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内科
神经内科

基底动脉系不同部位闭塞的定位体征怎样?

椎-基底动脉系不同部位闭塞的定位体征怎样?
刘*** | 2016-10-25 19:09:56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10-25 19:50:56
  • 椎-基底动脉系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动脉。(1)椎动脉闭塞椎动脉主要分支有脊髓前动脉、延髓旁正中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等。1)延髓旁正中动脉:供应延髓内侧中线旁结构,主要包括锥体束、内侧丘系、舌下神 经核、疑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等部。闭塞后出现:①病灶侧舌下神经周围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 瘫;②对侧肢体深感觉障碍。2)脊髓前动脉:供应延髓中下部和高颈髓3由于脊髓前动脉接受来自椎动脉及脊髓...

    查看全部>>

    椎-基底动脉系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动脉。(1)椎动脉闭塞椎动脉主要分支有脊髓前动脉、延髓旁正中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等。1)延髓旁正中动脉:供应延髓内侧中线旁结构,主要包括锥体束、内侧丘系、舌下神 经核、疑核和迷走神经背核等部。闭塞后出现:①病灶侧舌下神经周围麻痹和对侧中枢性偏 瘫;②对侧肢体深感觉障碍。2)脊髓前动脉:供应延髓中下部和高颈髓3由于脊髓前动脉接受来自椎动脉及脊髓后 动脉的吻合支,阻塞时仅出现延髓前部综合征。如病变水平位于延髓中部,则表现为病灶侧 舌下神经周围性麻痹(舌下神经延髓内纤维受损)及对侧中枢偏瘫(锥体束受累);如病变 位于下部延髓,则因锥体交叉受累而表现为四肢中枢性瘫,因此处左右脊髓动脉已合为单一 的脊髓前动脉。3)小脑后下动脉:供应延髓背外侧部及小脑后下部。闭塞时表现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小脑后下动脉综合征或Wallenberg综合征),表现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同侧面部和对侧躯 体痛温觉障碍,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疑核麻痹)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和构音障碍,咽 反射消失,眩晕、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受损),同侧Homer征(网状结构的 交感神经纤维受损)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绳状体受累)。(2)基底动脉闭塞基底动脉于脑桥下缘,由左、右椎动脉合成。主要供应脑桥、部分 小脑和部分中脑。其主要分支有脑桥旁正中动脉、桥支(脑桥短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和内听动脉。基底动脉闭塞时可出现下列临床综合征:1)脑桥旁正中动脉:供应脑桥内侧旁正中部,主要包括外展神经核、副外展神经核、 内侧纵束、锥体束等。闭塞后出现Foville's综合征,表现为病灶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两眼 向对侧共同偏视(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对侧中枢性偏瘫。2)脑桥支(短旋动脉):供应脑基底部外侧区。闭塞时出现Millard-Gubler's综合征,表 现为病灶侧面神经与外展神经周围性麻痹,对侧中枢性偏瘫,有时可伴对侧中枢性舌瘫。3)小脑前下动脉:供应小脑半球下部、部分小脑蚓部、脑桥被盖外侧部及桥臂。闭塞 后出现脑桥下部外侧综合征,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Homer 征、周围性面瘫、听力减退、面部浅感觉减退,对侧躯干及肢体痛温觉减退。4)小脑上动脉:供应小脑半球上部及部分蚓部,上部脑桥、下部中脑被盖部,结合臂。 闭塞后产生脑桥上部外侧综合征,表现为病灶侧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舞蹈样动作、咀嚼无 力、Homer征、对侧半身痛温觉减退。5)内听动脉:供应内耳,闭塞后表现为病灶侧耳鸣、听力减退,眩晕、呕吐及眼球震 颤。6) 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导致脑桥基底部双侧梗死产生闭锁综合征。由于双侧皮质脊髓束与皮质延髓束均被阻断,外展神经核以下的运动性传出功能丧失所致。但脑桥被 盖网状结构一般不被侵及,中脑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功能尚保留,因此表现为面部、领部、 喉、咽、舌肌麻痹及四肢瘫,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吞咽、面无表情、不能活动、不能转头及 耸肩,但听力正常,对疼痛刺激能感知,偶有偏身感觉障碍,能用睁闭眼及眼球上下活动来 表达情感和意识活动,反射性前庭眼反射(玩偶眼现象)亦可保留。7)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出现深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中枢性高热、中枢性呼吸 困难和假性延髓麻痹等,多数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死亡。(3)大脑后动脉闭塞见后。
    徐*** | 2016-10-25 19:50:56 55 8 评论
    0/300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