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基金:让你吃惊的7个数据

首页 >
商业/理财
创业投资

基金:让你吃惊的7个数据

  你可能从没想象过封闭式基金2年收益率可达到8倍,也没有注意到53%的基金换了基金经理吧?我们统计了7个有趣的基金数据,估计会让你吃惊的。
  一、回报率8倍的封基
  一只封闭基金2年的收益率,超过同期的开放式基金冠军
  封闭式基金2007年度净值增长冠军为基金裕隆,年净值增长率为133.57%,期间基金分红两次,每份分别为0.5元和0.27元,如果假设投资者进行分红再投资,那么计算下来裕隆2007年的回报率可达到180%。顺便说一句,计算回报率的方法要按照分红当天的价格进行折算,而不能简单的用软件复权。如果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这只基金2006年的投资回报率为186%。换句话说,如果投资者从2005年末开始持有这只基金,持有至2007年末,那么回报率相当于8倍(1×2.86×2.8)。也就是说,2005年末投资1万元,2年后就变成了8万元。由于折价率等各种因素,其他封闭式基金的收益率基本与之相当,前后不会相差太多。
  这就是封闭式基金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收益。2年中买一只翻8倍的股票谈何容易,而封闭式基金不仅收益可观,波动率又较低,确实相当难得。
  二、146只基金换过基金经理
  按照wind资讯的数据,截至2007年末,拥有完整1年业绩记录的基金达到271只,而其中有146只基金在2007年度中更换过基金经理,包括增补的基金经理。也就是说,53%的基金更换过基金经理。
  最普遍的一类基金经理更换,主要由于原基金经理的跳槽。另一类属于内部的工作调动。一种情况是把原来的单一基金经理制度,改为双基金经理。还有的基金经理,则是因为内部的职务调动而离开该基金。还有一种情况是投资总监的“让贤”,把原来管理的基金交给专职基金经理管理。当然还有很少数的,就是因为基金经理“翻船”而导致的更换。还有一些则是还未公告,但业界盛传的人事变更,在此并未统计在内。
  三、收益率前20名中,合资基金公司和本土基金公司的比例5/15
  如果把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放在一起统计,收益率前20名中,仅有5只基金是合资基金公司的产品,包括光大保德信红利(第5),华宝兴业收益增长(第8),国海富兰克林弹性市值(第10),上投摩根成长先锋(第14),以及友邦华泰红利ETF(第15)。合资基金和本土基金公司在争夺“高收益率”时,明显处于下风。
  前20位中,华夏有4只基金囊括在内,包括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红利、华夏平稳增长和华夏优势增长。不管这些基金是叫“大盘”还是“平稳”,2007年都大肆出现在那些即将"由坏转好"的ST股股东名单中,这些转轨股所带来的几乎暴利的增长,成为华夏2007年取得如此业绩的基石。
  而另一方面,诸多合资基金公司由于风险控制的限制,对投资ST股有严格限制,甚至某些基金公司规定,连过去有污点的上市公司都难以进入公司股票池。这一点,这可能是造成两者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最好和最差偏股型基金的业绩差距171.76%
  2007年冠军基金华夏大盘精选,收益率达到226.23%,而倒数"冠军"金鹰中小盘精选的收益率为54.47%。一个是名叫"大盘"的基金,实际上以投资中小盘股为主,同时净值增长飞快。另一个同样以投资中小盘股为主的基金,速度却如同蜗牛走路,对比相当明显。两只基金的收益差--171.76%。
  同样是以小盘股、成长股为投资标的基金,而且股票仓位和同行接近,其业绩之差令人有些匪夷所思。3季度末,金鹰中小盘已然只有8700万元的规模,距离所谓的"清盘"警戒线仅仅一步之遥。一个戏剧性的基金两极分化的故事。可以想见未来公司和公司,基金和基金间的分化会愈发明显,选择基金的难度也在增加。
  五、同一家公司两只股票基金的业绩差距76.92%
  这个划时代的数据又是金鹰基金创造的。公司旗下两只基金,金鹰成份股优选的收益率为131.39%,另一只金鹰中小盘的收益率仅54.47%。同一投研团队的两份作业答案,令人颇感困惑。有趣的是,金鹰成份股优选2006年也曾经是倒数几位之一,2007年却发生了"惊天大挪移",业绩排位突然上升至中等偏上,不知金鹰中小盘2008年是否也会发生奇迹。
  事实上,金鹰基金仅仅是一个夸张的特例,罗列这组数据想提醒投资者的是,有必要关注一个投研团队管理下的所有基金表现。同一公司旗下的同类基金,原则上不应有太多差异,反之则有几个可能,一是存在所谓的"利益输送",二是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存在不稳定因素。
  六、10和201
  跑赢沪深300指数和跑赢上证指数的基金个数
  2007年沪深300指数上涨161.57%,同期跑赢沪深300的仅有10只基金。而上证指数2007年的涨幅达到96.66%,同期跑赢上证指数的基金达到201只。
  这组数据很有趣。其一,在2007年的大牛行情中,多数基金都能够跑赢上证指数,这一点和2006年极为不同。2006年是单边上涨的牛市行情,指数一路上冲,同时诸多新股上市所带来的指数失真共同导致80%的基金无法跑赢上证指数。相比之下,2007年的行情迂回曲折,市场持续震荡为基金获得超额收益奠定了基础。
  其二,对于一个更有代表性,更有效率的指数--沪深300,多数基金却难以超越。说明主动基金的绩效超越优质指数的难度正日渐加大,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购买指数基金的理由。2007年表现最好的指数基金是易方达深圳100,收益率为185%。当然,一些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误差仍然很高(可能和发行新股有关),2007年的平均收益率大约130%左右,和沪深300指数相差约30%,不过这一水平仍然超越了众多主动型基金。
  七、2220亿元/14358亿份
  2007年股票方向基金分红总额/全年基金净申购份额。
  两个数据,一是股票方向基金分红总额,另一是全年基金净申购份额,虽然不能直接相比,但由于平均基金净值都在1以上,用来说明问题是足够了。很明显的是,基金总分红的金额只占到净申购额的"零头"。基金运用分红等持续营销策略,大大扩张基金规模,效果是非常明显的。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未能具体统计出基金大比例分红后,基金净申购额的具体数据,不过总量数据已经颇能说明问题,说白了,分红只是基金公司的营销手段而已,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   (冯庆汇,  理财周报) (转帖)

好评回答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