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样调配油墨

首页

怎样调配油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2-03 10:34:33
      印刷过程中对油墨颜色的调配心得体会
      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多色还是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调配,使之适应被印产品的需要,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无论多么鲜艳的油墨,如果操作者不懂一些油墨性能和配色知识,混合出来的油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外观和应有的质量水平。
      为此,本文想介绍一些调色方法,以供参考。   一、配色原理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
      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   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
      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 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样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4.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倍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行与标准样比较的方法。
      差色力强弱反映该墨混色程度,影响着印刷墨膜厚度。      通过颜色鉴定刮色纸做刮色试验(Drowdown)可以比较油墨试样与标准样在光泽、色相、遮盖力三个方面的差异。具体方法:在鉴定纸左上角放标准油墨,右上角放配色油墨,两者之间大约相距一厘米左右,用刮刀在与刮色纸近乎垂直的角度用力展平薄敷部分和以倾斜角度轻力快速展开厚敷部分。
      待油墨表面干燥后,可以薄敷部分观察油墨色相,在黑带部分鉴定油墨遮盖力、透明度,在厚敷部分判断两者之间光泽的差别并观察整个颜色外观。通常黑色及彩色油墨采用白刮色纸,而白墨则采用黑刮色纸。   二、油墨配色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观察色样,特别注意观察被印基材,从基材粗糙与光滑、反射程度来选择油墨。
      例如,油墨印刷在光滑、反光极强的铝板或易拉罐上,选择透明性高的油墨,将有助于大大增强油墨的金属光泽。      2.选择配色所需的油墨时,尽可能避免混合过多油墨,尽量使用接近于标准色及由单一颜料制成的油墨。配色使用色墨越多、离标准色越远,则亮度越差,混合出来的颜色哑光程度越高,不可能借配色来调制原色。
            3.要特别注意油墨着色力。如果所选用油墨浓度不够高,不论怎样拼配,也无法达到标准颜色浓度。      4.需要加入白、黑墨时,应特别注电所加入的分量及称量的准确性。在所有油墨中,白墨的遮盖力特强,加入过多,不但会冲淡颜色,同时也会阻止底材反光程度。
      不过,对于印刷凹凸不平基材如尼龙布、纸板时,为了保证印品外观,最好印刷一层作为底色的白色。由于黑墨的着色力特强,稍不慎加入过多,就需要加入相当多其它色墨来调整颜色,造成浪费,因此需特别注意。      5.制作淡色油墨时,应从墨膜透光程度判断其应加入多少白墨或者调墨油(冲淡剂)进行调色。
      绝对不允许把溶剂(稀释水)用于冲淡颜色。溶剂加入过多,不但会影响印刷性能,而且会破坏油墨结构,造成颜料与树脂油分离,出现沉淀或者大大地降低油墨光泽。      6.提高印刷墨膜光泽方法    (1)在颜色浓度允许范围内加入适量调墨油。    (2)在印刷墨膜表面涂一层罩光油或者调墨油。
          (3)增加油墨透明度,如选用高透明度的高油墨或者加入适量调墨油,利用光滑、反射力强基材的反射增加光泽。    (4)防止基材表面吸附,合理改进基材印刷面的光滑程度。    (5)注意印刷环境的温度、湿度。在湿度高、温度低的情况下,进行塑料凹版印刷时,由于溶剂挥发速度快(通常1分钟内墨膜表面就已干燥),吸收墨膜周围热量而造成该处空气中水蒸汽急剧冷凝,使印刷墨膜表面形成雾气,致使墨层失去光泽。
