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外科
脑外科

是不是脑血管痉挛或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本人女,42岁,教师,在电脑前伏案工作时间较长。最近半个月来时有晕眩的感觉,就是走路时候隔一会就晕眩一次,晕眩间隔时间很短,是一种旋转和站立不稳的感觉,其他无异常,去医院做了脑部CT,正常.作了颈部拍片,有轻度骨质增生.又作了经颅多普勒检查,结论如下:右侧大脑前动脉流速增高,双侧流速不对称,频谱形态圆钝等.医生说是脑血管痉挛或者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吗?不知道该怎样治疗?
l*** | 2008-11-18 09:18:57

好评回答

2008-11-18 15:58:43
w*** |2008-11-18 15:58:43 409 236 评论
中年以上,有阵发性眩晕短暂发作,检查有颈椎轻度骨质增生,这是由于颈椎压迫椎动脉,或因脑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诱发一系列脑缺血症状。
治疗方法: 
1、颈椎病是引起脑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可行牵引或推拿治疗。
2、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阿斯匹林75mg/日服。
3、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 
可用血塞通O.4g + 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 静滴 1...

查看全部>>

中年以上,有阵发性眩晕短暂发作,检查有颈椎轻度骨质增生,这是由于颈椎压迫椎动脉,或因脑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诱发一系列脑缺血症状。
治疗方法: 
1、颈椎病是引起脑供血不足的重要原因,可行牵引或推拿治疗。
2、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阿斯匹林75mg/日服。
3、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 
可用血塞通O.4g + 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 静滴 1次/日; 也可选用维脑路通+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等静滴。
有脑血管痉挛者,尼莫地平20mg,日2~3次,对缺血性脑血管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与保护作用,
4、有眩晕者,可选择培他定 8mg  日 3 次 ;眩晕停 25mg  日 3 次 服; 
5、恢复期可用尼莫地平、血塞通胶囊、西比灵等口服;
6、除了药物治疗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饮食上应低盐、低脂、戒烟、限酒等。避免精神刺激,并要适当运动,同时检查有无血压、血糖、血脂增高,并积极防治。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08-11-20 15:04:40
  • 尊敬的老师,今天得委屈你当我的学生,听我跟你讲课。学费暂时不收了。“脑血管痉挛或者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不会错,它是我们知识分子的通病,也是老师们的职业病。现在,开始上课:
    
    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重要事情 
    一、关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掉;每22秒钟就有一位同胞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死亡多发生在创造力最...

    查看全部>>

    尊敬的老师,今天得委屈你当我的学生,听我跟你讲课。学费暂时不收了。“脑血管痉挛或者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不会错,它是我们知识分子的通病,也是老师们的职业病。现在,开始上课:
    
