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共享资料 医院库

文言文翻译

首页

文言文翻译

原文和翻译,有多少给多少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14 09:45:58
  •   原文: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没有县令,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解狐可以。
       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他回答说:您是问我谁能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仇人。晋平公说:好。就用他做县令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过了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太尉,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午可以。
      晋平公说: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儿子,晋文公说好。又任用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孔子听说后,感叹道:“唉,祁黄羊做的是对的,他荐举别人,大公无私啊!”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
      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
      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③,二儿可得全不。”儿徐④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⑤?”寻亦收至⑥。
    【注释】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
      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内外。 惶怖:指惊恐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冀:希望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缓慢的
    ⑤大人:对父亲的敬称。
      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⑥寻亦收至:不久(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役也到了。寻:不久。收:差役。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当时孔融儿子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一个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


    原文;

    一蜈蚣盘旋蚓穴之上。
      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蚣一足。蜈蚣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绕,蚓复乘间拔其一足。

    蜈蚣益怒而无如之何,守穴口不肯去。蚓遂渐拔其足,阅一时许阅:经过,则蜈蚣已无足,身虽未死,而不能转动,横卧于地,如僵蚕

    焉。
      蚓乃公然出穴,噬其腹而吸食之

    译文:

    一只蜈蚣盘伏在蚯蚓的洞口上,蚯蚓藏在洞里面,突然伸出头拔掉蜈蚣一只脚。蜈蚣发怒想钻进洞里,但蚯蚓洞太小,进不去,正转来转去不知道怎么进去的时候,蚯蚓又趁机拔掉蜈蚣一只脚。
      

    蜈蚣更加愤怒缺不知道怎么办,就守在洞口不肯走。蚯蚓于是逐渐拔掉蜈蚣的所有脚,虽然蜈蚣没有死但也不能动弹,横躺在地上,就像冻僵的蚕一样。于是蚯蚓大摇大摆的钻出洞口,咬开蜈蚣的腹部吸食蜈蚣。(完)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 ī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yǎn )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


    在三峡的七百里之间,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空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者半夜,就看不到太阳或者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了。如果有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大约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行得快。
      
    到了春、冬两季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了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很多乐趣。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寒冷的树林山涧一片寂静。
      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鸣,叫声连续不断,声音非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
      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他急急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
      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他十分沮丧。

    有几个人围过来,知道情况后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白***

    2018-10-14 09:45: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考古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关注
爱问

关注爱问微信公众号,开启知识之旅,随时随地了解最新资讯。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