      在梅雨季节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印刷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保证良好的印刷效果。      7.荧光油墨不能与大量非荧光油墨进行混合配色,否则会失去油墨荧光效果。   三、特殊颜色制作      1.金、银墨制作:采用调墨油加入适量金粉、银粉搅拌均匀即成,要注意选择合适细度的金粉及银粉,同时也要选择适应该印刷基材的调墨油,并应在印刷时再配制,以防止该墨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出现沉淀及分层。
      金墨也可使用银粉、透明黄色和调墨油进行混合制作。      2.珠光油墨:珠光颜料与合适比例的高透明性油墨或调墨油混合均匀即成。油墨的遮盖力强,很可能会丧失珠光效果。      3.夜光油墨:油墨具有吸收光能后在一定时期内再放光的效果,因而往往能在夜晚发光,故称为夜光油墨或者磷光油墨。
      通常将夜光颜料分散在透明性高的调墨油中,搅拌均匀即可。   以上各种油墨都不能研磨,金墨、银墨研磨会损坏研磨设备,珠光、夜光油墨研磨会破坏表面或晶体结构,丧失应有的效果。 1。色卡与用户确定的颜色有差别因为目前所用的色卡和配色系统是由胶印系统提供的,因此,当丝印过程 中印刷参数的变化会引起颜色的变化,故仍需微调处理,其油墨的着墨量影响到配墨颜色。
      油墨的着墨按平印、凹印、凸印、丝印的顺序逐渐增加,如下表,所以在三原色加网印刷的油墨是非常不好印的,因为丝印过程中的每一个变量都影响到墨层厚度,从而影响到印刷品的颜色。 几种印刷方式的油墨厚度及转移率 印刷方式平均墨层厚度(U)转移率(%) 平印0.7~1.430~50 凹印1。
      030~50 凸印8。050~60 丝印6。0~10090~100 2.颜色的外观 颜色的外观受透射率、反射率、同分异物现象(即在同光源下两种颜色非常匹配,而在另外一种光源下却不匹配的现象)、观察条件、照明、墨层厚度、油墨的不透明度、叠印、承印物性质等变量的影响。
       3.承印物的影响 承印物的表面光洁度、处理、吸墨性和表面颜色等。 4。墨层厚度 墨厚会引起颜色变化。墨厚受丝网网丝的直径、绷网张力、网版类型和厚度的影响较大,另外,胶刮外形及硬度、刮压力、刮压速度、刮印角度、网距、复墨板的压力、速度、外形和印刷机类型的不同,其墨厚度也不同。
       5.网板张力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色相的变化 6.光源和观察条件的标准化 具有专门光源的观察室。通过光谱仪,可测出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光谱曲线。 7.色差:即不同颜色有不同的色差,可以通过光谱检测仪测出。人眼能分辨的色差为1DE,计算机输出的样品色差为2DE,黄颜色它与目标色之间有3DE,而灰色与它的目标色之间只能有0。
      5DE才可接受。 8。当含色量为100%时的油墨,三原色有各自不同网目,网印最高色密度具体部分为:黄(Y)200~240目网、品红(M)200~240目网、青色(C)180~200目网,因为三原色照理是不能采用同一目数的丝网的,会使色强度损失,为此解决的方法有两个: (1)采用各自目数的丝网; (2)采用同一目数丝网时,必须注意增减色墨,从而达到复制原稿的颜色。
       9.调配专色油墨数量准确。如果油墨调配过多,剩余墨就造成浪费,如果太少不够用,就需要再度调配,如遇到复杂色彩,第二次和第一次调配的油墨很难完全一样,这样对产品质量就有影响,一般调配时应略微多于实际用量,而实际印刷用量主要从印刷图之面积的多少、印刷数量的多少、油墨的厚薄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由以上讨论的内容可知,配色不是简单地把几个颜色混合在一起,而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工程,只有掌握丝网印刷工艺和配色原理,才能配好油墨颜色 。

    风***

    2008-12-03 10:34:33

其他答案

    2008-12-03 20:21:19
  •   一,丝网印刷知识汇总 
        
    1.什么叫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属于孔版印刷,它与平印、凸印、凹印一起被称为四大印刷方法。孔版印刷包括誊写版、镂孔花版、喷花和丝网印刷等。孔版印刷的原理是:印版(纸膜版或其它版的版基上制作出可通过油墨的孔眼)在印刷时,通过一定的压力使油墨通过孔版的孔眼转移到承印物(纸张、陶瓷等)上,形成图象或文字。
