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拥趸是什么玩意 ?

首页 >
商业/理财
保险

拥趸是什么玩意 ?


	 	
	 

好评回答

    2007-02-24 20:04:00
  •   近几年,“拥趸”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报章网页中。无论是一个球队、一个歌手、一辆跑车、一只马桶,都有各自的“拥趸”。  “拥趸”来源于粤语,指的是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是英语“fans"的意译。"fans"这个词不好翻译啊!它对应的词由大家所支持的对象决定,支持球星的人,叫"球迷";支持歌星的人,叫"歌迷";支持"影星"的人,叫"影迷"。
      。。。。。如果这个大家支持的偶像是影、视、 歌三栖明星呢?那就不能叫"什么迷",只能叫"拥趸"了!  在“拥趸”这个词流行之前,“趸”是一个不常用到的字。“趸”读作“dun(上声)",是一个会意字,关于这个字的解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趸"是一万只脚,表示众多,引申为聚集;另一种说法是,"趸"是"唯万是足",只有到了一万才足够,达不到就是不足,从而引申为"囤聚、聚集",也有"整批"的意思。
      现在很多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普遍认为,“趸”是“囤积”的“囤”的异体字,完全可以用“囤”字来代替。与“趸”相比,“囤”显然更好认、更好记,因为“囤”是一个形声字,囤的形符“囗”,表示聚集的最大范围,象谷囤形;“屯”既表音,也表义。屯,本来是指草木破土而出的形状,因尾巴卷曲,又有聚集的意思。
        既然这样,“拥趸”可以写成“拥囤”。不过这样也有麻烦,因为“囤”除了读作“tun(平声)"之外,还有另一个读音"dun(去声)",后者表示装粮食的器具,小时候我们家就有这种"谷囤"。所以,如果把"拥趸"改成"拥囤",也不妥。
      "赵薇的拥趸"听起来虽然很怪,但至少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改成"赵薇的拥囤",那大家很可能听成"赵薇的拥臀"或者"赵薇的拥盾",这不是越改越乱吗!  有人建议把“拥趸”改成“拥众”,这个改法倒也可以接受。
      在现代汉语里,“众”不一定表示众多,也可以单指一个。“一个群众”、“一位听众(或观众)”这类说法,已经逐渐约俗成。既然这样,我们说“一个拥众”有什么不可呢?“拥众”至少比“拥趸”通俗易懂一些。问题是,这个词与港台不接轨,目前还没有几个“拥众”。
        说来说去,“拥趸”这个怪词的流行,都是英语“fans"惹的祸。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译名,大家只好委屈一下,用"拥趸"来代替,拿来主义嘛。由于英语"fan"也有"扇子"的意思,我们也经常看到"我是莫文蔚的扇子"这样拐弯抹角、狗屁不通的句子。
      说到这里,我突发奇想,何不把"fans"译成"番厮"  喜欢番邦文化的小厮。别说我文化歧视啊,既然"番薯、番茄"这样的词大家依然使用,为什么不能用"番厮"?。
      

其他答案

    2007-02-25 10:44:00
  •   近几年,“拥趸”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报章网页中。无论是一个球队、一个歌手、一辆跑车、一只马桶,都有各自的“拥趸”。  “拥趸”来源于粤语,指的是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是英语“fans"的意译。"fans"这个词不好翻译啊!它对应的词由大家所支持的对象决定,支持球星的人,叫"球迷";支持歌星的人,叫"歌迷";支持"影星"的人,叫"影迷"。
      。。。。。如果这个大家支持的偶像是影、视、 歌三栖明星呢?那就不能叫"什么迷",只能叫"拥趸"了!  在“拥趸”这个词流行之前,“趸”是一个不常用到的字。“趸”读作“dun(上声)",是一个会意字,关于这个字的解释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趸"是一万只脚,表示众多,引申为聚集;另一种说法是,"趸"是"唯万是足",只有到了一万才足够,达不到就是不足,从而引申为"囤聚、聚集",也有"整批"的意思。
      现在很多人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普遍认为,“趸”是“囤积”的“囤”的异体字,完全可以用“囤”字来代替。与“趸”相比,“囤”显然更好认、更好记,因为“囤”是一个形声字,囤的形符“囗”,表示聚集的最大范围,象谷囤形;“屯”既表音,也表义。屯,本来是指草木破土而出的形状,因尾巴卷曲,又有聚集的意思。
        既然这样,“拥趸”可以写成“拥囤”。不过这样也有麻烦,因为“囤”除了读作“tun(平声)"之外,还有另一个读音"dun(去声)",后者表示装粮食的器具,小时候我们家就有这种"谷囤"。所以,如果把"拥趸"改成"拥囤",也不妥。
      "赵薇的拥趸"听起来虽然很怪,但至少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改成"赵薇的拥囤",那大家很可能听成"赵薇的拥臀"或者"赵薇的拥盾",这不是越改越乱吗!  有人建议把“拥趸”改成“拥众”,这个改法倒也可以接受。
      在现代汉语里,“众”不一定表示众多,也可以单指一个。“一个群众”、“一位听众(或观众)”这类说法,已经逐渐约俗成。既然这样,我们说“一个拥众”有什么不可呢?“拥众”至少比“拥趸”通俗易懂一些。问题是,这个词与港台不接轨,目前还没有几个“拥众”。
        说来说去,“拥趸”这个怪词的流行,都是英语“fans"惹的祸。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译名,大家只好委屈一下,用"拥趸"来代替,拿来主义嘛。由于英语"fan"也有"扇子"的意思,我们也经常看到"我是莫文蔚的扇子"这样拐弯抹角、狗屁不通的句子。
      说到这里,我突发奇想,何不把"fans"译成"番厮"  喜欢番邦文化的小厮。别说我文化歧视啊,既然"番薯、番茄"这样的词大家依然使用,为什么不能用"番厮"?。
      
  • 2007-02-25 09:34:00
  • 复辟
  • 2007-02-24 20:20:00
  • “拥趸”最早是在港台地区使用的一个词,是指拥护某种事物的人,尤其用来指影星、歌星、球星等的崇拜者、支持者。亦有人认为“拥趸”是英语“fans”的意译。  在“拥趸”这个词流行之前,“趸”是一个不常用到的字。“趸”读作“dun(同盹)”,是一个会意字,关于这个字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一是指整批,如趸买趸卖,二是指整批买进(准备出卖),如趸货。但无论这两种意思中的哪一个,都不能解释“拥趸”中的“趸”。据查,“趸”字在港台地区有特殊的用法和意义:它一般加在动词或名词的后面,表示“久于此道者”。如“监趸”,表示长期坐牢的人。这个义项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再加上“趸”也不是一个常用的字,部分人不明就里,只知道“拥”的意思,于是望文生义地把它当作了“拥护”的同义词。其实,“拥趸”指的是“人”,就是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无论是一个球队、一个歌手、一辆跑车、一只马桶,都可能有各自的“拥趸”群。

类似问题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