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精品7篇)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精品7篇)

只*** 23-04-06 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1)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绍

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三、 诗文赏析

聆听感受

1、教师范读,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 读准字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3、 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整体把握

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

师: 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学生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赏析写景的句子

思考:你喜欢哪些写景的诗句,说说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 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学生继续找句子赏析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

①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③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引导赏析

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师: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在想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

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抓关键词

2、看修辞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

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全班齐读

五、总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2)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注意“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知道诗人的情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20首)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岑参(加拼音)。学生随教师多读几遍。(简介作者)边塞诗人岑参善于描写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后人对他文章中的两句诗偏爱不舍。想知道是哪两句吗?现在就让我们与岑参一路同行,去体会他诗中的意境吧。(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课题。[用“送”组词:送别、送行]

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把它圈起来。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检查自读情况,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你是怎样记住“折、梨”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梨”是形声字;他它能组什么词?

(2)“折”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shé;与“拆”区别;生书空。[板书:折:zhé(打折)shé(折本)]

说一说:诗中写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

(1)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北风声)

(2)播放风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皑皑,北风呼啸,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图)

(4) 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官、送、归、折、胡、如、树、梨

认读、组词,用“送行”说话。

观察“送、官、折、树”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树、如、归”。

“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

“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归”字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一笔竖一笔撇,右边是倒山,最后一笔不出头。

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自喜爱和赞美的季节。古代诗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外,还写了很多赞美冬天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七、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赞美冬天的诗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3)

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注意“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知道诗人的情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20首)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岑参(加拼音)。学生随教师多读几遍。(简介作者)边塞诗人岑参善于描写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后人对他文章中的两句诗偏爱不舍。想知道是哪两句吗?现在就让我们与岑参一路同行,去体会他诗中的意境吧。(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课题。[用“送”组词:送别、送行]

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把它圈起来。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检查自读情况,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你是怎样记住“折、梨”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梨”是形声字;他它能组什么词?

(2)“折”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shé;与“拆”区别;生书空。[板书:折:zhé(打折)shé(折本)]

说一说:诗中写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

(1)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北风声)

(2)播放风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皑皑,北风呼啸,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图)

(4) 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官、送、归、折、胡、如、树、梨

认读、组词,用“送行”说话。

观察“送、官、折、树”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树、如、归”。

“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

“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归”字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一笔竖一笔撇,右边是倒山,最后一笔不出头。

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自喜爱和赞美的季节。古代诗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外,还写了很多赞美冬天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七、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赞美冬天的诗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4)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从学生听《我爱你,塞北的雪》谈起……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有《岑嘉州集》。

三、诗文赏析

聆听感受

1、播放录音,聆听感受。

2、男女齐读本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3、男女混合朗读本诗。——再次感知。

整体把握

1、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

2、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2、学生合作在咏雪部分中找到相应的诗句,教师适度评价。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对雪的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为精彩,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①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②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③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④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

3、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你觉得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好在哪里?) 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④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齐读送别部分——体味其中的韵味。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写雪、写雪带来的酷寒,写边地的风光和送别有关系吗?) 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任选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多媒体)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5)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融合了“咏雪”与“送别”两种主题的边塞诗。学习 这首古诗,我们不妨透过诗人好奇的双眼,借着想象的翅膀,以“奇”、“情”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提升。教学中,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善于体会,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共同构建一个“诗话”的课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写及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通过对诗句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难点:

领略岑参的诗歌“好奇”的特点。

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

听录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指名配乐朗读。

三、赏析诗歌

解题

领略边塞美景

(1)小组合作活动 把文中描绘奇景的相关句子找出来,并用短语“天气奇_____” “地域奇______”“风雪奇______”“雪花奇______”来概括。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活动。

(3)汇报,点评。

(4)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体会诗人感情

(1)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

(2)指名汇报——依依惜别之情和乐观豪迈之情。

(3)赏析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齐读课文,感悟诗人的乐观豪迈之情。

、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1)欣赏图片,用文中诗句来描绘画面内容。

(2)学生交流讨论:咏雪和送别有何联系?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小结,出示板书。

四、拓展练习

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咏雪(前10句)

八月飞雪雪天奇寒送别(后8句)

军中饯行暮雪送别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6)