      誊写版印刷为最简便的孔版印刷,始于19世纪末期。这种印刷是在特制的蜡纸上,通过打字机或铁笔制成蜡纸图文版,在蜡纸版上用油墨辊进行印刷,承印物上就可得到理想的印刷效果。在孔版印刷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是将丝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或金属丝网绷在网框上,采用手工刻漆膜或光化学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
      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则是利用感光材料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使丝网印版上图文部分的丝网孔为通孔,而非图文部分的丝网孔被堵住)。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与原稿一样的图文。丝网印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适应性强。
      丝网印刷应用范围广常见的印刷品有:彩色油画、招贴画、名片、装帧封面、商品标牌以及印染纺织品等。 2.丝网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我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夹颉印花方法。到东汉时期夹颉蜡染方法已经普遍流行,而且印制产品的水平也有提高。
      至隋代大业年间,人们开始用绷有绢网的框子进行印花,使夹颉印花工艺发展为丝网印花。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到了宋代丝网印刷又有了发展,并改进了原来使用的油性涂料,开始在染料里加入淀粉类的胶粉,使其成为浆料进行丝网印刷,使丝网印刷产品的色彩更加绚丽。
       丝网印刷术是中国的一大发明。美国《丝网印刷》杂志对中国丝网印刷技术有过这样的评述:"有证据证明中国人在两千年以前就使用马鬃和模板。明朝初期的服装证明了他们的竞争精神和加工技术?丝网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丝网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丝网印刷与其它印刷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丝网印刷与其它印刷方式相比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   ①印刷适应性强平印、凸印、凹印三大印刷方法一般只能在平面的承印物上进行印刷。而丝网印刷不但可以在平面上印刷,也可以在曲面、球面及凹凸面的承印物上进行印刷。
      另一方面,丝网印刷不但可在硬物上印刷,还可以在软物上印刷,不受承印物的质地限制。除此之外,丝网印刷除了直接印刷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间接印刷方法印刷,即先用丝网印刷在明胶或硅胶版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因此可以说丝网印刷适应性很强,应用范围广泛。
         ②墨层厚实,立体感强,质感丰富胶印和凸印的墨层厚度一般为5微米,凹印为12微米左右,柔性版(苯胺)印刷的墨层厚度为10微米,而丝网印刷的墨层厚度远远超过了上述墨层的厚度,一般可达30微米左右。专门印制电路板用的厚丝网印刷,墨层厚度可至1000微米。
      用发泡油墨印制盲文点宇,发泡后墨层厚度可达300微米。丝网印刷墨层厚,印刷品质感丰富,立体感强,这是其它印刷方法不能相比的。丝网印刷不仅可以单色印刷,还可以进行套色和加网彩色印刷。   ③耐光性强,色泽鲜艳由于丝网印刷具有漏印的特点,所以它可以使用各种油墨及涂料,不仅可以使用浆料、粘接剂及各种颜料,也可以使用颗粒较粗的颜料。
      除此之外,丝网印刷油墨调配方法简便,例如,可把耐光颜料直接放入油墨中调配,这是丝网印刷的又一大特点。丝网印刷产品有着耐光性强的极大优势。经实践表明,按使用黑墨在铜版纸上一次压印后测得的最大密度值范围进行比较,胶印为1。4、凸印为1。6、凹印为1。
      8,而丝网印刷的最大密度值范围可达2。0,因此丝网印刷产品的耐光性比其它种类的印刷产品的耐光性强,更适合于在室外作广告、标牌之用。 4.彩色丝网印刷的色序是如何排列的? 彩色丝网印刷的色序排列一般为黄、青、品红和黑。考虑到工艺要求,也有将色序排列为青、品红、黄和黑的。