    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重要事情 
    一、关注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掉;每22秒钟就有一位同胞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继续呈上升趋势,死亡多发生在创造力最高、对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年龄组,它的危害无年龄、身份、地域之分。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体出现机能退化。人们承受着社会、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透支生命和健康,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发病人群不断增多,并逐步年轻化。中青年人大多为生活和前途疲于奔命,总认为自己年轻精力旺盛不会生病,半数男性因工作压力导致高血压,患了高血压却仍然蒙在鼓中。 
    机关企事业负责人、公务员和年轻商务人士,长期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差旅生活、频繁的应酬,导致血压不稳,高血压已成为白领人群的职业病。即使测出收缩压在120mmHg—139mmHg、舒张压在80mmHg—89mmHg,也应引起注意。因为这一血压范围被称为“正常高值血压”,是高血压的临界危险边缘。他们发生心血管危险也显著增大,一半以上将演变为高血压。 
    高血压不单严重损伤到心、脑、肾、眼睛器官,甚至引发如脑卒中、心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眼睛失明等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平时没有症状,人们容易忽视,无动于衷。最初不会给患者什么感觉,可它一发作就会致人死亡或残疾,出现脑出血、心功能衰竭等猝发疾病。死亡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会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是令人可怕的“沉默杀手”。 
    心脏病是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20%~30%的冠心病患者并无心绞痛,而以猝死为第一症状。目前,心脏病是全球女性第一杀手,超过三分之一妇女因心脏疾病或中风而去世。其死亡率仍远远高于癌症。 
    在家庭中,妇女总是担当了护理和关照丈夫和家庭成员的角色,过多关心丈夫和家庭成员,关心丈夫甚于自己。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甚少关注、了解自己心脏的健康状况。妇女发生心脏病时的症状可能不像男性那么典型,甚至有时隐晦不明,疑似其他的毛病。女性心血管病的现实危险,往往被人们被忽略。 
    许多女性丧失了对自己心血管病的警惕性,对憋气、咽喉不适有关症状缺乏警觉,不理解大便用力、摒气也是促发心肌缺血的诱因;对不良情绪缺乏疏导;没有定期体检和必要的医学监督;对已有的危险因素不加控制,长期放任自流,失去治疗时机,造成致残或者死亡。 
    妇女心脏病可能的征兆包括:胸部中央的沉重感、压迫感、闷胀感、扭紧感;胸痛可能延伸到颈部、背部、手臂、上腹部,引起胀痛、发麻;胸痛时常伴随冒 汗、恶心、呕吐以及不明原因的倦怠,无缘由的紧张,腹部胀气感,背部肩胛间疼痛等。在老年妇女(特别是患有糖尿病者)中,这一情况尤为突出。 
    妇女进入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和消失,体内雌激素分泌日渐减少。由此,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血脂尤其胆固醇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凝聚力和吸附力增强,冠脉容易发生血栓。因而造成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绝经后的女性患心脏疾病的风险更大,具有更高的发病率。 
    老年女性即使与子女共处,也大多忙于家务和带孙子。她们极少体检,不重视也没有机会获得相关的保健防病信息,更不懂得哪些是应该引起警觉的心脏病的危险症状。越来越多的子女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无闲照顾老人。对于老人而言,突发心脑血管意外、心梗猝死是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威胁之一。 
    女性在现代家庭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员,自身更应增强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和疾病预防的意识。母亲的健康关系着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作为每一个家庭成员也需要关注女性心脏健康,尽力创建健康和谐的家庭。 
    二、预防心血管病 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 
    1、高血压 可能随时引爆脑卒中 
    只要是高血压患者,就存在可能发生脑卒中的危险。血压在夏季会自然降低, 不少高血压病人因而忽视治疗,自测、服药暂停,结果每当到秋冬季节气温一 下降,高血压立即发作,严重的还会“引爆”脑卒中。平时必须积极主动预防。 
    每天早上醒来后,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段;而每天傍晚五六点,也是一天 中血压偏高的两个小高潮。在这两个时段中,高血压病人都需要格外当心。 
    2、要想有效地预防心脏病、脑卒中,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 
    (1)高血压,是许多重大慢性疾病的警讯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是脑中风、冠状心脏病、动脉硬化、肾功 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重要威胁因素,患者还常常伴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心律不齐,也是疾病的警讯 
    心脏内的激动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心脏的活动变得更快、 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 生改变,就叫“心律不齐”。冠状动脉心脏病、心肌病变、心脏衰竭、高血压、 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皆可能有心律不齐的症状。 
    当人体处于心、脑血管病或其它慢性病前期,心血管系统系统会出现心慌、 胸闷、气短的情况,伴有心律不齐和血压不稳现象,是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3)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及早发现慢性疾病的隐患 
    配备一台瑞士保健专家生产的血压计,作为居家血压测量时的最佳伙伴。 每天定期定时的连续测量血压,不仅能够监测自身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也能 够监测自身健康情况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听取身体所发出的警讯。 
