藏的石刻拓本,由于时间久远,风残日蚀,残缺字就在所难免了。 另外,《全唐诗》成编于三百年前,有些拗传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误收唐以前和唐以后所作(见陈尚君《全唐诗误收诗考》);漏收唐人诗作,如王重民、孙望、童养年及陈尚君等的辑本(见《全唐诗外编》、《全唐诗补编》);作家作品重出,有时互注,有时无注等等舛误。 如果你在哪里看到这首诗有了那个代替“口”字的诗,或者是假的,或者是真迹。
      如果是真迹,勿忘给古典文献编辑们一个知会儿,将真迹流传下来。 中华书局根据康熙四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御制全唐诗》于1999年版的《全唐诗》884卷第四首喻凫所写《樊川寒食》诗原样复印给你,以做参考。 我提供了这条重要的信息,还奖励那50分吗?。
      

    鹦***

    2010-12-15 17:17: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