      国外也有按黑、黄、品红、青为印刷色序的,由于丝网印刷中承印物形状的不同(平面、曲面之分)以及承印物材料性质的不同,色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透明物体上印刷时,色序排列应该是黑、黄、青、品红。色序的排列对反映原稿色彩有着重要制约关系,如何保证复印物色彩不失真,除要正确掌握油墨的使用外,还需要长期工作实践及经验积累,去不断摸索总结。
      确定丝网印刷色序要考虑两种因素,其中一种因素是承印物上的印墨的透明度如何,这是两因素中的主要因素。由于在丝网印刷中是通过各种颜色的油墨混合或叠合而产生新的色彩的油墨,如果承印物上印墨透明度差,在印刷第二色时就会将第一色墨迹盖住,而不能与第二色合二为一生成新色。
      第二个因素是人的眼睛对各种色彩感受的能力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说,人的眼睛对品红色最敏感,青色次之,对黄色敏感性最睢S捎谌嗣嵌匝丈舾行杂胁畋穑斐啥曰粕愕睦┐蠡蛩跣。Ш湍看笮〉谋浠直娌磺澹佣跋煊∷⒅柿俊?br>正确的丝网印刷工艺程序及要求是,第一色用青色版印,印好后,用梯尺、色标进行阶调再现的对比检查。
      第二色用黄色版印刷,这样两色叠合成绿色,然后利用人的眼睛对绿 色调识别能力强的特点,对照梯尺、色标检查印刷质量。第三色用品红色版印刷,最后用黑色版。黑色版可加强轮廓和暗调层次。四色版印完后就得到与原稿相同的彩色复制品了。 5.彩色丝网印刷应注意哪些问题? 彩色丝网印刷应注意几方面的问题,分述如下。
        ①在彩色丝网印刷时要使用坚固、不变形的金属网框。这是因为如果使用了不坚固的网框或者是木框制版,在印刷中容易发生歪斜或变形,丝网印版质量就会降低,精度难于保证,变形严重时丝网印版就不能使用。从而影响印刷质量。所以必须要使用坚固的金属网框。
      一套彩色丝网印版的网框尺寸要相同。主要是为了印刷时用统一的定位规矩,及便于套色印刷。一套彩色丝网印版的丝网目数和丝网材质要一样,绷网张力和丝网版厚度要一致。主要是保证各色印版印刷后的墨层均匀、效果相同,完美地再现原稿色彩和图形。  ②使用刮板硬度一般为肖氏硬度70度。
      刮板刃口精度要高。由于硬度适中,利于满足印刷要求,便于提高印刷精度,保证印刷质量。  ③应尽量使用粘度较高的丝网印刷油墨。粘度较高的油墨不会发生因渗油扩散造成图文线条变粗变大的问题,利于提高图文线条的精细度和清晰度。  ④照相加网制版网屏线数(线/英寸),一般在55~120线之间。
      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龟纹现象。 一般加网线数和丝网目数比例关系是:丝网(目数):4。2X加网线数。 6.为什么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 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隙是由丝网印刷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 丝网印版是以丝网为版基的,丝网被绷在网框上,当丝网处在水平状态时会出现一定的垂度。
      特别是在刮印过程中,垂度值还会增大,为了使承印物在末刮印时不粘油墨从而保证印刷质量,丝网印版的最低部分必须离开承印物。在丝网印刷中,刮板与丝网印版是移动性线接触,丝网印版与刮板在刮印前和刮印后不能与承印物接触,特别是丝网印版随刮板移动而离开承印物,如果丝网印版在印刷前后始终不离开图文部分就会出现油墨继续渗透并扩散造成图文线条尺寸扩大,使得印刷尺寸精度下降,承印物失真。
       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要有一定购间隙这还与承印物运动形式有着密切关系,承印物在印刷时,特别是在成形物曲面(如容器等)印刷时,承印物在印刷的同时还要作圆周运动。有一定间隙不会造成承印物图文的模糊或线条变形等现象。 7.如何确定丝网印版与承印物的间隙? 上面已经谈到了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在印刷时为什么必须留有一定购间隙,但是间隙的大小也不能随心所欲。
      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的间隙如果太小,沿刮板运动方向容易产生渗透和粘版现象。如果间隙过大,丝网印版压印后不能复原,松驰而下垂,使得印刷后的画面尺寸小于丝网印版画面尺寸。严重时还会使丝网印版破损而不能印刷。如果是使用弹力小的不锈钢丝网还会出现版面接触不到承印物表面而无法实施印刷。
       确定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的间隙量的主要根据是:  ①丝网印版尺寸的大小。  ②绷网张力的大小。  ③丝网印版的中心垂度。  ④承印物的形状。  ⑤承印物材料的性质。  ⑥承印物表面形态。  ⑦油墨粘度等。 丝网印版与承印物之间的间隙,由于印刷条件不同,而间隙值也各异。