诗歌五首 教学设计示例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训练点

1体味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情怀,获得艺术享受。

2积累诗词名句,体会其含义,汲取语言营养,学些词曲知识。

3背诵这五首诗。

能力训练点

培养诵读能力,欣赏能力,想象能力。

美育训练点

体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

学法引导

1熟读成诵。

2仔细品味,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结合背景及诗人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深入理解。

3对名句进行鉴赏分析。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了解诗歌特点,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解决办法:反复诵读,教师点播,师生共同分析欣赏。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二课时学习《无题》、《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和体味作者写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交流欣赏体会。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想象,将诗文在头脑中转化成画面。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其中唐诗、宋词、元曲闻名世界,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古体诗两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整体感知

教师先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反复诵读后,了解《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风光、奇寒,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雁门太守行》一开头便点明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接着极力渲染战场惨烈的气氛:号角声声在秋风中回荡,天寒霜重鼓声不扬,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土地,在夜幕降临时映出紫色的霞光。诗的末尾抒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三、阅读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介绍诗歌的知识和特点。

(1)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发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诗歌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

诗歌的种类:就体裁方面分为旧体诗(包括词、曲)和新诗。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唐代以后的近体诗(律诗、绝句)。新诗有要求严格些的格律诗,有格律要求不严的、写起来比较自由的自由诗,还有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散文诗。

(2)了解如何去欣赏诗歌的特点。

①通过分析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②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③通过研究把握诗歌描绘的人、景、物。

④通过赏析领会诗歌的深刻含义。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简介。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多年生活在西北边疆,对边塞自然风光军旅生活有深切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在轮台军府送武判官回京城时写的,抒发了无限惆怅之情。

3.教师范读本诗,学生反复诵读,对照注释,逐句释义,感知诗中景象,体悟诗人感情。

4.分析。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后回答)

起笔写西北边地气候的奇特:风猛雪早。大雪飘洒,天地一色。

(2)看着架满树枝的雪絮,诗人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答: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

(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四周骤生奇寒?(讨论后回答)

答:“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

这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

(5)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寄离情,那么以下则以白雪为背景正面写送别之情。

文中写军帐中饯别归客的场面的句子是什么?

答:“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6)文中再次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样?

答: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尽管风势猛烈,辕门上的红旗已被冰雪冻结得一动不动了。这一生动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那以白雪为底色上的一点鲜红,为那冷色基调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为洁白、寒冷;那雪花纷飞的空中不动的红旗,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诗意。

(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讨后回答)

答: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望归客别去的怅然心清。

(8)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5.对重点内容进行训练。(略)

《雁门太守行》

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李贺(790 -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年少时在诗歌创作上就已有成就。李贺21岁时,因父亲的名字“晋肃”在当时犯讳,所以不准他应考进士。他只做过三年的奉礼郎小官,辞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6岁就去世了。李贺的诗歌,除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统治者残暴荒淫的篇章。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当时年仅17岁。

2.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全诗。

3.结合课下小注疏通文句,然后让学生译字面意思。

战局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跳动着的铠甲像鱼鳞闪耀在阳光下。号角震天凉秋更肃杀,鲜血凝泥沙暮色中映出紫霞。半卷着红旗易水河边又起厮杀,浓霜凝住战鼓声闷也乏。君王招纳贤才的深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教案(7)

岑参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作者介绍

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三、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1、教师范读,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读准字音

岑参cén shēn散入sàn

狐裘qiú锦衾薄qīn báo

瀚海hàn阑干lán

羌笛qiāng风掣红旗chè

3、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二)整体把握

1、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2、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

师: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学生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写景的句子

思考:你喜欢哪些写景的诗句,说说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学生继续找句子赏析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四)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引导赏析第三个句子

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师: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在想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

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抓关键词

2看修辞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

(五)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

全班齐读

五、总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忽如梨花--豪放

送别:不见空留--惆怅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相关推荐

实用的考试的作文

考试作文
考试,一直是同学们烦恼的事情。当然,我也不例外。考试前几天,我们抓紧复习,几乎是屏息凝神。复习资料整理了一大堆,可是没怎么看进去。(我相信有很多人都这样)语文考试。我预计能考95分吧。因为每次的作文我
展开详情

