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文言文翻译: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首页

文言文翻译: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文言文翻译:1.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2.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1-22 15:59:54
  •   1。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
    译文:舍弃信义而保全生命,这难道是我(巨伯)的做法吗?

    2。友人有疾,不忍委去,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译文:朋友有病,不忍心丢下不顾,我宁可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
      

    ——————————————————————————
    备注:
    这是《世说新语》里的一则故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皆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这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义的血肉化的传承和再现。
      也是中国传统人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家文化所要倡导的“义”是“正义”、“道义”、“节义”,即一切行为准则都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之上。这是一个不许产生偏差的原则性问题。如果谁的行为意志违背了这一原则,就是对社会道德的背叛,将会受到社会群体的一致谴责。
      
    坚持这个“义”需要有骨气、有气节。“义”的重要性超过了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这是超现实的正气凛然的“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如专诸、要离、程婴、公孙杵臼、荆轲等,他们的行为不是为了追名逐利,也不是要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们也清楚自己的行为结果,就是要失去自己的肉体或骨肉;但是,在他们看来,为了义而失去这些是值得的。
      

    顺***

    2018-01-22 15:59:5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