      一般对油墨吸收力较低的陶瓷器、玻璃、金属面、硬质塑料等承印物表面较硬的物体对印刷间隙值要求比较高。而对油墨吸收力较大的布、纸和软质塑料类等承印物表面较软的物体对印刷间隙值的要求就不那么严格。通常精度要求较高的印刷品在印刷时要求间隙值在 l一3毫米之间。
      对普通印刷品其间隙可为2-6毫米。曲面印刷时间隙值要小一些,而平面印刷时间? 二, 丝网印刷油墨颜色调配- 搜搜问问- 教育科学 > 理工学科 2008-05-04 22:34 印刷过程中对油墨颜色的调配心得体会—   在印刷过程中,无论是何种方式印刷,也无论多色还是单色印刷,印刷前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油墨颜色调配,使之适应被印产品的需要,因而,经常要进行油墨颜色的选择与调配。
      无论多么鲜艳的油墨,如果操作者不懂一些油墨性能和配色知识,混合出来的油墨也无法达到满意的外观和应有的质量水平。为此,本文想介绍一些调色方法,以供参考。   一、配色原理   任何一个彩色均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表示,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
      尽管理论上说黑色是光线的完全吸收,但黑墨仍然具有光泽。油墨是颜料(色粉)与树脂连结料研磨而成的,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
      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光泽、色相、着色力、遮盖力。   1.光泽   光泽既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凭肉眼判断,通常在配色过程中仅凭肉眼观察。光泽实际上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品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避免混合错误。      2.色相是颜色的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 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样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3.遮盖力是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      4.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倍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行与标准样比较的方法。
      差色力强弱反映该墨混色程度,影响着印刷墨膜厚度。      通过颜色鉴定刮色纸做刮色试验(Drowdown)可以比较油墨试样与标准样在光泽、色相、遮盖力三个方面的差异。具体方法:在鉴定纸左上角放标准油墨,右上角放配色油墨,两者之间大约相距一厘米左右,用刮刀在与刮色纸近乎垂直的角度用力展平薄敷部分和以倾斜角度轻力快速展开厚敷部分。
      待油墨表面干燥后,可以薄敷部分观察油墨色相,在黑带部分鉴定油墨遮盖力、透明度,在厚敷部分判断两者之间光泽的差别并观察整个颜色外观。通常黑色及彩色油墨采用白刮色纸,而白墨则采用黑刮色纸。   二、油墨配色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观察色样,特别注意观察被印基材,从基材粗糙与光滑、反射程度来选择油墨。
      例如,油墨印刷在光滑、反光极强的铝板或易拉罐上,选择透明性高的油墨,将有助于大大增强油墨的金属光泽。      2.选择配色所需的油墨时,尽可能避免混合过多油墨,尽量使用接近于标准色及由单一颜料制成的油墨。配色使用色墨越多、离标准色越远,则亮度越差,混合出来的颜色哑光程度越高,不可能借配色来调制原色。
            3.要特别注意油墨着色力。如果所选用油墨浓度不够高,不论怎样拼配,也无法达到标准颜色浓度。      4.需要加入白、黑墨时,应特别注电所加入的分量及称量的准确性。在所有油墨中,白墨的遮盖力特强,加入过多,不但会冲淡颜色,同时也会阻止底材反光程度。
      不过,对于印刷凹凸不平基材如尼龙布、纸板时,为了保证印品外观,最好印刷一层作为底色的白色。由于黑墨的着色力特强,稍不慎加入过多,就需要加入相当多其它色墨来调整颜色,造成浪费,因此需特别注意。      5.制作淡色油墨时,应从墨膜透光程度判断其应加入多少白墨或者调墨油(冲淡剂)进行调色。