关于成功的名言警句

名人名言
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法拉第有益者不为,无益者为之,所以若其老而不见成功。——薛渲有些人因其见识而成功;有些人因其行事而成功;少数人因其人品而成功。——哈伯德自我信任是成功的第一个
展开详情

霜降的诗词(通用18篇)

诗词
霜降的诗词(1)今天是20xx年9月10日,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没错,就是教师节。在这一天,是老师们的节日。我已经准备好了鲜花和贺卡准备送给老师,早上我一进教室,看到同学们蜂拥而上给老师送礼物,
展开详情

幼儿园中班教育笔记

笔记
一粒种子的破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气,雨露的滋润,阳光的照耀,否则,它将会慢慢枯萎,永远埋藏于地下。幼儿就象种子,老师的爱和关注就是他们茁壮成长的动力。课堂上,面对孩子的嬉闹和吵嚷我有点束手无策,情急之
展开详情

细胞核

全科知识
细胞核(nucleus)是细胞中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初中老教材认为细胞核不是细胞器,大学细胞生物学则认为是细胞器,这里以大学教材为准),它是由核膜(nuclearmembrane)、核骨架(nucl
展开详情

劳动最光荣的话题作文600字

七年级语文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劳动是光荣的,它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每一点,每一处都会显露出劳动的光荣,有时虽是星星点点,却那
展开详情

考试没有考好的检讨(甄选16篇)

考试资料
考试没有考好的检讨(1)尊敬的英语老师:您好!对不起,这次的英语考试我没有考好,成绩只有xx分,刚刚在及格的悬崖边上,还是全班倒数第x名。为此我感到十分的痛苦与煎熬,因为我并不是不想学好,而是实在感到
展开详情

五四运动诗歌朗诵稿(集锦10篇)

诗歌
五四运动诗歌朗诵稿(1)青年,朝气蓬勃的人;青年,我的中国。我要用呐喊,抖掉那附着在大好河山上的污泥腐瓦;我要用热血,融化那将要凝冻的江河湖川。年青的中国,奔流的中国,我的中国。爱国有罪吗?可你们面对
展开详情

高三语文时评作文万能素材

高三语文
莫把“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念歪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XX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以及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纷纷响应,一些学校陆续开展网上教
展开详情