    “带心律不齐警示功能的全自动臂式电子血压计”,它拥有世界最优秀的血 压测量技术。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可正确判读心跳过慢、心跳过快、心房早搏、 心室早搏引起的心律不齐,并显示心率不齐警示符号。可在心脏早期出现异常 时,提醒您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实施相应的治疗,为健康争取时间。 
    预防心血管病,定期自测血压是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卫生部号召:在家定期自测血压,可以提高治疗的主动性。对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普通人群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平时必须严密观察,特别是 现在30多岁的年轻人血压升高也逐年偏多。如发生脑卒中,后果将十分严重。 
    三、防患于未然 为心脏保驾护航 
    1、心脏疾病 损失巨大 
    心动骤停,由于突发性,而且20%的人没有任何先兆,病情发展极快。心脏性猝死无法预测,在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心脏性猝死。 
    在医学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要抢救心脏猝死者,必须在最初4分钟内进行,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即降低10%,如果时间在4分钟以上,即使把他们抢救过来,患者不是脑死亡就是植物人,超过10分钟抢救治疗,已基本毫无意义。 
    全国每年约100万人猝死,多数发生在救护车往医院路上。即使当救护车在接报后1分钟内响应,如果遇到路上堵车,到现场时候一般已超过抢救的“黄金时间”,无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心脏性猝死,抢救成活率达不到1% 
    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心血管病使许多患者致残或丧失劳动能力。由于心脏病时常有复发的可能,因此一旦得病对人的劳动能力影响是终身的, 心脑血管病属于不可以逆转性疾病,治疗花费巨大。无法达到彻底根治,仅仅能够减轻、缓解病情,延缓病变。患者要终身服药、定期复查,花费支出庞大。 
    2、远程监护心脏 为心脏保驾护航 
    心脏病具有突发性强的特征。有些症状因发作时间短、发作无规律性,往往是患者来到医院,在做检查时又捕捉不到心电异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而不能得到及时的医学治疗。因失去宝贵的早期诊断抢救时间,而导致死亡。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突发事件,其中有超过70%以上发生在医院之外, 
    然而,我国现阶段对心血管疾病的控制还是以治疗性干预为主,甚至是“过度治疗”。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测和预防性干预仍是一片空白。建立有效的、可以延伸到家庭的救护体系,是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有效途径。 
    最新面世的“护心宝”,凝聚了当今最尖端的技术,除具备强大的商务手机功能外,还可以测量血压、心电和心脏监测。只要30秒,就可简便地用手机自行采集心电图,将信号发送到“远程心电监测中心”,随时、随地实现心脏监护。 
    “远程心脏监护系统”,将现代医疗技术和先进IT、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 能够提供实时的远程心电监测和有效的院前预警。配备专业的诊疗医生,为入网用户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为广大的亚健康人群,为心脏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提供一个维护健康的最便捷的办法。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联系紧急救援。对减少心脏病突发事件,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指出:“尽管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也研发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对抗心血管疾病,但这些先进技术成本很高,无法在许多欠发达国家推广应用。即使发达国家,在用先进医学技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为再先进的技术和药品都并没有减少发病死亡率,都是一种结果的延缓,对患者是痛苦,对社会是负担。“ 
    胡教授指出: “10个心肌梗死,有9个是可被预测;6个心肌梗死,5个是可被预防的。” 而日益增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采取简易可行、价廉和有效的措施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吸烟)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我们必须早日有的放矢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可尽早降低日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几率,更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医疗开支,减少疾病的痛苦和患者家庭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预防心血管病等慢性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我国医学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花一快钱预防,可以节约8.59元的治疗费用,可以节约100元的抢救费用。” 
    预防心血管病,是攸关性命的极其重要事情。胡大一教授强调说:“现在我国每13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未来心血管疾病还要夺取多少人的生命,缩短多少人的生命,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的反应和行动,无论是公众还是医务工作者,都要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健康的维护和基本的预防作为自己的责任。” 
    如果有疑问或需要详细资料,可发邮件与我联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海*** | 2008-11-20 15:04:40 409 239 评论
    0/300
  • 2008-11-18 13:04:38
  • 只是走路晕的话,就要找出规律,是快走晕还是慢走运、或受到颠簸时晕,我有转头时晕的问题,是因为颈椎压迫了神经引起的。
    天*** | 2008-11-18 13:04:38 388 241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 脑外科相关知识

  • 预防
  • 治疗
  • 症状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