      绝对不允许把溶剂(稀释水)用于冲淡颜色。溶剂加入过多,不但会影响印刷性能,而且会破坏油墨结构,造成颜料与树脂油分离,出现沉淀或者大大地降低油墨光泽。      6.提高印刷墨膜光泽方法    (1)在颜色浓度允许范围内加入适量调墨油。    (2)在印刷墨膜表面涂一层罩光油或者调墨油。
          (3)增加油墨透明度,如选用高透明度的高油墨或者加入适量调墨油,利用光滑、反射力强基材的反射增加光泽。    (4)防止基材表面吸附,合理改进基材印刷面的光滑程度。    (5)注意印刷环境的温度、湿度。在湿度高、温度低的情况下,进行塑料凹版印刷时,由于溶剂挥发速度快(通常1分钟内墨膜表面就已干燥),吸收墨膜周围热量而造成该处空气中水蒸汽急剧冷凝,使印刷墨膜表面形成雾气,致使墨层失去光泽。
      在梅雨季节中,要特别注意控制印刷环境的温度与湿度,保证良好的印刷效果。      7.荧光油墨不能与大量非荧光油墨进行混合配色,否则会失去油墨荧光效果。   三、特殊颜色制作      1.金、银墨制作:采用调墨油加入适量金粉、银粉搅拌均匀即成,要注意选择合适细度的金粉及银粉,同时也要选择适应该印刷基材的调墨油,并应在印刷时再配制,以防止该墨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出现沉淀及分层。
      金墨也可使用银粉、透明黄色和调墨油进行混合制作。      2.珠光油墨:珠光颜料与合适比例的高透明性油墨或调墨油混合均匀即成。油墨的遮盖力强,很可能会丧失珠光效果。      3.夜光油墨:油墨具有吸收光能后在一定时期内再放光的效果,因而往往能在夜晚发光,故称为夜光油墨或者磷光油墨。
      通常将夜光颜料分散在透明性高的调墨油中,搅拌均匀即可。   以上各种油墨都不能研磨,金墨、银墨研磨会损坏研磨设备,珠光、夜光油墨研磨会破坏表面或晶体结构,丧失应有的效果。 1。色卡与用户确定的颜色有差别因为目前所用的色卡和配色系统是由胶印系统提供的,因此,当丝印过程 中印刷参数的变化会引起颜色的变化,故仍需微调处理,其油墨的着墨量影响到配墨颜色。
      油墨的着墨按平印、凹印、凸印、丝印的顺序逐渐增加,如下表,所以在三原色加网印刷的油墨是非常不好印的,因为丝印过程中的每一个变量都影响到墨层厚度,从而影响到印刷品的颜色。 几种印刷方式的油墨厚度及转移率 印刷方式平均墨层厚度(U)转移率(%) 平印0.7~1.430~50 凹印1。
      030~50 凸印8。050~60 丝印6。0~10090~100 2.颜色的外观 颜色的外观受透射率、反射率、同分异物现象(即在同光源下两种颜色非常匹配,而在另外一种光源下却不匹配的现象)、观察条件、照明、墨层厚度、油墨的不透明度、叠印、承印物性质等变量的影响。
       3.承印物的影响 承印物的表面光洁度、处理、吸墨性和表面颜色等。 4。墨层厚度 墨厚会引起颜色变化。墨厚受丝网网丝的直径、绷网张力、网版类型和厚度的影响较大,另外,胶刮外形及硬度、刮压力、刮压速度、刮印角度、网距、复墨板的压力、速度、外形和印刷机类型的不同,其墨厚度也不同。
       5.网板张力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色相的变化 6.光源和观察条件的标准化 具有专门光源的观察室。通过光谱仪,可测出每种颜色都有自己的光谱曲线。 7.色差:即不同颜色有不同的色差,可以通过光谱检测仪测出。人眼能分辨的色差为1DE,计算机输出的样品色差为2DE,黄颜色它与目标色之间有3DE,而灰色与它的目标色之间只能有0。
      5DE才可接受。 8。当含色量为100%时的油墨,三原色有各自不同网目,网印最高色密度具体部分为:黄(Y)200~240目网、品红(M)200~240目网、青色(C)180~200目网,因为三原色照理是不能采用同一目数的丝网的,会使色强度损失,为此解决的方法有两个: (1)采用各自目数的丝网; (2)采用同一目数丝网时,必须注意增减色墨,从而达到复制原稿的颜色。
       9.调配专色油墨数量准确。如果油墨调配过多,剩余墨就造成浪费,如果太少不够用,就需要再度调配,如遇到复杂色彩,第二次和第一次调配的油墨很难完全一样,这样对产品质量就有影响,一般调配时应略微多于实际用量,而实际印刷用量主要从印刷图之面积的多少、印刷数量的多少、油墨的厚薄等几个方面来考虑。
       由以上讨论的内容可知,配色不是简单地把几个颜色混合在一起,而是一个复杂的技术工程,只有掌握丝网印刷工艺和配色原理,才能配好油墨颜色 。

    今***

    2008-12-03 20:21: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工程技术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