机械实习日记范文

实习专题
上午我们来到位于柳东新区的高华机械有限公司,这里的规模比柳工小很多,产品的生产过程几乎都在一个厂房内进行。这里主要进行汽车冲压模具、夹具、检具设计制造以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由于今天停电,高华机械有限公司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教师节给老师的礼物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 高三成绩不稳定怎么办,调整秘诀有哪些,如何提高记忆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盘点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 神奇的指纹教案(汇集19篇) 思修实践整理心得体会 aoe课件(实用4篇)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一篮蔬菜教案(热门3篇) 寒假的实践心得 光的衍射教案范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书笔记 生命的精彩500字话题作文 小学六年级寒假日记 大学生家教实践心得体会 安全教育教学反思(汇集20篇) 实践心得作文400字 大学英语作文 希波克拉底 五四青年节活动方案 狼王梦读书笔记 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500字四年级作文 小学二年级日记:记一次游玩 积极乐观的句子(集合16篇) 1年级小学生日记怎么写(附范文) 2022高考冲刺语文易错成语大全 高考理科学习方法经验总结 初二满分优秀英语作文 人生哲理励志小故事(集合6篇) 地球的公转教案(集锦6篇) 高三历史答题技巧大全 高一数学的学习方法 淘气包马小跳五年级读书笔记 霸气的生活语录(精选175句) 2022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微笑面对失败的名言大全 2022初一英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功率教案设计(集合7篇) 童年作文初中范文 劳动最光荣小学生优秀作文500字 好吃的水果说课稿(汇总4篇)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说课稿(精品5篇) 关于字的字谜(汇总6篇) 励志小故事正能量故事(必备19篇) 课外阅读课教学反思(通用3篇) 百万英镑读后感范文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家庭教育宣传观后感 怀远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必备3篇) 小升初专家指导:考试失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舒缓考后心理压力 二年级学习语文的方法技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简短的人生哲理格言 关于温暖的句子大全(集锦8篇) 高一历史的复习技巧 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会计从业资格证试题(汇总5篇) 英语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关于手机的英语作文高二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女生小清新唯美签名 八年级上政治知识点归纳 读繁星春水有感范文 2022年淘气包马小跳读书笔记500字 咏柳的赏析(优选11篇) 高中生历史知识归纳 2022五四青年节的演讲稿5分钟范文 如何开导不听话的宝宝 实习经验心得体会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 安徒生童话阅读题及答案(必备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反思(汇集7篇) 与你同行550字六年级作文 柯有伦 感恩老师作文800字高一作文 斑马教案(汇编15篇) 寒假观《开国大典》有感 生产实习自我总结鉴定 关雎赏析(集合13篇) 成语意思(精选17篇) 消防实践活动心得 学生本人小考后的反思500字(汇集7篇) 2022中考前如何做好心理教育 乡村振兴实践心得体会 鲁肃 中考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近代科技与文化 2009经典教师节祝福语! 大学转专业申请书 初一军训600字感想 历史故事的成语由来以及解释 苏叶纸雁儿阅读答案 幼儿园家庭教育宣传活动方案 励志的英语作文(实用16篇) 安全知识的作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集锦17篇) 《风雨荷塘》阅读理解 教师节印象 传统节日的教学反思(必备15篇) 初中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推荐12篇) 孙德良 辩论赛策划书主题(通用7篇) 数学日记五年级_五年级日记作文 北京的春节阅读答案 藏羚羊的跪拜读后感范文500字 六年级课文《小抄写员》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常考题复习资料 高一的数学学习技巧指导 《名人传》读书笔记范文 安全知识作文400字 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集8篇) 奖学金班主任评语(精编6篇) 庄暴见孟子教案(推荐3篇) 云南的歌会教学反思(推荐1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下) 描写春天的诗歌大全(优选4篇) 七年级英语考试知识点总结 优秀作文高三800字 高中生高效学习语文需要掌握的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期末各单元知识点 大学生的实践心得体会 关于感恩节的诗歌(必备19篇) 高三作文信任800字范文 期中考试作文 2022升学宴的致辞大全800字(集合7篇) 深度工作读书笔记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五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九年级数学课文知识点 保安评语(汇编13篇) 军训通讯稿150字左右 古诗春日教案(汇编4篇) 感谢诗句(热门19篇) 2022高中军训体会600字 2022年劳动节诗歌朗诵5则优秀范文 冬的散文(精编16篇) 中考化学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 高考物理大题解题技巧 开学健康第一课直播(集合3篇) 皮皮鲁传小学读后感500字 美术刮画教案(热门8篇) 五年级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开学第一课现场直播(推荐13篇) 课后教学反思怎么写(汇编8篇) 作文点评语(精选4篇) 小青蛙听故事(汇总20篇) 白雪公主读书笔记范文500字 难忘的期中考试作文范文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语法及单词解析 小雨点教学设计(优选11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 雨声500字初中作文 数计系班的军训口号 心灵创可贴阅读答案 国际商法试卷与答案 七年级英语复习计划 小公主初中读书笔记 考试成绩作文 词典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0的认识教学反思(汇总18篇)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专题策划(通用20篇) 《低年级语文这样教》读书笔记 《大芦苇》阅读答案 中国我爱你诗歌(优选6篇) 爱护树木教案(精编6篇) 离别的名言(集锦7篇) 道理故事(精品15篇) 《罗生门》读书笔记 你的微笑为题500字初中作文 高中军训感想体会总结 有关读书的座右铭 期末考试作文 辞旧迎新的句子(通用7篇) 生命的启示阅读答案(精品3篇) 大学生军训自我鉴定2022 消防安全知识大全 小学一年级英语学习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s版小升初语文必背文学常识 2022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 高三语文的学习方法梳理是怎样的 读《昆虫记》有感范文800字 过属于自己的生活600字精彩作文 高三生物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詹天佑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网红议论文(合集3篇) 高中口号标语大全100句 初二描写亲情优秀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精品3篇) 小学生暑期实践心得体会 关于未来的桥小学作文 学好小学生一年级语文的学习方法 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参考(推荐4篇) 以虚心求教为题的议论文 有关考试总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